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元宵節(jié)》教學設計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學生拼音、拼讀掌握較好,能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兒歌中有的生字學生已經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為“元宵節(jié)”,主要結合正月十五這一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們剛剛度過了歡樂、熱鬧的新年。雖然已經開學了,大部分孩子還沉浸在過年祥和、高興的氣氛中。這一單元就是要小朋友們能夠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到來之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既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又感受到節(jié)日的歡樂,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增加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对(jié)》是富有節(jié)日氣息的詩歌,主要是結合正月十五正好在開學的第二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便于學生體會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更加樂學、愛學。通過朗讀,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與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偏旁“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課文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分析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讀、背兒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jié)日——元宵節(jié)。
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
元宵節(jié)還叫“燈節(jié)、上元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 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 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 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 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 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jié)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 、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 、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