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花燈》教學設計(通用6篇)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山東省青島市四流南路第一小學 劉煥
開學第二天, 就迎來了我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的編者老師們真是有心人,我們所學的第一單元正是元宵節。瞧,學完了《元宵節》的兒歌,又該學《看花燈》了,抓住時機,從民俗入手,從身邊的所見所聞入手,讓學生全心感受,主動掌握。
“同學們,昨天你們玩的快樂嗎?”我單刀直入,把同學們的情緒帶進元宵節的熱鬧氛圍中。“快樂!”同學們異口同聲。“昨天是我們中國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中有哪些民間活動?”“有踩高蹺”“舞獅子”“看花燈”……看著同學們高興的樣子,我接著轉入正題:“你們見過花燈嗎?什么樣子?”“我見過的花燈是圓的,紅紅的。”“我看到的花燈上面有小魚。”“我見到的花燈在轉。”看來同學們對花燈有一些了解,但是知之甚少。我開始拓展,“花燈的樣子可多了,看——”出示powerpoint課件,屏幕中展現出各種造型生動的花燈。“哇塞!”“真漂亮呀!”同學們發出一聲聲的感嘆。看來,時機已經成熟,同學們對花燈的了解已經讓他們對兒歌有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讀懂兒歌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花燈》。”
有了基礎,我決定讓同學們自己學習這篇兒歌。這樣的訓練我們以前進行過,同學們的潛力真是不可估量。我說:“同學們想自己學習嗎?”“想!”同學們高興的合不攏嘴。“那就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帶領,自己來學習。”一聲令下,同學們開始了。我走到第三小組,看到小組長和同學們一起讀兒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到認字表和后面的查字表中去查。來到第一小組,小組長正和同學們進行搶答游戲,她指著課文中的一個字,其他同學讀出這個字,比比誰回答的最快最好。我也參與進去,與同學們一起搶答,然后請每個小組成員輪流當小考官指出生字,組員們參與的異常熱烈。到了第四小隊,就更熱鬧了,大家一人讀一句,其他同學找錯誤,然后還可以加上動作。有的表演有的朗讀,有聲有色,情趣盎然。最后我來到了第四小組,小組長代表全組隊員邀請我參加他們的認字比賽,我愉快的接受了邀請。同學們互相提問,花樣百出,“什么字帶火字旁?”“第一行第三個字讀什么?”“這個字念什么?誰來表演一下?”……你來我往各個像個小老師。
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討論學習的聲音越來越少了。我喊了一聲“1、2、3!”教室里立刻安靜了。同學們都準備聽老師講課了,我卻依然站在講臺的下面。輕聲問了一句:“你們想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同學讀兒歌認生字嗎?”“想!!”同學們的眼睛又閃爍起了光芒,都舉起了小手。我微笑著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當小老師。接著每個組的小老師陸續上臺。他們很有禮貌的請同學們看書,看屏幕,認字。有的比賽,有的搶答,有的朗讀,有的表演。有位同學說“各種花燈……”,“請停一下!”我打斷了他的話。同學們的目光都轉移到我身上,“這位同學讀的‘種’讀錯了,應該讀成z h ǒn g 種,請你再讀一遍。”“很好,小老師請繼續吧!”“講課”又繼續進行了,同學們的神情更專注了,態度更認真了。原來劉老師在監督著我們好好學習呢,我們可不能馬虎!
