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
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下面我對這節課的教學做一個簡短的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感悟、積累語言,理解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三個詞語。整篇文章,我關注的是這樣幾句話——
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
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
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最后聚焦這樣幾個詞: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低年級兒童對色彩的辨析能力較弱,理解起來相當困難,而這幾個詞是全文的靈魂,因此我把它設置為教學難點。
針對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敢說敢想,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的特點,在這節課中,我本著以下幾個原則進行教學:
一、書要動情讀。
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比如指讀、自由讀、小組合作讀、看圖配音讀等形式,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去感受語言美,體會意境美,達到內化語言,積累語言,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言為心聲,“世界多美呀”不僅僅是小雞眼中的世界,更是孩子們心中的一片樂園。
二、話要大膽說。
學語文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交流,尤其一年級孩子,更要將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我力爭讓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用心感悟、大膽表達。
比如在理解小雞孵化過程時,我引導說:蛋殼里的這只小雞發生了什么變化?如果你是這只小雞,一睜開眼看見這黃色的世界,是什么心情?
在理解三種顏色的詞語時,我都適時出示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說:還有什么是藍湛湛的?哪條小河是碧澄澄的?為什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辨析、想象、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在理解“藍湛湛”時,學生說出有的湖水不是藍湛湛的,已經被污染了。我適時引導:怎樣才能讓藍湛湛的湖水永留在我們身邊呢?學生自發地說出了要保護環境,拒絕污染,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味要用心品。
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尤其是破殼而出的動詞,鼓勵學生加上動作來朗讀,體會小雞的內心活動,想象小雞眼中的世界,讓孩子走進文本靚麗的色彩、如詩的畫面,充滿童心童真的世界。
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課件,體會疊詞的用途,展開想象,小雞還看到了什么?讓學生拓展此類的詞語、尋找身邊的美麗,讓他們學以致用。
在結尾時,我設計了優美的圖片和音樂,并配以動情地朗誦,讓孩子們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發自肺腑地稱贊——世界真美呀。
總之,這一課從設計到上課都是比較成功的。當然,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比如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不斷提升。要注意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把握和調控。課件的聲音沒有調試好,也給我留有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