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金色的秋天(通用4篇)
8金色的秋天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掌握新筆畫:橫折斜鉤。
2.主動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秋天的美。
⊙教學重點
1能按要求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學難點
1.掌握會寫字,掌握新筆畫。
2.感悟各種顏色的樹葉紛紛飄落的美景。
⊙教學準備
1.做成樹葉狀的生字卡片。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氣的變化,花、草、樹木、動物等與夏天有什么不一樣,采集一些不同的樹木的樹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情境圖,感受秋天的美
1.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們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2.今天,老師帶給小朋友們一幅美麗的圖畫,想看嗎?(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
這幅圖畫畫的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看出是秋天來了?
小結:是啊,秋天來了,天氣涼了,金黃的稻谷鋪滿田野,沉甸甸的水果掛在枝頭。我們每天上學、放學,走在小路上、校園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一棵棵樹正在落葉。樹葉在空中飛舞好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有時還飄落到我們身上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第8課《金色的秋天》。(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小朋友們學完了漢語拼音,我知道大家都學得很好,會用拼音來讀課文了。現在,請小朋友自己讀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拼音。我來聽聽誰讀得準確又流利。
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巡視,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2.聽到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好聽,我也想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教師范讀)
3.指名兩個學生一人讀一段,讀后評價,主要糾正發音。
4.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只要學生大體談談自己的感覺,如落葉像蝴蝶真漂亮,我喜歡秋天等。)
(三)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2)把生字放到課文的詞語中、句子中讀一讀。
(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在哪兒見過這些生字。
2.讀“大樹的信”。
(事先把做成落葉狀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畫好的“大樹”上。這時,讓“樹葉”一片片飄落。)看,這一片片樹葉是大樹寫給大地媽媽的信,秋風姑娘幫著送信,你能幫忙讀信嗎?
請學生上臺來讀“信”。帶大家讀出。
3.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是否認識。
(四)中間休息
教師教讀兒歌:
落葉
秋風吹,
樹葉搖,
紅葉黃葉往下掉。
紅樹葉,
黃樹葉,
片片飛來像蝴蝶。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風、氣、飛、中。學生認讀。
2.學習新筆畫:橫斜鉤。
(1)觀察“風、氣、飛”中有什么相同的筆畫。
這個筆畫叫做“橫斜鉤”,跟老師說一遍。
(2)(范寫橫斜鉤)跟著老師書空:橫斜鉤先寫橫,再豎,到中間時向右斜,頓筆向上寫出鉤。斜鉤要有力。
(3)學生寫一遍這個新筆畫。
3.跟著老師的范寫來寫“風、氣、飛”三字,注意筆順。
風:豎撇,橫斜鉤,撇,點。
氣:撇,橫,橫,橫斜鉤。(中間的橫短一些。)
飛:橫斜鉤,撇,點。
4.“中”字較容易寫,注意“口”寫在田字格正中偏上,一豎寫在豎中線上,要有力。
5.學生描紅、練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
2.讀讀“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3.上節課,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讀通順了。現在,誰愿意來看著圖讀一讀?
(出示放大的插圖)指名朗讀。
4.讀后評議。小結:我們要讀得更好、更美,就要來認真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內容,感悟秋天的美
1.指名讀第一節。
師:秋天天藍藍的,云兒白白的。“天氣一天天涼了”,你有這感受嗎?
齊讀第一節。
2.學習第二節。
(1)小朋友自己讀第二節,同桌可以比一比誰讀得好。
(2)出示教師和學生課前收集的不同樹的落葉,讓學生看一看,說說它的顏色、形狀,是什么樹的落葉。
師:這么多的落葉,顏色不同,書上用一句話來告訴了我們。是哪一句?
課件呈現句子:“有紅的,有黃的,還有半黃半綠的。”指導讀這一句。注意停頓:有/紅的,有/黃的,還有/半黃半綠的。
(3)這么多不同顏色的樹葉,在空中飛舞,好像什么?
