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教案
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圈生字。
(這樣讓學生先從文中圈出生字,可以培養學生讀文認字的學習習慣,防止出現只會念兒歌不會認漢字的不良現象。)
學生圈出生字以后,把生字放在同桌或前后桌的學習小組中自學,比比看,誰能又快又準地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就是讀出、讀準字音。
(學生在半個學期之后已經基本掌握漢語拼音,能借助拼音認讀漢字,把讀準字音這項任務放到學習小組中進行,既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學習習慣,又能逐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習慣。)
在小組里自學以后,也必須進行檢查、反饋、指導,以保證發音的準確無誤。可以采用“開火車”、隨機抽讀、競讀、猜讀、游戲等各種形式反復讀,直到不看拼音也能認讀出生字。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習漢字也是這樣,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因此,在認準生字以后,老師應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回到具體的語境中,以“生字寶寶交朋友”等各種有趣的方式,讓學生讀讀詞語、讀讀句子。并且在學生認準生字的基礎上學寫字。)
4、誦讀課文,感悟內容
(整體感知、讀中感悟,是新課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鑒于本課優美的語言文字和學生感悟能力的水平,應主要以讀為主,借助圖畫、動作,幫助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演一演、做一做中體驗學習樂趣。)
可以先請學生觀察圖畫,在看圖的基礎上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看書的?讓學生在看圖和讀文的基礎上說說自己從文中知道了什么,并結合學生的感悟、體會,引導他們正確理解“捧”這個動作,讓學生也來捧一捧,使他們在捧著書的過程中體驗到書的珍貴,激發熱愛書本的情感。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一人手捧一本書,像捧著三只大蝴蝶。”這句話,力求在讀的過程中誘發學生共鳴,激起他們對書本的熱愛之情。通過比較爸爸、媽媽和我看的書不一樣,以及借助圖畫,幫助學生理解“厚”“大”“花花綠綠”的意思。圍繞“我的書最好看”這一句,讓學生發表意見,說說為什么我的書最好看,想象我的書還會有哪些故事,借助這些話題引導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擴大想象空間,發展口語能力。
5、拓展延伸,建立圖書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閱讀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因此,可以學習這篇課文為契機,組織學生建設班級圖書角,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到好書,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