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小插曲。有的小組在分配角色時,出現了一個角色多人爭演,而有的角色卻無人問津,學生們為了爭一個喜歡的角色各不相讓的情況,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教師這時并沒有責怪學生,也沒有包辦分配角色,而是充滿愛心地說:“看,小螞蟻沒人理睬,都傷心地流淚了。你們說,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的意識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問題迎刃而解。)
師:讓我們來欣賞第三小組的精彩表演。(給學生分別帶上動物頭飾)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當導演,讀敘述部分的話。
師生全體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小蝌蚪要采訪大家,有哪位同學能告訴小蝌蚪,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蝌蚪變的。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
師:大家說得對。那么,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時候,是“迎上去”;遇到烏龜的時候,是“追上去”;而見到青蛙媽媽的時候,又是“游過去”呢?
師:你是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學生。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咱們請電腦來幫幫忙吧。(課件演示:小蝌蚪和鯉魚面對面的游)這應該怎么說?
生:面對面是“迎上去”。
師:(課件演示:烏龜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這應該怎么說?
生:這是“追上去”。
師:聰明。(課件演示:青蛙媽媽蹲在原地不動,小青蛙游過去)這應該怎么說?
生:(齊生回答)游過去。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和小蝌蚪、鯉魚阿姨、烏龜,還有青蛙媽媽都成為了好朋友。小動物們都舍不得離開大家,你們也一定會想念我們這些小動物朋友的,是嗎?
生:我們也舍不得可愛的小動物們。
師:那么,就請大家回家以后,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聽,讓它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下課)
點評:徐學政
黃老師的教學有如下特點:1、教師緊緊把握課標的主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影響與改變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努力地嘗試著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2、突出了一年級教學階段識字和朗讀兩大特點,并且比較好地通過創設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情不自禁走進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興致勃勃地識字、誦讀,并且教師非常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比較好地將識字和朗讀落到實處;3、黃老師比較好地處理了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突發”事件,體現出了較強的教學機智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和他們的獨特體驗,在交流相互不同體驗的過程中,既巧妙地、適時地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與情感引導,潤無細無聲地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和教育。4、黃老師將自己準確地定位于學生的學習伙伴的位置上,以一顆童心與學生做心與心的交流,營造出了開放的、民主的、充滿活力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