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
一天晚上,一艘飛船在太空散步,嫦娥姐姐問:“小弟弟,你從哪里來?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飛船弟弟說:“我叫‘神舟號’,從中國來,科學家派我來做飛行試驗。”
嫦娥姐姐聽了,高興地說:“小弟弟,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帶上,我真想回家看看。”
好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多么親切呀!這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篇課文《我叫“神舟號”》。課文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嫦娥姐姐和“神舟號”的對話,以及嫦娥要飛船帶她回家,故事情節簡單有趣。課文語言親切,富有兒童情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課文課程標準》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在設計和實施《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以語言文字為根,把三維目標整合好,讓學生在美的朗讀中品味,在美的詞句中體會,在美的對話中交流,在美的情感中熏陶。
一、教學理念
1、 以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依托文本,讓
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語文實踐中獲得全面的情感升華。
2、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教與學和諧統一,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二、教學目標
1、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練
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 抓住人物對話,體會我國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
三、 設計特色
1、以嫦娥姐姐和“神舟號”的對話為主線。
2、以讀、看、聽、說、思為主要活動方式,充分發揮教與
學的功能,讓學生在自動、互動、訓練及和諧的師生共建情景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對于小
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上課伊始,我和學生一起游戲——找朋友,在游戲中互相介紹認識“你叫什么,喜歡干什么?”進而揭曉題目——我叫“神舟號”,喜歡在太空散步。此環節的設計是用順勢而導的方式,為學生營造積極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環節 以讀為本,一讀一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與教師
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這樣一篇童話對于入學不久,識字不多,剛剛學會漢語拼音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要想讀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為此,我以逐層深入的“三讀”為學生營造快樂閱讀的殿堂。
一讀:學生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尋找各種方式解決,或借助拼音,或請教老師、同學。
二讀:同桌互讀
要求把課文讀給同桌聽,讓同桌幫助找出沒讀準的字音進行糾正。
三讀:師生評讀
此環節的設計是幫助學生讀好文中的輕聲音節和長句、難句。在全班交流中,通過同伴幫學和教師指導,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一讀有一獲,閱讀的快樂在其中得到彰顯,也為后面的角色朗讀打下基礎。在多元朗讀中,教師又設疑:究竟嫦娥姐姐和“神舟號”發生了什么事呢?讓學生帶著疑問再次走進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