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評課稿
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趙艷老師執教的《這兒真好》一課,我感到十分榮幸。星期二上午第三節課,汪老師以那親切,自然、端莊、大方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嚴謹的課堂結構,嚴密清晰的教學思路帶領著學生們學習了這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跟著小熊一起種樹找朋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重要性。如果說通過小熊的努力使荒島變成“漫山遍野、綠葉成蔭”的小島,變成“這兒真好”的話,那么, 我覺得通過趙老師的努力,趙老師的課堂給我的感受就是“這節語文課上得真好”。
“真正的語文課要體現‘實與活’,‘實’就是要讓自己的語文課實實在在,學生學得扎扎實實,使學生學有所得,真的能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活’就是要講求教學的藝術性,生動地教學,教師目中有‘人’,課上師生互動,讓語文教學深入人心,潤物無聲:教師在課堂上因學而導,神采飛揚,學生在課堂上如沐春風,其樂融融。”趙老師這一課追尋和實踐著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與‘活’。
在初讀感悟階段,趙老師在檢查學生理解“有哪些動物覺得這兒真好?”沒有停留于教學生簡單回答書本中提到的小動物就行了,而是引導學生補充文本以外的小動物,為后面引導學生真正感受小島上生活的幸福做好鋪墊,這些拓展訓練藝術地融合在生動的場景之中,真使別具匠心。
還有在引導學生理解“漫山遍野、綠樹成蔭”的環節,汪老師先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再根據學生對“漫山遍野、綠樹成蔭”的理解,在黑板上畫出島上漫山遍野的樹木,給學生以直觀;然后,又通過動作表演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這兒真好》的教學,讓我感受到趙老師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歡的老師,趙老師的激情,趙老師的語言,趙老師的眼神、姿態、等等,處處讓我們感受到她深度動機中的童心,高雅氣質中的童趣,華美織體中的童真。兒童使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中,趙老師根據兒童認知的特點,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有效激發興趣,活躍思維。趙老師在一開始就創設了學習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無人煙”的小島,隨著“小熊、云朵、綠樹、一大片樹林”的逐步呈現,學生也逐漸進入所設之境,同小熊一起從“孤零零”到“動手美化小島”,最終吸引來各種小動物,學生自始至終都處于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之中。正是這種能夠開放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創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現。也體現了趙老師“兒童底色”的教學風格。
教學中趙老師還設計了角色體驗,在小熊栽樹這一教學環節中,趙老師創設“美化小島”這一學生樂于接受的情境,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展開想象。然后,讓學生陸續上臺在黑板上的小島上畫出自己的設想,這樣學生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在最后這兒真好的教學環節中,汪老師創設了“快樂生活”這一情景,讓孩子上臺前隨著《春天在哪里》這一歡快的樂曲,載歌載舞,體驗小動物們在島上的快樂生活。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的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開發心靈的智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理解了“這兒真好!”的含義。學生在充分的言語實踐中“零距離”體驗作者的體驗,體驗文中人物的體驗享受著代人言說的快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個細節,展現一種獨特的生命智慧。汪老師不僅以充滿“兒童底色”的教學風格巧妙地預設了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教學情境,更是她敏銳地洞察力,恰當而極富鼓勵的評價語展現出足夠的智慧,讓整個課堂得以如此靈動,讓所有孩子富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