出示句子:“一片片樹葉在風中飛舞,好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看課件上樹葉飛舞的情景。
請小朋友拿著自己撿來的樹葉,演示樹葉從上往下飄飛的樣子。一邊演示一邊讀這一句。
指導長句子的停頓:一片片樹葉/在空中/飛舞,好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
(4)美麗的樹葉,離開了樹媽媽,它們會怎樣呢?
課件呈現句子:“它們飛呀,飄哇,紛紛向樹媽媽告別。”
指名讀這一句。
師:多么可愛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樹媽媽,你們愿意做我的孩子嗎?孩子向媽媽告別會說些什么呢?我們來表演一下。
(師生表演)
師:這么多的孩子向媽媽告別,這就是“紛紛”告別。
小朋友們比老師還會表演些,請小朋友自己來扮演樹媽媽和小樹葉,表演告別。
師:小樹葉多舍不得媽媽呀,可它們又這么勇敢,它們飛呀,飄哇——誰來把這一句再來讀一遍?
指導朗讀:它們/飛呀,飄哇,紛紛/向樹媽媽/告別。
3.朗讀第二節。
(1)秋天的樹葉多美呀,讓我們把第二節連起來讀,感受一下。
老師來給你們起個頭:“一片片樹葉在風中飛舞——”
(2)配上音樂,我們會讀得更美。邊讀邊做動作。(配樂、表演讀)
4.讀整篇課文。配樂朗讀。表演讀。給讀得優美的學生發獎。
(三)拓展延伸
1.落葉飄下來,像蝴蝶。落葉還像什么,你想象得出嗎?
看課件上的畫面,啟發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練說。
2.欣賞小詩:(課件展示注音的小詩)
落葉
空中飛,
像蝴蝶;
水上漂,
像小船;
地上躺,
像畫片;
夾在書本里,
變成漂亮的小書簽。
8金色的秋天 篇2
秋天到了,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金色。 一陣秋風吹來,一片片樹葉飄飄而落。 樹上的葉子有的黃,有的綠。站在近處看,便能看出來半黃半綠的葉子。站遠了看,是一棵長滿金子的金樹。秋風吹在樹上,樹葉在空中翩翩起舞。秋姑姑送來了金葉子。 秋天的風格外涼爽。一吹,你會感到一陣舒服。秋天的風真神奇。一吹,萬物的葉片都落了下來。 在秋日你走進一片小樹林,會發現許多的樹葉都在地上,腳踩在地上很舒服。 秋天的水果別樣多,有西瓜、葡萄、香蕉、梨……在秋天里,那么多水果準會讓你吃個夠。 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花開富貴的。金色的秋天多么美麗呀! 秋風爺爺
天高了,地寬了!樂得秋風爺爺到處跑……
秋風爺爺對著大樹吹口氣,大樹搖啊搖,一忽兒抖落一只金蝴蝶,一忽兒抖落一只紅蝴蝶,一忽兒抖落一只花蝴蝶。
媽媽說,大樹落葉了,送給小樹做肥料,盼它快長高!
秋風爺爺對著小河吹口氣,小河笑啊笑,一忽兒抖動披著的紗巾,一忽兒掀起一個個浪花花,一忽兒抱著白鵝搖啊搖。
媽媽說,小河高興了,它養的鮮魚、螃蟹肥又壯,好讓寶寶吃了營養好!
秋天,秋天,真美麗。天高了!地寬了!莊稼豐收了,一抹金,一抹銀,畫出一幅好風景:秋風爺爺到處跑,樂得孩子們掀掉頭上的太陽帽…… 謎語 不是白糖不是鹽,
一粒一粒鋪地面。
春天夏天都不見,
秋冬夜里要出現。 (霜) 小露珠不見了
小露珠,貪玩耍,
跳上荷葉滑呀滑。
太陽公公升起來,
小露珠卻不見啦!
小荷葉,問太陽:
“你說露珠躲在哪?”
太陽公公忙回答:
“它變白云上天啦!”