就這樣半節課過后,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掌握了兒歌,認識了生字。我走到講臺上,夸獎同學們教的好,學的好。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了拼音兄弟的幫忙,你們還能像剛才讀的那么好嗎?”“能!”同學們信心十足。我出示了純文字的兒歌,請同學們先自由練習讀,然后找同學來讀,同學們讀的果然非常棒。于是我又提出了更多樣的要求:“我們來表演兒歌吧,想讀就讀,想背就背,想加動作就加,想找好朋友就找,OK,開始吧!”大家開始行動了,活潑的像群快樂的小鳥,高興極了,字認會了,兒歌也是越讀越溜。
為了繼續鞏固生字,我又采取了從全文——詞語——生字——寫一個字學習的步驟。通過屏幕,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指名讀,搶讀。在讀到“猴子”時,我靈機一動,開始拓展:“你們能用猴子說一句話嗎?”“我家有一只猴子!”“這只猴子多可愛呀!”“小猴子的媽媽在哪里?”同學們本來就喜歡小動物,又是他們的屬相可愛的小猴子,就更說不完了。
認完詞語,該認生字了。我又當起了猜謎先生,拿出一大摞漂亮的燈籠,每個燈籠上都有本課要認的15個生字中的一個字,請同學們猜一猜,猜對了就可以把這個燈籠貼到黑板上。“紅燈的燈!”“不對。”“金魚的金!”“還不對。”“各種的各!”“恭喜你,猜對了,請你來貼燈籠!其他同學請繼續來猜下一個燈籠上的字。”……同學們越猜越起勁,說過的生字和詞語越來越多,黑板上的燈籠也越貼越多,終于,燈謎猜完了,黑板上也滿是火紅的燈籠了。同學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又走下了講臺,“誰想領著同學們認認這些字?”一片小手舉的老高,兩位同學又有幸當起了小老師,有的開火車讀,有的找偏旁讀,大家學的也很好。可是沒被叫到的同學卻崛起了小嘴,一臉的不高興。對,我該該鼓勵鼓勵他們,讓他們不要失去信心。“要做個好老師,首先要當一名非常優秀的小學生,對嗎?”“刷”的一下,同學們挺直了腰板,“下一次我們還要聘請小老師,如果誰想當,就用行動告訴我吧!”再也聽不到雜音,再也見不到崛起的小嘴巴,見到的只有同學們一本正經的神情。
最后,我請同學們看“年”字,“你們一定想動筆寫一寫吧!”同學們點了點頭。“掌握了筆順才能寫。”同學們又點了點頭,伸出胳膊等著老師教筆順。我說:“書上就寫著年的筆順,我們自己來學習,學會了就教給老師。”同學們都認真的看起書來,接著,說筆順、觀察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字、獨立寫字,一步步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同學們都完成得很好。看著同學們寫完后滿意的樣子,我又給他們出了個主意:“如果覺得自己寫的好,就給你的好朋友或者老師朋友看看,表揚表揚自己,也表揚表揚別人。”……
一番你來我往,你評我說之后,短短的四十分鐘又到了,我宣布,為了鼓勵同學們的優秀表現,每人發一個小禮物:小燈籠制作材料。同學們雀躍起來,看著同學們歡快的樣子,我想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雖然一節課我沒說幾句話,沒講一點知識,但是我的學生學會了,而且學的很好。嶄新的教材帶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挖掘出他們更多的本領,帶給我的則是對孩子更多的希望。
>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元宵節》,大家來說說元宵節人們在干什么?(吃湯圓)“湯圓”的“圓”是什么意思?(團圓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團圓了,咱們再一起去看看元宵節最好玩的花燈吧!(好)(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師:昨晚有哪些同學已去看課文里的花燈了?(生舉手)
師:誰愿意讀讀課文,帶領大家一起再去看看美麗的花燈?(指名讀。生評。)
生:他的聲音很洪亮。
生:他把燈(dēng)讀成(dēn)了。
師:你聽得很認真。同學們一起把燈(dēng)讀三遍。(全班讀。同桌互讀,糾正讀音。說記“燈”字的方法。)
三、認識字詞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走進花燈的世界吧!(生齊讀課文)
1.看第一盞花燈,認識“金”、“吐”、“泡”。
師:我們看到的第一盞花燈是什么?
生:吐泡泡的“金魚”。
師:魚用什么吐泡泡?
生:嘴,和口有關。
師:我們應該怎樣記“吐”字呢?同學們,討論一下吧!(生討論)
生:魚用嘴吐泡泡,“吐”就是“口”字旁,口+土就是“吐泡泡”的“吐”。
師:講得很好!泡泡的“泡”字呢?
生:泡泡是水,“泡”字就是三點水偏旁,三點水加“包”就是“泡”pào。
(師出示詞語卡片“金魚”,先認“魚”,再讀文中句子,認“金魚”這個詞,最后認“金”字。)
2.看第二盞花燈,認“眨”、“睛”、“猴”。
師:我們看到的第二盞花燈是什么?
生:眨眼睛的“猴子”。
師:誰能用記“吐”字的方法來記“眨”字呢?
