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家
文本細讀: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寫了爺孫倆在森林里的發現,全篇以人物對話為線索,向我們介紹在一棵枯樹周圍生活著許多新的生命,有美麗的啄木鳥、小松鼠、貓頭鷹、林貂,還有鮮紅的草莓、新鮮的木耳、肥壯的蘑菇,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而畫面的背景就是這棵死去的大樹。在生命與死亡的強烈反差下,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懼與無奈,而是生命的希望與力量。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這個神奇的世界里處處給我們展現的是生機,是希望。樹木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是蒼翠挺拔的樹,還是枯萎死亡的樹,都在這個繽紛美麗的世界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田野,在路邊,在海水飛濺的山崖……我們都能看到樹木優雅的身姿。靜默的樹木美麗、深沉,散發著幸福恬靜的氣息。當生命逝去的時候,樹木依然無私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這棵死去的大樹一樣,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著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舊我的同時,迎來新生,品味一種新的開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鷹、糞、酸、灌、摩”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窩、殘、糞、顆、肥、壯、趣、帽、刺、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正確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間相互依存的和諧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2、繼續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并培養學生通過讀書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策略與方法:
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段落,充分朗讀、體會。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時,搜集相關資料。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通過讀書試著解決,并能在讀書中根據重點句子進行提問。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文章中提到的動植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根據課題進行提問,誰來先說說你的問題。
學生的問題可能有:這個新家指的是什么?
這是誰的新家? 一個新家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說是一個“新”家?
2、師: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預習一定找到了答案,讓我們再讀一讀書,然后再來回答問題。
二、檢查讀課文情況。
1、學生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流利。
2、隨機指名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3、理解文中個別詞語。如:林貂、殘骸、灌木等詞語。像“撫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把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再進行整理一下。
2、學生匯報。
學生匯報這個新家樣子的時候,書中并沒有介紹,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棵已經死了的樹是什么樣的。
在理解為什么說是一個“新”家的時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根據文中句子提出問題。并解答。
“老爺爺望著這棵成為動物新家的大樹,望著這片長滿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爺爺為什么會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