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
作者:康康 轉貼自:小學語文 點擊數:74
《司馬光》教學設計十二
作者:康康 文章出處:小學語文【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的能力。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方法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搜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
⑵ 認讀字卡片。
2、教師:
⑴ 吹塑紙剪成假山、水缸。
⑵ 課文插圖,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司馬光的圖片)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位古時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寫的就是他小時侯的事。
(板書課題 20、司馬光)
(從圖入手,引出課題,激起學生對司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讀通課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問別人。
⑶ 聯系上下文猜字。
⑷ 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學生評價訂正讀音,教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學生鞏固認讀字。)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師:現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課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還認不認識?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戲識字。
(方法: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
讓學生在小組里摘字,說說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師:誰來說一說哪幾個生字用換偏旁的方法來記住的?
叫──收 球──救
師用“開火車”的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5、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的家中,全班齊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司馬光干什么?用簡短的話說一說。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出示了四種識字方法,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同時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在教學中引入游戲。這樣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6、四人一小組讀課文,可以齊讀、分段讀、表演讀。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
(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以自主閱讀為主,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小組匯報交流。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學習“到、別”兩個生字:
1、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找一找兩個字的相同點。
(學生知道這兩個字是同部首的字 ,學習立刀旁)
2、教師范寫,生描寫
3、請寫的好的學生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
4、生練寫,同桌互評。寫的滿意的畫一個。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 ,復習識字
師:我們繼續學習《司馬光》。這節課我要先考考同學們,看看誰這些字都認識了。
師:(出示一幅花園的圖)將認讀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組學生摘花,讀字,同桌組詞。
二、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1、看插圖,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圖上的內容。(第3、4、5、6自然段)
出示這幾段讀一讀,說一說發生什么事了?
(一個小孩掉到水缸里了。)
2、讀一讀,讓學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場會是什么心情?讀出緊張的語氣。
3、別的小朋友都怎樣做的?看插圖,說一說。
(發揮插圖的用處,理解課文)
4、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讀課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
5、議一議他是怎么想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四、背誦課文,掌握方法
1、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師小結:事情的發展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起因、經過、結果。
2、試著按照這種方法,背誦課文。
(生背課文。)
3、指名背誦,怎樣才能背下來?
五、擴展沿伸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板書 機智勇敢 )
出示:遇到困難怎么辦?動動腦筋,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師:請同學們也向司馬光來學,幫助這位同學。
(小紅的沙包掛在了樹杈上,怎么辦呢?)
或介紹司馬光的資料。
六、書寫生字
1、出示“嚇、叫、那、都”。
2、說一說你的發現
(可以說識字方法、也可以說兩組同部首的字)
3、重點指導“那”,其他字自學。
4、生描寫,同桌互評。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3
一、看拼音寫詞語
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 ) ( ) ( )
dōu shì jīnɡ xià jiào shēnɡ
( ) ( ) ( )
二、想一想,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水缸 一( )石頭
一( )毛巾 一( )水
三、連一連
看 蟲子 使勁地 叫
捉 電視 高興地 跑
背 石頭 飛快地 笑
拿 書包 大聲地 砸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司馬光救出掉進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舉起一塊( ),使勁砸缸,缸里的水流( ),掉進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2、如果那口缸是鐵打的,你有什么好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踐活動
一個皮球掉進樹洞里去了,想一想,給下面最好的辦法打個“√”。
(1)爬到樹洞里去拿。( )
(2)把樹連根拔掉。( )
(3)用樹枝伸進洞里挑。( )
(4)向樹洞里灌水。( )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 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第一課時作業 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
找候司園
劃后絲圓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 : 21·司馬光
沒有慌 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 有主張
第二課時作業 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詞語。
一座 水缸 找 石頭
一口 石頭 砸 大人
一塊 假山 搬 水缸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復習13個生字,會寫“嚇、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的詞語在朗讀中感悟。
2、會寫會用學過的生字。
教學準備: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學習鞏固,導入新課
1、(大屏幕)考考你的記性:你能全部讀準嗎?