生:“眨”的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然后……(學生說不出來)
(師“眨眼睛”,并讓學生認真觀察,進行討論。)
生:右邊上面的“橫撇”像我們的上眼皮,“點”像眼珠子,“z”像下眼皮和眼皮下面一動一動的肌肉。
師(驚喜地):你們真棒!(接著出示卡片“眨眼睛”,學生很快說出“睛”就是目+青。)
師:請侯同學寫出自己的姓:“侯”,大家來認識“侯”字。(侯開始書寫,學生很快記下了“侯”字的寫法和讀音。)
師:同學們請看課文,姓侯的“侯”與猴子的“猴”有什么不同?
生:姓侯的“侯”偏旁是單立人(亻),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反犬旁加上“侯”字。
師:你的觀察很仔細,說得很好。這兩個字音同,形、義不同。
3.看第三盞花燈,認知“走馬燈”。
師:看完了“金魚燈”和“猴子燈”,還有什么花燈呢?
生:還有走馬燈,里面還有“貓”在追“老鼠”呢!
師:對,你們知道什么是“走馬燈”嗎?
生:“走馬燈”就是會轉的燈。
師:你真聰明!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電視里看到的。
師:你真是愛學習、會觀察、很用心的好孩子。
師:看來看電視也能學到不少知識,你們要向同學學習,多學課外知識,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4.看第四盞花燈。
師:我們再看看這里還有什么燈。
生:荷花燈!
生:“荷花燈上立蜻蜓”,意思是說燈上有一只蜻蜓。
師:說得好。蜻蜓飛來飛去,常在荷葉、荷花上停留。這盞燈模擬了自然界的一種現象。
5.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看花燈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生:金魚、猴子、小貓、老鼠、蜻蜓。
師:這些動物花燈真是太有意思了,它們還會動。“金魚”花燈會干什么?
生:吐泡泡。(板書:金魚――吐)
師:“猴子”花燈會干什么?
生:眨眼睛。(板書:猴子――眨)
師:小貓在干什么?
生:追老鼠。(板書:小貓――追)
(學生認識“追”。討論后記住字形。)
師:“荷花”燈上有什么呢?
生:立著蜻蜓。(板書:蜻蜓――立)(學生認識“立”)
師:我們今天看到的花燈可真不少,而且還會動,我們看看作者看了花燈的感受是什么?(生讀“各種彩燈真奇妙”一句,認識“各”“彩”“奇”。學生討論,想辦法記住。)
師:看了這么多美麗的花燈,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也想做個花燈!
師:看看作者和你的想法一樣嗎?(生讀課文最后一句:“明年我也做花燈。”)
師:同學們光顧著高興了,知道是什么時候看花燈嗎?
生:元宵夜!
(生認識“夜”,自己討論,記住“夜”字。)
師:元宵夜大家都出來看花燈了,外面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生:(齊讀)“大街小巷人歡騰。”
四、熟讀課文
1.教師領讀課文。(提醒學生“吐”“眨”“追”“立”這四個字要讀重音。“真”要拖長音。)
2.生練讀課文。齊讀。教師指導后再讀。挑戰讀。
五、再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組為單位認讀,評出“優勝小組”。
2.指名認讀生字卡片,評出“優勝個人”。
3.全班齊讀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業
發揮想像力,把自己喜歡的花燈畫下來。明天我們比一比,看誰的花燈最好看。
七、板書設計
看花燈 人歡騰
金魚 吐 ↑
猴子 眨 真奇妙
小貓 追 ↓
蜻蜓 立 做花燈
〖教學后記〗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一開始就檢查預習情況,從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認識、記憶生字,降低了認字的難度,提高了認字效率;在讓學生認識“眨”和“猴”時,采取了特殊的方法,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在授課方式上,沒有機械地按照課文順序來進行,而是由“去看花燈”感受到花燈的多、奇妙和大街小巷的熱鬧,學完了整篇課文。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內容,學習興趣更濃一些。在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新字詞,在課堂結束的時候安排了認字競賽,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知識,真的是“一舉兩得”。布置作業,讓學生動手去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板書設計用四個動詞突出花燈的奇妙,使學生體會動詞的作用;花燈的奇妙使得大街小巷人歡騰,將詩歌內容清晰地展現在眼前,使學生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
2、知道元宵節也是燈節,想象花燈的樣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調動相關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
師:過年真是太好了,全家人都在一起,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們個個都樂呵呵、笑哈哈的。老師也特別喜歡過年,而且我還把過年時快樂的事情都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錄像,其中有放鞭炮、貼春聯、舞獅子、看花燈等場面,錄制的場面熱烈、歡慶,并且有本班學生的身影。)
師:同學們,你們也去看花燈了嗎?你還看到了什么樣有趣、漂亮的花燈呢,給大家說說吧!
