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g》
第三小學 王晉芳
教材分析:
前鼻韻母an是拼音教學的第13課, 后鼻韻母ang是拼音教學的第15課,本來不是一課的內容,但鑒于陽城方言對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影響,前后鼻韻母分不清,所以我把an和ang放到了一課時來教。通過前后鼻韻母的對比學習,掃除本地方言對普通話學習的障礙,做到教材要為教者靈活所用,教學要與學生的學情緊密結合,
設計理念:
1..教學中先重點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掌握學習拼音的鑰匙,同時尊重學生個人的體驗,讓學生做拼音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采用“先扶再放”的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2.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把目光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老師遺忘的角落。本節課將采用大面積的指名讀,開火車讀,同座讀等多種方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鼻韻母ɑn、ɑnɡ,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會讀它們的四聲。
2.能準確地拼讀韻母是ɑn、ɑnɡ的音節。體會前后鼻韻母發音的不同。
過程與方法:
運用導讀法、引導法培養學生認讀讀音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讀出an、ang
教學難點:讀準韻母ɑn、ɑnɡ和相應的音節。
教學準備
拼音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開火車認讀學過的音節。
二、激趣導入
大家讀得這么棒,老師獎勵大家聽一首歌曲,播放《我愛北京天安門》音樂。同學們,你們到過北京嗎?今天,有兩個復韻母跑到祖國的首都北京去了,讓我們一起出發,去找找它們吧。
三、新授an ang
(一)學習an
1.課件出示“天安門”圖片,教學生初步認識“天安門”。師:今天認識的第一個鼻韻母寶寶就藏在“天安門”中,知道它是誰嗎?
2.教師板書:an 學生讀an音,課件先展示an的發音要領,接著老師輔以形象的手勢教讀an,然后生齊讀,小組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
3.練讀an的四聲 先啟發學生思考,回憶聲調應標在誰的頭上,再依次出示an的四聲,學生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然后打亂學生認讀,最后讓學生從帶調的an中自選一個音節試著組詞或說一句話。
(二)學習ang
1.我們在天安門找到了an,還有一個鼻韻母藏在哪里了呢?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上“昂著頭”的圖片,學生初步認識“昂著頭”的昂,“昂著頭”的昂我們把它讀成輕聲是什么呢?
2.教師板書ang,學生練讀ang的音。首先展示ang的發音要領,接著教師輔以形象的手勢教生讀ang,學生齊讀,小組讀,個別讀,再打亂順序學生辨讀,最后師說出有關音節ang的詞語或句子。
3.比較an ang的異同。
(1)從形上,ang比an多一個g;(2)從音上,一個是前鼻韻母,一個是后鼻韻母。教師再次帶學生輔以手勢讀an ang根據舌位的不同點,明確an是前鼻韻母,ang是后鼻韻母。(板書:前 后)
(三)書寫an ang
小朋友們累沒有?an和ang寶寶說它們可玩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休息吧,那你們的火眼金睛派上了用場,快找一找,這兩位寶寶分別住的是哪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