2、復習段落1、2:教師一邊畫簡筆畫一邊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二自然段,我們已經知道“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1) 導言: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學生聽師范讀第三自然段。
(2)這一段講了什么?學生匯報:小朋友掉進缸里。怎樣掉進去的?(一不小心的意思是事情發生得很意外,很突然)這么好的詞我們把它收藏起來吧。
(3)指導朗讀:這個小朋友掉進去會有什么危險?這么緊急、危險的情況下,我們的心情都非常急切、緊張。讓我們帶著這個感覺讀一讀這一段吧。(指名讀)
2、學習課文第四五六小節
(導言:發生了這么緊急的事情,請同學們在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找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
(1) 小朋友們自由讀,教師板書 :別的小朋友 司馬光
(2)交流匯報,師板書:慌了 沒有慌
(3)(出示大屏幕)邊看圖邊讀書邊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4)匯報“別的小朋友”:1教師板書:叫喊跑找。2看圖說說。3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么叫,怎么喊?4、(大屏幕)練習有的有的說話
(5)師: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沒有慌,當時他是怎么想的?這里充分說明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6)我們來看看司馬光是怎么做的?(看課件,說板書)
(7)大家看看圖,地上是有很多石頭的,這里為什么用“舉起”?而且還要“使勁砸”?請孩子演繹。司馬光小小年紀看到大家都慌了,他卻沒有慌,而且還能急中生智,舉石砸缸救出孩子。從這里你又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勇敢、果斷、機智)
(8)帶著你對別的小朋友表現的看法以及你對司馬光的感受,讀讀課文吧。指名讀,點評,分組讀。
(9)司馬光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氣,我們一起懷著高興的心情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三、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1、教給背誦的方法: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的板書,其實背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文中的畫面,再抓住書中的重點詞語,把重點詞語像穿珠子一樣把它串起來。就能很好的文章背誦下來了。來,我們試一試吧。
2、自由讀,嘗試背誦。
3、指名分段背誦。
三、指導寫字:嚇、叫
1、出示今天要寫的兩個生字,觀察它們的規律
2、教師范寫:口字旁要寫得小而高
3、學生在書里描一個,寫一個
四、總結全文
1、談收獲: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2、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難免遇到危險,這個時候我們自己不要慌張,要沉著冷靜,才能想到好辦法。
板書設計: 20司馬光
別的小朋友 司馬光
慌了 沒有慌 (愛動腦筋、冷靜)
哭、叫、喊、跑、找 舉起 (使勁)砸 (勇敢、機智)
五、做練習(附練習題:要求“基礎題”全班會掌握,有能力的孩子可以繼續做“能力提升”,“拓展”部分供學有余力的孩子完成)
¬¬___月___日 星期____ 姓名______ 班級______
《司馬光》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基礎
1、看拼音,我會把字寫得很漂亮。
(xià)哭哭 (jiào)喊
2、 按課文內容填空:
司馬光沒有慌,他舉( 一塊使
使勁砸缸, 就把缸砸破了。
3、選字填空:塊、座、口、個、棵、滴
一( )朋友 一( )水缸 一( )假山
一( )石頭 一( )綠樹 一( )香油
4、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口:
阝:
刂:
能力提升
1、句型訓練:用上“有的……有的……”
___________,小朋友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你能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一不小心”、“有的……有的……”等詞語寫幾句話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評價: ( ) ( ) ( )
書寫: 好( ) 一般( ) 要努力改進( )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6
佚名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 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第一課時作業 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
找候司園
劃后絲圓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 : 21·司馬光
沒有慌 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 有主張
第二課時作業 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詞語。
一座 水缸 找 石頭
一口 石頭 砸 大人
一塊 假山 搬 水缸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通讀課文,大概了解課文大意。
2、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
3、 會寫“嚇、叫”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都知道同學們喜歡看電影、電視。今天,就請大家看一場小電影,好不好?(好。用課件播放司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 (當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暫停播放)小朋友掉進水缸了,是誰用什么辦法把他救出來了?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自由朗讀后教師重提問“小朋友掉進水缸了,是誰用什么辦法把他救出來了?”在學生的回答中,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并給以鼓勵,從而達到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三、學習生字
在剛才的朗讀中,同學們是不是發現了一些字,我們看起來有點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這些?(生字卡片出現生字)哦!原來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
1、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2、 認讀生字
(1) 請個別學生選讀生字,可以是幾個,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兩個學生就請其他同學讀其進行評價,然后由幫其正音的同學帶讀他幫忙糾正讀音的,并對幫忙糾正讀音的學生給以鼓勵。如果這個學生都能讀準確,就由其帶讀一次。
(2) 再請1~2個學生選讀,然后就開火車練讀生字。
3、 識記生字
同學們認讀生字真有辦法,一會兒就能讀好了,老師相信同學們記住這些生字也一樣有辦法。我們試試看!