談話
師:你們看(出示花燈形狀字卡:花燈)我還自己動手做了兩個漂亮的小燈籠呢!小燈籠上的字你們也認識嗎?
師:你們是怎樣認識的呢?以前在哪見過嗎?
(板書:看花燈)
范讀
師:先聽老師讀讀課文,會讀的同學可以輕聲地和我一起讀。
生評評老師的讀文,也試著讀讀。
測讀
師:我還知道有一些字,同學們以前就認識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測一測,小燈籠上的字,如果你會讀就大聲地讀出來,如果不會讀,就請你誠實地把手舉起來,告訴老師。
教師將學生認的較好的字,貼在黑板的左側,將大部分學生認得不好的字貼在黑板的右側,個別學生不認識的字,及時練讀。
(指黑板左側多數學生認識的字,學生再齊讀。)
識字
師:(指黑板右側)這邊的字有辦法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嗎?
學生用問一問,拼拼音的方法認識生字。再組內交流學習識字、讀詞。
師:誰愿意做小老師,領大家來讀一讀。再組個詞。
師:能給“年”字再多組幾個詞嗎?
寫字
師:(教師課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學生交流記憶的方法。)
可以用記筆畫的方法,用換部件的方法。用猜謎語的方法。
教師重點指導書寫“年”和“團”。(學生練寫。)
交流誦讀
師:再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花燈呢?為什么?
(學生以作動作或語言描述等方法動情誦讀。)
表演
師:(播放課始錄像中看花燈片段)聽!歡慶的鑼鼓又敲響了,美麗的花燈又亮起來了,小朋友們讓我們手拉手一起去看花燈吧!和你的好伙伴朗誦、表演兒歌吧!
學生排練或個人讀,或多人讀,或加動作演。匯報演。
識字鞏固:
師:還有這么多漂亮的花燈(送給匯報的同學后剩下的)誰想提回家,就請你來讀一讀字,再組個詞吧!
師:沒有得到燈籠的同學可別著急,你別忘了,你自己不也是個小設計師嗎?動動腦、動動手,老師相信你準能做出更奇妙、更漂亮的花燈。做好后,可以把它們帶到學校來,用你們的小手把我們可愛的校園打扮起來,讓它在夜晚也變得亮堂堂的,就仿佛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變得更加年輕、美麗。你們說好嗎?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4
之二
第一課時
一、談話。
師:你們在燈展上都看到那些燈?說說你最喜歡的等什么樣子。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學習有條理地說清自己的觀察所得。)
師:我們來看看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燈。
二、初讀課文,識字。
1 出示課文,鼓勵學生自己讀一讀,說說自己是怎么讀下來的。(表揚預習得好的學生,倡導預習的好習慣。)
2 小組合作識字。強調方法: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請教同學;同學互相考一考。小組長用卡片讓本組人搶讀。注意幫助認字慢的同學,共同進步。
3 教師檢查:快速強讀;開火車輪讀;組成詞語認讀。挑部分鼓勵學生組詞:燈、夜、街、金、奇、花。
4 再讀兩遍課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爭取不看拼音讀。
三、學習課文
1 讀課文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說說對課文的整體印象)體會“人歡騰”的熱鬧場景。
2 你最喜歡什么燈?(質疑,討論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貓追鼠”等,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花燈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詞。)
3 試補充句子真奇妙!
這個真好吃,我覺得
這個,我覺得。
4 比賽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四、作業 :
這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燈寫得這么生動,還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花燈,能不能敢不敢也編一首詩,把你們看到的說出來啊?(鼓勵學生寫元宵燈展上所見所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讀課文,試著背誦。
二、交流自己的詩歌。
三、指導學生學習書寫生字。
>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一、談話。
師:你們在燈展上都看到那些燈?說說你最喜歡的等什么樣子。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學習有條理地說清自己的觀察所得。)
師:我們來看看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燈。
二、初讀課文,識字。
1 出示課文,鼓勵學生自己讀一讀,說說自己是怎么讀下來的。(表揚預習得好的學生,倡導預習的好習慣。)
2 小組合作識字。強調方法: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請教同學;同學互相考一考。小組長用卡片讓本組人搶讀。注意幫助認字慢的同學,共同進步。
3 教師檢查:快速強讀;開火車輪讀;組成詞語認讀。挑部分鼓勵學生組詞:燈、夜、街、金、奇、花。
4 再讀兩遍課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爭取不看拼音讀。
三、學習課文
1 讀課文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說說對課文的整體印象)體會“人歡騰”的熱鬧場景。
2 你最喜歡什么燈?(質疑,討論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貓追鼠”等,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花燈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詞。)
3 試補充句子真奇妙!
