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說課稿
2、 學法:抓住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似這一特點,我采用重點扶學第二自然段,然后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合作自學第三、四自然段,進行匯報。這樣能讓學生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四、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這篇課文的教學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讀中識字,品讀課文。第二課時主要是分角色表演,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大家都知道,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這節課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構建“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共分“情境激趣 ——初步感知——精讀品位——延伸拓展”四個環節進行。
(一)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1、情境激趣: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吸引學生讀課文的愿望,首先播放輕音樂,教師用生動的、帶有詩意的語言導入新課,告訴學生所有的人都在快了的生活著,而棉花姑娘卻生病了。
(2)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生評議。
(這樣輕松的詩意的導入帶領學生迅速進入情景,給后面棉花姑娘生病的情感轉折做了很好的鋪墊,吸引了學生讀的愿望。)
2、初步感知:
(1)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2)學生自讀課文,師提出朗讀要求:不加字,不減字,不會認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學生邊讀邊想:棉花姑娘請哪些動物給它治病?最后是誰治好了它的?
(4)檢查學生認字情況,開火車認讀。
(5)請幾名學生合作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他讀的怎樣,評議。
3、精讀品味: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教材的結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滲透了學法指導,側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學習第1自然段:
a、出于課件,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棉花姑娘生病了,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b、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全班一起來讀這一自然段。
過渡語:生病的棉花姑娘多么希望有人幫他治好病呀!所以她不斷向身邊的人求助,請同學們接著讀課文,看可憐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誰求助了呢?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看圖,結合自己經驗等去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多種途徑獲得知識,另外,在對課文的理解中注重了滲透人文教育,有同情、幫助弱者的愿望)。
(2)、學習第二自然段:扶學。
a、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畫出燕子和棉花姑娘說的話。
b、學生說說找出的對話,老師請兩個同學來讀課文,一個當“棉花姑娘”,一個當“燕子”。
c、指導學生從聲音洪亮、臉上有表情、讀得有感情這三個方面來評議讀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