(1) 學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選擇自己會的生字來給大家講講自己的認識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
要求學生能把生字的讀音讀準,然后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認識這個生字,教師對其做適當的指導,最后用這個生字口頭組詞或口頭造一個句子。
(2) 到最后剩下幾個比較難的生字,老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如:司,“乙”字部,左邊加一豎就能變成“同”字,組詞:司機、上司、司馬光。假:把單人旁換成雨字頭就變成“霞”。缸,部首:缶,換掉偏旁可變成“江”,組詞: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沒有,只長滿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組詞:慌張、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筆畫來教。勁:把輕的車字旁換成力字旁。砸,猜字謎:一個三框面朝東,一塊石頭背后撐,一條毛巾藏肚中。組詞:砸破、砸爛、砸鍋賣鐵。
(3) 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帶拼讀齊讀一次。
(4) 脫音讀生字。
同學們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認識了,要不我們現在來玩一個小游戲來輕松一下吧?(好)
我們就來玩“登山”:誰能一口氣怕到山頂取到小紅旗就是贏家,老師就獎勵他一朵紅花。(生詞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脫音生詞,把13個生字分成三小組,請大概4~5個學生“爬山”。)
四、寫字指導(學會能寫“嚇、叫”兩個生字)
游戲我們就玩過了,我們現在要靜下心來學學寫字了。剛才我們學習了“嚇、叫”這兩個生字。
(1) 先讓學生觀察該如何寫好這兩個生字有何相同,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嚇、叫都是口字旁,兩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口”字應該寫得高)
(2) 教師在黑板上范寫(教師邊說寫的要點邊寫生字)
(3) 學生隨著音樂寫生字。
(4) 大部分學生寫完就找兩個學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簡單評價。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一課,我們都知道機靈的司馬光救回了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還學習了13個生字并且寫了“嚇、叫”兩個生字,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下一節課我們再來把這篇課文學完,大家回去再仔細讀讀課文,聰明機靈的司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8
作者:實小語文組
教學目標 :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別、到、那、都、嚇、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4、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一、指導看圖,從圖中質疑。
1、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看不懂得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問題:(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當時的情況怎樣?(2)是誰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題釋題。
1、板書課題,讀題。(1)知道“司馬”是復姓。(2)識記司,組詞。
2、簡介司馬光。(學生或教師)
三、初讀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識記生字。自主選擇生字識記,組內交流,全班反饋。(采用各種形式認讀生字,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問題(1)(2)
4、小組討論交流讀懂的問題。
四、再讀感悟。
1、學習1~3段,解決問題(1)。
(1)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
(2)讀文后討論,理解:不小心。
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樣?
(3)朗讀指導。
2、學習4~6段,解決問題(2)
(1)看圖讀文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
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
(2)討論司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個怎樣的人?