這個真好吃,我覺得
這個,我覺得。
4 比賽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四、作業:
這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燈寫得這么生動,還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花燈,能不能敢不敢也編一首詩,把你們看到的說出來啊?(鼓勵學生寫元宵燈展上所見所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讀課文,試著背誦。
二、交流自己的詩歌。
三、指導學生學習書寫生字。
教材分析:
1、元宵節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色,時間上與春節相距不遠,調動學生情感體驗。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選材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詩歌瑯瑯上口且生動有趣。
3、全文工8句,前2句是全篇的總寫,中間四句是對歡騰場面的具體描寫。
4、描寫動物花燈如何“奇妙”,運用“吐、眨、追、立”等動詞,表現了動物花燈個個躍躍欲試,活潑好動的旺盛生命力。
5、調動孩子動手操作能力,詩中提到了花燈的質地及制作方法。前后呼應“明年我也做花燈。”
教學用具:掛圖、各種形狀和圖案的花燈
教學課時:2-3課時
教學重難點:花燈如何奇妙,充分展開相象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題
1、師:“孩子們,過節都去哪兒玩過,看過些什么?”
2、生討論,回答。(說出看花燈的活動)
3、師:“家鄉舉辦的燈會,有各種各樣漂亮的花燈,說說你見過的花燈。”
二、整體感知,初讀詩歌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要求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師巡視,學生可采用一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等。
3、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想,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花燈?
4、全班討論,教師出示各種形狀和圖案的花燈。
5、師:“大家都和老師一起來讀讀花燈如何奇妙?”
6、激發想象,師讀1-2句,學生想象畫面中人物歡聚一起,看花燈、過節時的熱鬧情景。
7、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燈會上人生鼎沸的樣子。
8、討論:你最喜歡課文中哪種花燈?
9、分角色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讀讀
10、你問我答
a. 什么花燈吐泡泡?
b. 什么花燈眨眼睛?
c.花燈怎么做?(紙糊、紗做)
d.走馬燈里有什么?
e.荷花燈里有什么?
11、啟發孩子指出花燈的奇妙?
從文中找動作:吐、眨、追、立
12、花燈的樣子和形狀?
金魚、猴子、小貓、老鼠、蜻蜓(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13、全班讀7-8句,小結。
14、引發學生“明年我也做花燈”的行動上。
三、識字寫字
1、小組討論識字,比一比誰認的又快又準。
2、分別拼讀各字,做“字娃娃回家”的游戲。
燈-花燈金-金魚猴-猴子睛-眼睛
3、“夜、紙、吐、泡、立”五個字,互教互學。
4、“各、奇、彩、追、眨”師教讀,識字。
5、開火車,鞏固識字。
6、選出你覺得最難寫的字
7、師示范指導寫“真、年”字
真:中間的三橫用紅筆標出
年:
8、其它由各個學習小組互教互學,教師巡視,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9、學生書寫一遍,再描紅。
四、拓展訓練,結束全文
1、比賽讀一讀詩歌。
2、能用自己的話描寫你喜歡的花燈?
3、畫一畫它是什么樣的嗎?
