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說課稿
第三環(huán)節(jié) 角色扮演,情感熏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插圖和文中有許多精美的詞句蘊藏著深厚的內涵,是我落實語言文字訓練,整合三維目標最好的抓手。教學時,我抓住關鍵詞,有效利用插圖,采用講故事的方法,體會人物內心。在教學兩個疑問句時,我抓住“問”這個字,引導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如果你就是嫦娥姐姐你會怎么問呢?小小的角色扮演,不僅讓學生感悟到嫦娥姐姐問話時的親切,也激發(fā)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飛船弟弟又會怎么回答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又抓住“科學家派我來做飛行試驗”這句話,引導反復品讀,利用多媒體簡介神舟5號、神舟6號、神舟7號成功發(fā)射的資料:人們的歡呼激動而自豪,電視聲、光、色一體的藝術效果沖擊著孩子們的各種感官,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此刻,無需太多的語言去表白,因為他們看到了成就,他們聽到了歡呼,他們感受到了自豪,體會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感受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于無聲中得到詮釋。
第四環(huán)節(jié) 情感升華,延伸教育
人們常說:“要想感動別人,先得感動自己。”教學中,我抓住“嫦娥姐姐”和“飛船弟弟”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讀讓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熏陶。課文最后講到嫦娥姐姐想回家看看,針對這一話題,我進行了延伸教育,在學生通過課件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后,設計 “我是家鄉(xiāng)小主人”進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方位的聽、說、思、議的情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學生小小的愛國熱情也從中得到升華。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以讀為本,采用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重錘敲打關鍵詞句,體會課文中心,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體會,在讀中交流,讀中陶醉。
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兩方面的體會:
1、引領學生深入文本,促進心靈對話
文中嫦娥姐姐親切的言表,絕不能憑刻意的說教和簡單的告訴。我嘗試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去品味語言文字,通過咬文嚼字,感情朗讀,努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熏陶和心靈的體驗。
2、以感悟“我國科技進步”為核心,有效整合各種教學因素。
教學中,我努力把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等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合力,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學的綜合效應。
比如說:文中除了寫嫦娥和飛船的對話,還從飛船的回答中暗含了中國科學的發(fā)展。在安排教學時,我關注了這兩者的密切聯(lián)系,從整體出發(fā),努力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一方面充分利用文本,運用朗讀、描述、講解等傳統(tǒng)手段,另一方面又適度運用新聞、課件等感官資料,讓學生走出課文,走進生活,促進了學生對課文中心的感悟。
當然,整堂課的設計不會是完美的,肯定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