劃出司馬光的動作。理解:使勁砸。
(3)質疑釋疑。(針對課文內容提問,自由解答,教師引導)
4、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夸夸他吧!
5、朗讀指導。
五、學會背誦技巧。
教師引導,讓學生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
六、指導書寫。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訓練。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
要求:大膽想象。
八、作業 布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9
江蘇 柏正蘭
《司馬光》主要講司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書設計 如下:
標點符號、幾何圖形、簡筆畫等在板書中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板書設計 刻板的模式,拓寬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這種圖文并茂、活潑美觀的板書,既調動了學生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司馬光》板書設計 之一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0
廣東省高州市鎮江中心小學 何永紅
教學主題:閱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一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2學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幾、個、古、友、他”五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內容分析:
本課講的是一篇歷史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機智的品質,從中得到啟發。
三、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四、設計思路: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輕松的氣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你們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嗎?
2.簡介司馬光
3.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4.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范讀,學生聽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讀生字詞。
4.分組讀、個人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注意讀通、讀順。
6.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誰干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
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人?除了認識這個人,你還有什么收獲?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人物是誰?
生:古時候,司馬光。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指的是誰?
生:司馬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司馬光。
師: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
師:司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園里。
師:花園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師,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為什么會掉到大水缸里呢?
師:你問得好,那么有誰可以幫這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我可以,因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這個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師: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學習。
3.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么樣?別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4.齊讀第三自然段。
借助圖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圖中你看出哪個是司馬光嗎?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一個學生:老師?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會不會死?
另一學生:不會。
師:你怎會知道的?
生:下文講到司馬光救他呢。
5.指組讀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馬光動作的詞。
②看掛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
有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舉起來模仿了他的動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勁砸”的意思。
又叫同學表演司馬光的動作,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個個同學都能把司馬光表現得活靈活現了。
④最后那個小朋友怎樣了?(得救了)
師:當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為什么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不同?從這里可以體現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學生討論)
總結: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愛動腦筋的品質。
⑤發散學生思維。
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三、布置作業 。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1
佚名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學習生字
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里與“馬”組成復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筆順。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二、過渡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聽課文錄音,注意良好的聽讀姿勢、聽讀習慣的培養,特別要學生注意看清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
3.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留心聽,聽后互相評議。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么詞表示?學習古時候”讀準“時”。
2.有一回,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突然,發生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學習二到六段。要求:仔細讀課文,畫出講司馬光表現的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交流討論。
(1)發生了什么危險的事?誰來讀二、三兩段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
(2)別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進小缸,他們怎么樣了?先指名回答,再讀有關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都、慌、嚇、哭、喊”,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嚇、哭、都”的字形。
(3)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讀第五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有沒有強調出司馬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評議,練習朗讀。
(4)結果怎樣?