4、動手和爸爸媽媽學做花燈。(綜合實踐活動)
5、師把各種形狀和圖案的花燈給學生觀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6、總結,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開學第二天, 就迎來了我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的編者老師們真是有心人,我們所學的第一單元正是元宵節。瞧,學完了《元宵節》的兒歌,又該學《看花燈》了,抓住時機,從民俗入手,從身邊的所見所聞入手,讓學生全心感受,主動掌握。
“同學們,昨天你們玩的快樂嗎?”我單刀直入,把同學們的情緒帶進元宵節的熱鬧氛圍中。“快樂!”同學們異口同聲。“昨天是我們中國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中有哪些民間活動?”“有踩高蹺”“舞獅子”“看花燈”……看著同學們高興的樣子,我接著轉入正題:“你們見過花燈嗎?什么樣子?”“我見過的花燈是圓的,紅紅的。”“我看到的花燈上面有小魚。”“我見到的花燈在轉。”看來同學們對花燈有一些了解,但是知之甚少。我開始拓展,“花燈的樣子可多了,看——”出示powerpoint課件,屏幕中展現出各種造型生動的花燈。“哇塞!”“真漂亮呀!”同學們發出一聲聲的感嘆。看來,時機已經成熟,同學們對花燈的了解已經讓他們對兒歌有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讀懂兒歌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花燈》。”
有了基礎,我決定讓同學們自己學習這篇兒歌。這樣的訓練我們以前進行過,同學們的潛力真是不可估量。我說:“同學們想自己學習嗎?”“想!”同學們高興的合不攏嘴。“那就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帶領,自己來學習。”一聲令下,同學們開始了。我走到第三小組,看到小組長和同學們一起讀兒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到認字表和后面的查字表中去查。來到第一小組,小組長正和同學們進行搶答游戲,她指著課文中的一個字,其他同學讀出這個字,比比誰回答的最快最好。我也參與進去,與同學們一起搶答,然后請每個小組成員輪流當小考官指出生字,組員們參與的異常熱烈。到了第四小隊,就更熱鬧了,大家一人讀一句,其他同學找錯誤,然后還可以加上動作。有的表演有的朗讀,有聲有色,情趣盎然。最后我來到了第四小組,小組長代表全組隊員邀請我參加他們的認字比賽,我愉快的接受了邀請。同學們互相提問,花樣百出,“什么字帶火字旁?”“第一行第三個字讀什么?”“這個字念什么?誰來表演一下?”……你來我往各個像個小老師。
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討論學習的聲音越來越少了。我喊了一聲“1、2、3!”教室里立刻安靜了。同學們都準備聽老師講課了,我卻依然站在講臺的下面。輕聲問了一句:“你們想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同學讀兒歌認生字嗎?”“想!!”同學們的眼睛又閃爍起了光芒,都舉起了小手。我微笑著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當小老師。接著每個組的小老師陸續上臺。他們很有禮貌的請同學們看書,看屏幕,認字。有的比賽,有的搶答,有的朗讀,有的表演。有位同學說“各種花燈……”,“請停一下!”我打斷了他的話。同學們的目光都轉移到我身上,“這位同學讀的‘種’讀錯了,應該讀成z h ǒn g 種,請你再讀一遍。”“很好,小老師請繼續吧!”“講課”又繼續進行了,同學們的神情更專注了,態度更認真了。原來劉老師在監督著我們好好學習呢,我們可不能馬虎!
就這樣半節課過后,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掌握了兒歌,認識了生字。我走到講臺上,夸獎同學們教的好,學的好。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了拼音兄弟的幫忙,你們還能像剛才讀的那么好嗎?”“能!”同學們信心十足。我出示了純文字的兒歌,請同學們先自由練習讀,然后找同學來讀,同學們讀的果然非常棒。于是我又提出了更多樣的要求:“我們來表演兒歌吧,想讀就讀,想背就背,想加動作就加,想找好朋友就找,ok,開始吧!”大家開始行動了,活潑的像群快樂的小鳥,高興極了,字認會了,兒歌也是越讀越溜。
為了繼續鞏固生字,我又采取了從全文——詞語——生字——寫一個字學習的步驟。通過屏幕,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指名讀,搶讀。在讀到“猴子”時,我靈機一動,開始拓展:“你們能用猴子說一句話嗎?”“我家有一只猴子!”“這只猴子多可愛呀!”“小猴子的媽媽在哪里?”同學們本來就喜歡小動物,又是他們的屬相可愛的小猴子,就更說不完了。
認完詞語,該認生字了。我又當起了猜謎先生,拿出一大摞漂亮的燈籠,每個燈籠上都有本課要認的15個生字中的一個字,請同學們猜一猜,猜對了就可以把這個燈籠貼到黑板上。“紅燈的燈!”“不對。”“金魚的金!”“還不對。”“各種的各!”“恭喜你,猜對了,請你來貼燈籠!其他同學請繼續來猜下一個燈籠上的字。”……同學們越猜越起勁,說過的生字和詞語越來越多,黑板上的燈籠也越貼越多,終于,燈謎猜完了,黑板上也滿是火紅的燈籠了。同學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又走下了講臺,“誰想領著同學們認認這些字?”一片小手舉的老高,兩位同學又有幸當起了小老師,有的開火車讀,有的找偏旁讀,大家學的也很好。可是沒被叫到的同學卻崛起了小嘴,一臉的不高興。對,我該該鼓勵鼓勵他們,讓他們不要失去信心。“要做個好老師,首先要當一名非常優秀的小學生,對嗎?”“刷”的一下,同學們挺直了腰板,“下一次我們還要聘請小老師,如果誰想當,就用行動告訴我吧!”再也聽不到雜音,再也見不到崛起的小嘴巴,見到的只有同學們一本正經的神情。