謎語 又像輕紗又像煙,
飄飄蕩蕩在眼前。
要想抓它抓不住,
太陽一出就不見。
(霧)
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
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
躺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
樹葉落在溝里,小魚游過來,
藏在下面,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
“來信了,催我們快到南方去。”
8金色的秋天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樂曲的特征,產生唱歌表演的興趣。
2、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麗。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秋天》、歌曲錄音《秋》、幼兒已閱讀過幼兒用書b《金色的秋天》
活動重點:感受三拍子樂曲強弱的特征。
活動難點:用節奏律動表現秋天。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
請幼兒說說秋天的景色: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
“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出示教學掛圖《秋天》,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2、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樂曲的特征,用動作表現秋天的景色:
(1) 請幼兒傾聽樂曲,談談感受:
—“聽了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2) 感受三拍子樂曲的強弱特征:
—“你覺得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請用不同的節奏跟著音樂拍一拍。”
(3)請幼兒討論樂曲的節拍特征,并試著用節奏隨樂曲打拍子。
o x x i (跺腳 拍手 拍手)
a) (4)請幼兒在伴奏下用節奏律動表現秋天。
—“秋天的景色可真美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去找秋天吧!用你的動作告訴大家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o x x i o x x ix x xix x xi
(跺腳拍手拍手 跺腳拍手 拍手)
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秋天的各種景色,如落葉等。
鼓勵幼兒在每一個樂句中表現不同的秋景,請個別幼兒在集體中交流。
3、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1) 在 (1)樂曲的伴奏下,教師根據幼兒即時的動作表現,請若干幼兒按歌詞內容的順序合作表演。如第一、二樂句,請表現“落葉”的幼兒;第三樂句,請表現“菊花”的幼兒。
(2) 根據個別幼兒的表演,重復相應的歌詞內容:
—“剛才你看到了秋天的哪些美麗景色?”(有感情地重復朗誦歌詞。)
(3) 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隨個別幼兒的表演范唱歌曲。
請幼兒隨音樂跟唱歌曲,并試著用優美的動作表現秋天。
8金色的秋天 篇4
初中音樂欣賞課《金色的秋天》教學設計
1、通過欣賞歌曲《西風的話》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感受相同題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方法,所產生的不同音樂效果。
2、能夠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來表現 秋天豐收的氣氛,并且可以了解幾種打擊樂器。
3、聽辨民樂合奏《豐收鑼鼓》中各種樂器的效果,并能夠排列出現順序。
4、能夠自選樂器為《揚鞭催馬運糧忙》伴奏,并隨著音樂模仿馬蹄聲和動作。
教學重點:
教師聯系秋天的自然景色變化,引導學生說出秋天應該有的情緒,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從而,引出音樂作品是如何運用多種形式來表現秋天落寞的情緒,以及秋天豐收人們喜慶的場面。
展開新課
1、播放音樂《西風的話》
設計提問:該曲的音樂風格,節奏特點,以及它所表達的音樂感覺是什么樣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現了深邃悠遠,余味無窮的意境,有點淡淡的憂傷。)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設計提問:① 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歡快,熱烈,喜氣洋洋的情緒。)
② 音樂中出現了哪些事物?表現了什么場景?
(炊煙、小河、冬麥、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現了一副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3、從農村富了,糧食豐收了開始,引出農民歡慶豐收的場面。
4、選擇合適的樂器。來表現豐收場景。
主要樂器:笛子、二胡、云鑼、木魚、嗩吶等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樂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樂合奏《豐收鑼鼓》,請聽辨先后出現的演奏樂器。
①堂鼓②嗩吶③嗩吶④二胡⑤云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聽覺靈敏度,也可以加深對民族樂器的印象。
6、 給音樂分段。每一段表現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開鐮收割,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
第二部分:竹笛開始,表現秋天美景,抒發勞動者歡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現歡慶豐收的熱烈場面。
7、 播放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設計提問:①音樂表達了又是怎樣的一種情緒? 興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樂中反復出現的聲音是什么? 馬蹄聲
8、請學生自己設計動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組,一組用打擊樂器模仿馬蹄聲,為音樂伴奏,另一組隨音樂做動作,表現音樂中的場景。
設計意圖:律動,培養學生身體協調性和創造性。
小結:
選擇不同的樂器,不同的節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風格。多種音樂做比較,可以使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情緒,《西風的話》速度舒緩,表現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覺,其他音樂使民族樂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強,表現的是一種熱烈歡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