這里采用師生對讀方式怎樣?朗讀最后一段。
4.司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時,他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學習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寫法與“子”不同,最后一筆是“提”。啟發學生思考還有什么辦法能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辦法:①把小朋友拽出來;②在缸里,拉他出來;3把缸推倒等。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們愛動腦筋,然后將方法進行比較:大家想的辦法基本是讓人離開水,但在當時情況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來不及,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巧妙而實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二、鞏固生字詞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三、課后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2。
2.完成課后練習3。
先讀讀“塊、快”,引導學生發現它們讀音相同,右邊字形相同,左邊偏旁不同。了解“塊”常指“土塊、石塊”,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時間短,也有“快要、將要”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自己填空,然后集體訂正。
3.補充練習。
媽媽( )下班了。
這輛汽車開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2
21、司馬光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 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 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 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 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 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 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 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 指導學生看圖。
(1) 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 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 “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 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 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 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 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 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 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 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 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
(2) 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 小組內練讀。
(4) 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 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 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 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 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 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 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 練習背誦課文。
2、 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 學習生字“我會認”
2、 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 學生交流學習。
4、 匯報學習體會。
5、 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 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 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 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 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 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 比一比,再組詞。
救( ) 勁( ) 司( )
球( ) 徑( ) 同( )
2、 擴詞。
司( )( ) 假( )( )
使( )( ) 別( )( )
四、課堂總結。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3
一、說教材: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這篇課文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弦。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本單元的主題是”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利用課件使學生能從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識字寫字,讓學生理解花園里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聰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學的重點。
三、說教法、學法:《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五、說板書:
板書條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司馬光
別的小朋友 都慌了 哭 叫喊 找大人
司馬光 沒有慌 舉 使勁砸
聰明、勇敢
六、課后反思:
優點:
缺點: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司馬光和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了解司馬光的沉著機智,并從中受到啟發。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本節課的設計讓學生在想象中走進救人的情境,在再現的情境體會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險,體會時間的緊迫,知道司馬光砸得正是時候。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馬光。
【教學過程】
一、學習鞏固,導入新課: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針對性,容易出錯的字多讀,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學多讀。)
2、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讓學生自主選擇,在感興趣的基礎上讀。)
(上課一開始,讓學生感受本課的愉悅,尊重他們的主體選擇,給他們一個輕松的環境,為他們的學習營造一個自由空間 。)
二、學習課文3~5自然段:
1、學習第三自然段:
導言:上一節課我們學到了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園里玩,他們玩得很開心,可你們知道嗎?玩著玩著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⑴ 學生聽師范讀第三自然段。
⑵ 讓學生說說發生了什么事?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缸里。
⑶ 請你們認真的再讀課文,告訴老師和小朋友這個孩子掉進水缸有什么危險?
重在引導學生通過結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滿來得出小孩子的處境很危險。
⑷ 指導朗讀。師:從你們的回答當中老師知道了小孩子的處境的確很危險,老師也感到了你們很擔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請你結合自己此時的心情,把這段課文讀一讀。(指導讀出擔心的語氣)
這是一個緩緩牽引的環節,讓學生在初步的理解中在略帶憂愁的感覺中,知道這個孩子落入水中的危險,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下面更好的體驗緊張情緒的環節做鋪墊。同時,本環節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心理體驗來學習課文。
2、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言: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擔心,你們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幫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幫他,可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他們慌了。
⑴ 讓學生感受本段文字。師:請你們自由讀第4自然段。
⑵ 請學生說出別的小朋友的行為。師:請同學們說說別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導學生體驗當時慌亂的情景。師:老師聽了你們的發言知道了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現在請你們同桌討論:他們慌了,叫著喊著,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臺來表演。
⑷ 學生表演,全班師生對表演做評價。
(表演再現了當時慌亂的情景,讓學生再次感受緊張的情緒)
⑸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獨特體會。師:同學們,事情發生的這么突然,別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時讀這一段,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⑹ 指導朗讀。師:你們真是富有愛心的朋友。有的擔心,有的難過,有的感到緊張,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險。現在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本段。(作好朗讀評價)
如果說上一個環節學生對于緊張的體驗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話,這個環節的設計則是讓學生的這種感覺浮出水面,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情勢的緊張與危險,讓學生走進了當時的現場,現在學生的心情已被緊緊的提了起來,對人物的擔心程度也越來越深。表演的使用讓學生更好的走進了課文,理解了文中的語言,并內化了文中的語言文字,很好的體現了文本對話。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導言:怎么辦?我們都在心中為那個孩子繃緊了一根弦,現在越來越危險了,別的小朋友的慌亂幫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這個時候事情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⑴ (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動作)師:請你們仔細讀本段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⑵ 出示卡片,檢查問題1完成的情況: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卡片上把動作標出來)
⑶ 引導想象司馬光砸缸情形。師:再 讀讀本句話,請你們認真想想:為什么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而且砸了好幾下?當時可能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⑷ 學生說自己想象的當時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⑸ 展示課件補充學生的想象。師:讓我們回到現場,看看司馬光是怎樣救出孩子的。
(出示司馬光砸缸的課件,讓學生觀察,再次感受砸缸情景)
⑹ 發展求異思維,引導想象。師|:司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辦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馬光當時不在現場,是你們在那,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別的辦法救缸里的孩子?