最后,我請同學們看“年”字,“你們一定想動筆寫一寫吧!”同學們點了點頭。“掌握了筆順才能寫。”同學們又點了點頭,伸出胳膊等著老師教筆順。我說:“書上就寫著年的筆順,我們自己來學習,學會了就教給老師。”同學們都認真的看起書來,接著,說筆順、觀察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字、獨立寫字,一步步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同學們都完成得很好。看著同學們寫完后滿意的樣子,我又給他們出了個主意:“如果覺得自己寫的好,就給你的好朋友或者老師朋友看看,表揚表揚自己,也表揚表揚別人。”……
一番你來我往,你評我說之后,短短的四十分鐘又到了,我宣布,為了鼓勵同學們的優秀表現,每人發一個小禮物:小燈籠制作材料。同學們雀躍起來,看著同學們歡快的樣子,我想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雖然一節課我沒說幾句話,沒講一點知識,但是我的學生學會了,而且學的很好。嶄新的教材帶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挖掘出他們更多的本領,帶給我的則是對孩子更多的希望。
《2.看花燈》教學設計 篇6
四、教學過程:
教學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 創設情境 激情導入 童謠:《打花巴掌》 正月十五鬧花燈是我國從唐代就開始的一個傳統風俗,每年這天的晚上,人們吃完元宵就要去看各式各樣的花燈。同學們,你們想看花燈嗎?好,我們一起去看花燈。(板書課題) 聽童謠 欣賞課件,激發學習生字的興趣 課件入境 自然導入 朗讀課文 整體感悟 會讀詞語 (打開書)借助拼音讀課文 指名朗讀,了解初讀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 你們認識課文中的詞語朋友嗎?試著讀一讀。 出示:正月、媽媽、花燈、金魚、點頭、飛上、世界、蝴蝶、街道、翅膀、甩著、墻上、欄桿 嘗試借助拼音學讀課文 自告奮勇讀生字、詞 課件助教 學習課文 1. 把詞語帶到課文中再讀一讀,看誰能讀準音、讀流利。 2. 指名度、小組互讀、分段讀,練習讀熟課文, 3. 邊讀邊想:說說你認為花燈怎么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閱讀) ① 花燈真漂亮(板書) a找找哪個自然段寫花燈漂亮,讀一讀。 b畫出你都看到了哪些花燈,和小伙伴說說它怎么漂亮? c指名匯報(板書有關內容) d課件欣賞 e你們喜歡這漂亮的花燈嗎?用朗讀表達出來。 f練習朗讀,指名讀、評議 ② 花燈很多(板書) a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花燈多了? 板書:掛滿、各式各樣、燈的世界 b課件欣賞 c練習朗讀,指名讀、評議 ③ 齊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都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時間、誰、干什么 講:以后我們寫文章也要先交待清楚這些內容。 4. 朗讀課文,說說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模仿課文說一說。 如:“大白兔”蹦蹦跳跳,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 自由讀課文 練習讀課文 讀書、找相關內容畫下來,并與小伙伴交流 看課件、談感受 朗讀課文、進行評議 朗讀、練習說話 課件助教 課件助教 課堂小結 多漂亮的花燈啊!不僅照亮了街道,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你們喜歡它們嗎?(喜歡)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一遍課文吧! 感受看花燈的快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板書設計: 時間、誰、干什么 2.看花燈 花燈多 課后作業 給家人讀一讀課文,讓他們也感受到花燈的美麗、生活的美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會讀課后練習中的詞語。
(2)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中花燈的名字,并能把自己見過的花燈講給大家聽。
2、過程與方法:聯系生活實際、以讀為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看花燈的快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結合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說說“我”看見了那些花燈。
學習難點:部分學生沒有見過花燈,感受看花燈的快樂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準備: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