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教案(精選4篇)
《愛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生命健康權,懂得生命健康對于我們不僅是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關愛,我們不僅應該關愛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還應該主動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
[教學重點]
生命具有社會責任
[教學方法]
討論、對話
(導入)
材料一:XX年12月14日,呼和浩特市小學生蘇小林和一個同學在青城公園三角湖的冰面上玩耍。忽然,冰面發生塌陷,蘇小林掉進冰窟。正在游園的鐵路第一小學學生王超、樂雅芳、吳亞斌3人聽到呼救聲,趕緊跑過來。沖在最前面的王超和樂雅芳拉住了蘇小林的衣服,但冰面又塌了,兩人也掉入了冰水中。吳亞斌邊往后退邊高聲呼救:“有人落水了,救人啊……”公園的工作人員和游客趕來了,附近的居民也來了。短短的時間內,共有一百多人參與了營救,但冰面也發生了更大面積的塌陷,更多人落水了,營救形勢變得十分緊張,但這一切并沒有影響人們的積極性。有些人不會游泳,但也奮不顧身的跳入了冰水;有些人撥打了“110”,有些人抬來了公園的“鴨鴨船”救人,有些人在岸上用竹竿把落水者拉上岸……落水的小學生蘇小林終于被救了,然而年僅12歲的小學生王超、剛滿18歲的中專生劉業和20歲的大學生郝龍彪卻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思考討論1:你如何看待小學生蘇小林和同學在冰面上玩耍的行為?
──這是一種沒有安全意識,不珍愛生命健康的行為
思考討論2: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也是不珍愛生命健康的表現?
學生列舉略。
教師總結:我們應該注意自身的生命和健康,使自己處于安全的環境,這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
而在現實生活中,不珍愛自己生命健康的行為還隨處可見,更有甚者,有些人在遇到困難和不如意時以自殺自殘的方式來應對。
例如:某市一位年青人是獨生子,自小就受父母寵愛,18歲生日時,他要求父母為他買價格昂貴的名牌服裝,父母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所以沒有滿足他的要求,這位年輕人就服毒自殺了。
思考討論3:你認為他的行為可能會給周圍的人和他的家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哀傷、財產損失、老人無人贍養等
思考討論4:你如何評價這位年青人的行為?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人具有社會性,生命一旦誕生就有社會責任,一個人的死可能給他人帶來極大影響。所以人人都應該珍愛生命健康。自殺自殘的行為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也與社會道義相悖,與法不合。
思考討論5: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行使生命健康權?
──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患病時及時醫治,恢復健康;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時,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
思考討論5:結合材料一,年僅12歲的小學生王超、剛滿18歲的中專生劉業和20歲的大學生郝龍彪為救人而犧牲,他們的行為是不是不珍愛生命健康的表現?
──不是,他們是為正義而獻身,這也是關愛他人生命健康的表現。
思考討論6:如果你也在場,你也會象他們一樣奮不顧身地跳入冰水中嗎?為什么?
──不會。
思考討論7:在上述營救方式中,你認為哪些方式比較好,哪些方式不好?為什么?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健康。當別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時,應該見義勇為,但更應該見義智為,在維護他人生命健康的時,還要盡力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這是人們珍愛生命的表現,也是我們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那種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為既是一種不道德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應該受到法律懲處。
材料二:XX年2月25日下午,烏魯木齊市鯉魚山公園發生了一起低齡人暴力傷害案件,受害人是小學六年級學生,12歲。他在和同學上鯉魚山玩時遇到了七八個15歲左右的少年,他們向受害人索要玩具槍,受害人不肯給,結果受害人被捅兩刀。受害人在送入醫院時已經出現出血性休克,醫生給家長開出了病危通知書。
思考討論1:你如何評價行兇者的行為?
──這是一種漠視他人生命健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思考討論2:這種行為給兩人分別造成了什么后果和影響?
──給兩個家庭都帶來了無盡的傷害,行兇者還要受到法律的懲處。
教師:可見,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尊重別人的生命健康權、關愛別人的生命健康也是在保護自己。這不僅是我們的道德義務,也是我們的法律義務。
近年來,發生在青少年間的暴力事件日益增多。(教師引道學生看書31頁)
思考討論1:校園暴力事件增多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暴力文化的泛濫是一個重要因素,已經影響到了青少年的言行,你發現了哪些?
思考討論2:青少年經常觀看含有暴力內容的電影、電視、書報,玩暴力游戲,這對青少年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對學生造成身心的傷害;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破壞社會秩序;誘發更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容易沖動,犯罪手法更殘忍。
思考討論3:我們對暴力文化的泛濫應該采取何種態度?
──暴力的基礎是漠視生命,我們應該遠離暴力文化。
教師總結:我們應該關愛生靈,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與健康,遠離暴力,做一個既守法又樂于助人的人。
《愛護》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圖片2張(一張畫臟、亂、差的地方,一張畫干凈整潔的地方)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愛清潔,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讓幼兒學會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過程
1、欣賞兒歌《果皮箱》后提問:兒歌中說了什么內容?果皮箱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見過它?