⑺ 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⑻ 引導方法比較。師:你們都很有自己的見地,在這么快的時間里就想出了辦法,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辦法和司馬光的辦法比,看看在當時的情況下哪種辦法更好一些?
⑼ 引導得出結論:方法是可以,但時間不允許,情勢緊張,容不得時間耽誤,在特定的情形下,舉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司馬光急中生智,舉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時候。
⑽ 指導朗讀本自然段。
(師:你們都明白了司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時候,現在請讀讀本段課文,注意讀出司馬光的果斷與機智,把自己對司馬光的感受也讀出來 。)
在想象中讓學生體驗了當時救人的緊張情形,讓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特體會,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在學生感受到情形危險后,把救人的任務交給學生,使得他們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騰起要救人的正義感。在此情況下,讓學生說說你還有什么辦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又補充了對原文的理解。
4、學習第六自然段:
導言:司馬光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氣,我們一起懷著高興的心情讀讀本自然段吧!
⑴ 讀第六自然段
⑵ (說話練習)師: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是那個被救的孩子或是旁邊的人你會跟司馬光說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場的人,一人扮演司馬光,互相交換角色說話。
歷經了緊張救人階段,此時心情總算能徐徐平緩,輕輕松口氣了,由救人的高潮到得救的平緩放松,學生經歷了又一個情感體驗,交換角色說話很恰當的讓學生找到了心理宣泄口,同時也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不管學生會說些什么,那都是他們在這一節課上的情感體驗所得。
三、拓展練習
導言:
師: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難免遇到危險,這個時候我們自己要沉著冷靜,我們不能等著別人來救自己,要學會自救。
1、講述斷臂自救的故事。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識,讓學生自己讀。
思維角度的轉換讓學生由救人的意識轉成自救,這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的一個環節,讓學生在所學中得到另一種生成。
四、課后延伸
課文中的司馬光的沉著冷靜只是我們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個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課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馬光教子儉樸》、司馬光簡介, 《資治通鑒與司馬光》等文章,而后寫上一句話的司馬光。
課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也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馬光,由面到點,引導學生豐富司馬光的人物個性。
附:《斷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頓是美國(時代)周刊選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他自己的和關于他的事跡的網站在短短3天就被點擊近百萬次。從生存的勇氣到斷臂自救的方式,他給人類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2003年4月25日,一向愛好登山探險的美國阿斯彭市27歲的青年亞倫.拉斯頓一個人來到猶他州藍約翰峽谷登山。藍約翰峽谷位于猶他州東南部,風景絕美但人跡罕至。
拉斯頓在攀過一道3英尺寬的狹縫時,一塊巨大的石頭擋住了去路。拉斯頓試圖將這塊巨石推開。巨石搖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將拉斯頓的右手和前臂壓在了旁邊的石壁上。
忍著鉆心的劇痛,拉斯頓使勁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將手臂抽出來,然而石頭仿佛生了根一般紋絲不動,在做了無數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頓終于知道.單憑自己一人絕不可能推動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然而,在接下來的數天里,別說是人,就連鳥也沒見飛過一只,他就這樣吊在懸崖上。沒有事物,拉斯頓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壺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5月1日早晨,饑腸轆轆、渾身無力的拉斯頓從睡夢中醒來時終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過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蹤報譬,救援人員也不可能找到這個地方。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想活命的話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頓心里清楚,把自己從巨石下解放出來的惟一辦法就是斷臂。而除了筒單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進行外科自救。
拉斯頓清理了一下手頭的工具──一把8厘摩長的折疊刀和一個急救包,沒有麻醉劑,沒有止痛片.沒有止血藥,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風險可想而知,不過拉斯頓已經別無選擇了。
由于稻子過鈍,在難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頓先折斷了前臂靠近手腕處的撓骨,幾分鐘后又折斷了手腕處的尺骨…—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一個小時。
之后拉斯頓用登山錨將一根繩子固定在巖壁上,用左手抓住繩子,順著巖壁滑了下去。之后跌跌撞撞的做了大約7英里路,兩名旅游者發現了他,報了警,他得救了。他是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自己拯救了自己。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5
孫劍蓉
小學語文新大綱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要充滿著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i吾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學做人。
小學語文新教材第二冊<司馬光》是一篇傳統教材,教學時怎樣才能體現新大綱的精神呢?重點部分的教學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讀讀、看看、議議。
讓我們來看看司馬光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讀讀課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樣的水缸?用“——”畫出有關句子。(第二自然段)
