《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2、多種形式的朗讀,為學生搭建朗讀展示的舞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讓學生進行個別讀,分角色朗讀,還提出讓學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讀好課文是前提,而讀好課文必須是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之上完成。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qing,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借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閱讀,喜歡語文的。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長壽橋小學竹竿校區 胡勝英
這是一篇有意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感覺比較成功:
一、生字呈現的方式和指導方法靈活多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如
1、讓學生借助圖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根據圖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來的畫下來,和同學一起想辦法認識;
2、有的字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隨機識記。如“灰”,在展示小蝌蚪的圖片時,通過觀察蝌蚪的顏色認識“灰”字;
3、學完課文以后,集中生字條里的生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
4、進行拼字游戲。
二、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
本文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教學中我用了自讀、對讀、輪流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并讀好了以下幾個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的快活心情;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
三、有趣的課后拓展
課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小蝌蚪成長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文掌握的程度。特別是蔣云昊同學,他還開動腦筋,自編了一期動物畫報。可見,“探究”的種子,已在學生心中漸漸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