小結:小朋友在大街上,在公署里,在幼兒園都見到過許多果皮箱,這些箱子的作用可大了,它能保護環境的衛生。
2、出示圖片,啟發幼兒認真思考。這些地方怎么會變得這么臟?怎樣才能使這些地方變干凈?我們應該怎么做?
3、出示幼兒讀物,讓幼兒分辨對錯
(1)一幼兒把香蕉皮扔在盯皮箱里。
(2)一幼兒在大街上隨地吐痰。
(3)一幼兒把冰棒紙扔在地上。
(4)一幼兒將痰吐到痰盂里。哪個小朋友做得對?哪個小朋友不對?你要向誰學習?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吃的果殼呀、塑料袋呀應該扔到哪里?(垃圾桶里)
《愛護》教案 篇3
第三課 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教案
教學目標:明確每個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生命和健康;逐步形成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能力,提高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生命、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遠離暴力。教學重點:懂得在同學交往中“開放自我,積極交往”態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歡迎的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
教學難點: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情感激勵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公民權利,生命健康權是行使其他權利的先決條件,那么我們究竟如何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呢?今天我們學習第二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
【講授新課】
二.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板書)
1.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板書)
活動:情景分析
目的:通過情景分析,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進一步形成對生命健康權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
要求:
學生閱讀兩段材料(見教材 28 頁和29 頁),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教材 28 頁上的圖景中,人們在行使什么權利?
(2 )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權利?
(3)分析教材29 頁的三個情景中哪些行為屬于合法行為?哪些屬于放棄權利的行為?為什么?
(4)我們身邊有哪些珍愛生命健康權的事例?
(5)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說明如何更好的珍愛生命,行使好生命健康權?
教師指導,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健康權,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作為青少年,應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認識到關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種責任,要提高重視自身安全和健康的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2.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板書)
1、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定義務(板書)
活動:小哲傷害案
目的:通過對小哲傷害案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害人就是害自己,遇事應冷靜,應通過合法手段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閱讀材料(見教材 30 頁)思考:
(1)此事給小君,小哲雙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2)這樁慘案帶給我們了什么教訓?
(3)“進一步山窮水盡,進一步海闊天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權者受制裁”結合這兩句話,談談如何避免此類慘案的發生?
教師指導總結:我們自己有生命健康權,而其他人也有生命健康權,我們不但要維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也要維護他人的生命健康權。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定義務。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的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讓人為榮啊!
活動:同學落水之后
目的:通過對同學落水之后三種不同做法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既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要主動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要求:學生閱讀案例(見教材 35 頁),2 、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請從法律與道德等方面評價上述三種表現;
(2)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應該怎么辦?并說明理由。
各組選派代表發言交流,教師指導、歸納。
2、遠離暴力文化(板書)
馬基雅弗利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方法是運用法律,另一種方法是運用武力。第一種方法是屬于人類特有的,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屬于野獸的”。
漠視生命、暴力昭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其中原因非常復雜,但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濫是暴力蔓延的一個重要因素。含有暴力內容的電影、電視、電子游戲、書報等(統稱暴力文化),對于青少年無疑是毒品。
年冬,中國震驚全國的特大殺人案偵破,29 歲的殺人犯黃勇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連續殺死青少年 17 人,殺傷 1 人,黃勇供述本人身小酷愛看武打錄像,兇殺恐怖片,自感殺人刺激。
許多專家認為,玩暴力游戲雖不直接促成犯罪,但卻在誘導青少年以暴力文化解決問題。讓我們遠離暴力,敬畏生命!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自覺抵制暴力文化,少看武打錄像、兇殺恐怖片,恐怖暴力的書報,少玩或不玩暴力電子游戲。作為青少年我們應從小事做起,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小結】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我們要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們要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應避免傷害他人,要遠離暴力。
教學內容:第四課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嚴
教學目標:了解人格尊嚴和名譽權的內容,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譽,增強依法維權意識。
教學重點:人人享有尊嚴權,法律維護我們的名譽權
教學難點:我們享有法律規定的名譽權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名譽權的義務。
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體驗教學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廣州白云機場有一乞丐在行乞時,有一個乘客鄙夷的將施舍的錢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臉上,該乞丐不滿這種施舍態度,認為有傷他的自尊,他說:寧可餓死、凍死也不需要這種施舍。這件事被掛在了網上,許多網友發表了評論,為乞丐要尊嚴而喝彩,這說明人人都有人格尊嚴。今天我們學習
《愛護》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本單元以“愛護”為主題,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特別的作業》、《珍貴的紀念》,包括自瀆
課文,均體現了一個主題,即愛護公物、愛護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低
年段應以識字為重點。但識字并非脫離語境,而是要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一定的情境中識
字,教材中的這一篇篇文質兼美的閱讀材料,就是良好的識字載體,教學中應憑借這一載體,
引導學生讀文識字。對于低年級閱讀材料中的情感因素,應把理解的要求降到底線,主要培養
基本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教學設計:
1、《特別的作業》
一、教學目標:
1、認15 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愛護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睦相處,從而培養環保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愛護環境的認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六個字。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形成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三、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15個生字,學習寫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1、老師直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教認“特別”一詞,問:特別是什么意思?