2.認真讀第二自然段,觀察插圖。(有條件的學校可用投影儀將課本中的插圖放大,集體現察。) 小組討論:一個小朋友掉進那口水缸里,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個小朋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認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圖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寫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們的個子還高。而且體積大,能裝許多水。”1上學生在讀讀、看看、議議中弄明白,那樣“大”的水缸,又是牥裝滿”了水,說明小朋友掉進缸以后,整個兒會被淹沒,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司馬光要“砸破”那口缸,讓水流出來,才能救小朋友。)
二、讀讀、演演、問問。
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表演、評議)
3.再讀第5自然段,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提出問題,想想、議議。(教師可從學生實際出發,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再讀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馬光為什么“沒有慌”?當時他會怎么想?他怎么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幾下子”把缸砸破?——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養學生逐漸養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為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4.引讀第5自然段,說說你從司馬光的表現中明白了什么?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說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5.引讀第4自然段: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辦的?
6.大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眾小朋友)看誰演得最像。再說說“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三、思考、想象、設計。
你認為還有什么辦法能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樹枝眾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說一齊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內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也鼓勵有爭論。) 四、擴展活動。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安排一些“難題”讓學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時油鍋突然燃起來了怎么辦?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在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得更清楚一些。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這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 出示預習提綱:
1.讀課文(自己讀、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互相讀、訂正讀音)
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3、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三 學習展示
1.指名分段讀文(師生評價)
2.學生展示“我會寫”:說說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3.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4.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四、拓展探究
你認為司馬光做得怎么樣?還有別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五 訓練提升
1按課文內容填空
一( )假山 一( )水缸 一( )花園
一( )水 一( )石頭 一( )電視
2找朋友連一連
使 假 砸 喊 救
山 缸 聲 人 勁
《司馬光》教學設計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8
《司馬光》教學一得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司馬光》一文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司馬光這一優秀品質成為一大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這一重點,尋找幾個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辯、發散想像。⑴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在感知小朋友落水后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之表現后,我讓學生討論:這些表現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得出結論:哭一點也沒用,喊比哭好,但周圍沒有人在的話也沒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有人來也怕晚了,總之,都不是可行之法。在此基礎上感知司馬光是怎樣做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司馬光的聰明。⑵在感知司馬光的表現之后,我讓學生發散想像:假如當時你在場,會想什么辦法來救人?學生有的說:“把水缸扳倒過來, 讓水流出來,讓小朋友爬出來。“有的說:“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給拉出來。”我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結論:都不如司馬光的辦法好。從而使學生再次感受司馬光的聰明。⑶在教到課文結尾處,我讓學生發散想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脫險后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說些感謝之類的話,我再問:“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這是就會想到說些夸獎之類的話,我再發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學生就會說出一些感謝兼夸獎的話。這樣層層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達到了文以載道的教學目的。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常麗萍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