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學設計與反思
1、出示梅花圖這是什么?這是一株怎樣的梅花?(出示: 的梅花)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還能在括號中填上哪些詞?
讀一讀,并把它們記在心中。
今天,我們一起去梅花山看梅花。
2、打開課文,讀第一小節,想一想:梅花是什么樣的?(自讀、指名讀)
梅花是什么時候開放的?
早春:早春是指春節過后的兩個月,也就是每年的2、3月份。那時,我們身上還穿著()。
春天:看看書上的圖,去梅花山看花的人有的穿著(),有的圍著(),還有的(),說明(當時的天氣還很冷)。這時的春天,我們叫它早春。(介紹早春)
書上這樣說:()
天氣雖然很冷,可梅花卻不怕,看,滿山的梅花開放了。(指名讀、齊讀)
3、引讀第2句:盛開的梅花……
看著圖,你想說什么?(多、美)
挨:和同桌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挨就是擠、就是靠。教室這么大,我們班43位同學需要挨在一起嗎?梅花怎么會長得挨在了一起?枝條只有這么長……
片片彩云:你看到了什么?(顏色、多)
有的,有的,還有的。
一棵棵長滿梅花的樹木連成一片彩云。可梅花山的梅花那么多,說是一片夠嗎?兩片呢?三片呢?那要怎么說?(片片)
一個片字不夠多,2個就多了。
彩云多,可以說是片片彩云,樹葉多呢?白云多?鮮花多?()
花可真多,你來讀一讀。
4、遠看,梅花如片片彩云飄滿山,走近看,那一朵一朵的梅花(引讀)
離遠了聞得到嗎?只有當我們走到樹上,抬起頭,深深地吸一口氣,才能聞到:
在陽光的照耀下,花瓣是什么樣的?成了半透明的,還會發光,就像是冰亮的冰花或是露珠。
(指名讀、齊讀)
從遠到近,從滿山的云彩到一朵花兒,我們欣賞了梅花山不同的美麗,連起來,再讀第一小節。
5、梅花這么多、這么美、這么香,你喜歡嗎?你呢?你呢?人們都……(引讀)
讀第二小節,你還能從哪兒讀出人們喜歡梅花?
歡樂的海洋:人們看到這么美的花很高興。梅花山的花多,是花的海洋;看梅花的人多,梅花山成了人的海洋,看花的人心里都十分開心,梅花山就成了歡樂的海洋。
大道、人流、涌動:看花的人是站著不動嗎?人很多,而且還像流水一樣,絡繹不絕,邊看邊走、邊走邊看。大家都想來看看這漫山遍野、盛開著的梅花。
人多可以稱為人流,車子多呢?水多呢?
讓我們用朗讀表達自己對梅花的喜愛吧!
文章學完了,梅花山的美景卻留在了我們的心底,讓我們再來讀讀第4課。
課后反思:
雖然我的教案是在師傅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在和師傅及備課組的老師交流時,他們向我指出了許多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地方。
一、關注教師自身的語言
第一小節,同樣讓學生看圖,引導說話。嚴老師是這樣說的:人們身上穿著……頭上戴著……脖子上圍著……。我是這樣說的:人們身上……頭上……(學生有會呆愣,于是,我馬上接著說“頭上戴著”)脖子上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