3、引入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文識字。
1、學生自己試讀課文,畫下不認識的字并想辦法完成。
2、同桌互讀,仔細聽聽同桌有沒有把字音讀準,讀對了就表揚他,讀錯了就幫幫他。
3、師范讀課文,生注意不認識的字。
4、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5、組長檢查組內同學的識字情況。
三、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學寫生字:作、業、昨、桌。
1、重點指導寫“作”和“昨”,說一說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怎樣寫才好看?
2、分別用這兩個字說話。、
五、作業:寫生字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形成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交流感受。
1、采用多種形式讀課文,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什么?(或你讀懂了什么?)
2、說一說,你為什么認為小麗的作業最好?
3、拓展延伸:除了愛春天,你還愛什么? 怎樣愛?
三、指導寫生字。
結合語文天地,讓學生說說“表”的筆順,然后描一描。
四、總結,布置作業。
今天,老師也布置一個特別的作業,用你喜歡的方式:可以用兒歌的形式、繪畫的形式或者就
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你對一個小的動物、一個季節、一棵小草,甚至是對爸爸媽媽、同學
們的愛吧!
2、《珍貴的紀念》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筑物的良好習慣。
2、識字:珍、貴等15個生字。繼續培養識字能力,初步通過看上下文猜字,復習其他識字方法
。
3、閱讀:能比較熟練的讀課文,鼓勵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綜合活動: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動植物。
二、教學重難點:
識記15個生字,滲透性識字。
三、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逛公園或者出去旅游嗎?都去過什么地方?看到過什景色?你是怎么樣留
念的?(生紛紛回答)有一群小動物,在山坡上蓋了一間漂亮的小亭子,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
么留念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珍貴的紀念》。(師生一起寫板書,齊讀。)
二、小組合作,初讀新課。
1、師范讀課文,學生一邊聽一邊用手指著認真聽、仔細看。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
三、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字,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字最容易寫錯?學生比較“刻”和“該”在字形上的
區別。
2.老師范寫“該”。
3.讓學生自己寫一個“該”,并試著自己寫一個“刻”。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引入新課。
二、指導看圖,理解課文。
1、看插圖1,圖上都有誰呀?它們在做什么?
2、看插圖2,小刺猬沒留下紀念嗎?你認為誰的紀念最珍貴?
3、再讀課文。小刺猬真可愛,只要你大聲讀,有感情朗讀,就能讀出它的可愛來。
4、學生比賽讀。(指兩名較差學生比賽讀,鍛煉她們的參與意識)。
5、師生比賽讀。(老師和朗讀水平最高的學生比賽讀。不注重結果,通過讀樹立學生信心和參
與的勇氣。)
三、學了這篇課文,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呢?(小組討論,小組匯報。)
四、學寫生字:名、臺、字、階
3、語文天地
一、教學目的:
能正確抄寫音節,學習四點底、言字旁。學習使用近義詞,練習使用修飾詞。
二、教具準備:小黑板。
三、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抄寫詞語的音節。
1、復習ü的拼寫規則。
2、一個音節內字母要靠近。
3、討論:o 和uo的區別。
4、抄寫。
二.學習使用近義詞。
1.示例:高興、快樂。讓學生分別用這兩個詞造句,體會近義詞的意義。
2.寫出:溫暖、美麗、珍貴的近義詞。
三.練習使用修飾詞。
-----------的桃花 -----------的桑葉 -----------的小草
-----------的紀念 -----------的柳枝 -----------的作業
四.復習四點底、言字旁的字,填寫偏旁表。
1.灬:
讠 :
2.填寫偏旁表
偏旁 表示的意義 例字
灬
讠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討論怎么愛護動植物,并進行寫話練習。
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
1、觀圖:說一說圖上都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
2、討論:我們應怎樣愛護公園里的小動物?
3、為牌子寫句話。
4、選出有創意的句子,讓大家一起欣賞。
二、聽故事《一棵小樹》。(教師教學用書)
三、課堂總結:我們應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
四.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選取學生寫的有創意的句子寫在黑板上。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能背誦《鳥》,體會時句憐惜動物的情感。能聽故事,講故事。學習看上下文猜字的識字方法
。
教具準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高興 、溫暖 、美麗 、珍貴。
2.填括號。
( )的桃花 ( )的桑葉 ( )的小草
( )的紀念 ( )的柳枝 ( )的作業
二、聽故事《大皮鞋的故事》。
1、聽兩遍。
2、請同學復述。
3、討論:這只小貓從哪里來的?他的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要它了?
4、匯報總結。
三.自讀故事《鳥》。
1、先讀古詩。
2、見解:白居易是唐朝偉大詩人。
3、對圖師講解古詩的意思。
4、生背誦古詩。
四、學習看上下文猜字。
1、讀金鑰匙的話,看一看冬冬是怎樣猜不認識的字?
2、猜一猜下面的字念什么?“蓋、建、住、鹿、叢、柱”。
五、總結:
這一單元我們學完了,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蓋、建、住、鹿、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