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課堂教學研討
《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課文文質兼美,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雨色彩斑讕的特點,滋潤萬物的作用。我在教學上緊扣“自主??合作”這幾個字,努力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一、教授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課前口語交際時,我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描寫春天的詞語,把學生帶入充滿詩情畫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揭示課題。
生字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想怎么認就怎么認,想怎么記就怎么記,我只做相應的幫助。在自由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會認的生字打上五角星,圈出不會認的生宇,同桌間請教后再多讀幾遍。學生按四人分組合作讀書,會讀的給不會讀的同學當"小老師",學習積極性很高。接著進行小組合作識字,請學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幫助認識這里面的十二個字。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認得多,認得準。最后分組讀課文。進行分小組讀課文比賽,每小組派一組讀得最好的同學上來讀,我適時地獎勵五角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組合作,理解感悟課文。本課是采用并列式的敘述方式。我采用了“依據相近的興趣,組成學習小組”的方法,也就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自己決定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進行重點學習。圍繞“課文寫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展開討論。“合作展示”時,本著尊重學生的差異,欣賞每一個學生的感悟的原則,只要是真實的感受,我都加以保護激勵。“合作展示”時,我還隨機出示柳樹、桃樹、油菜花、蒲公英等圖片。出示課文(麻雀說:“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從中,杜鵑花也紅了。”),并隨機指導朗讀。
二、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環節,進行課本劇表演:
1、你最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
2、自由再讀課文,加上合適的動作。
3、自由組合,準備表演。
4、表演匯報。我出示預先做好相應的頭飾,供學生使用。
通過角色扮演,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個體語言,從而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延伸拓展重視積累
在教學的最后,我問:“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教室里馬上又沸騰了起來,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
春雨是紫色的,因為春雨落在紫羅蘭中,紫羅蘭花就變紫了。
春雨是白色的,因為春雨淋在柳枝上,柳絮就變白了。
春雨是無色的,因為我們每次看到的春雨就是透明無色的。
……
這時我隨機出示一些美麗的畫面,請學生們根據自己收集的描寫春天的詞語來描述畫面。同時再引導學生背誦了寫春天的詩句,有:《草》、《春曉》、《詠柳》、等。豐富了詞匯量,積累了課外知識。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把課堂教學變成為學生自主建構式的課堂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我只做了調控、指導、激勵。朗讀的指導也較具體,有針對性和層次性,面向了全體,照顧了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