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精選3篇)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1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課文主要寫了奶奶和小孫子的一段對話,小孫子好奇的問奶奶的頭發為什么是雪白雪白?奶奶風趣的回答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小孫子低下了頭,隨即說我不讓奶奶操心,頭發能變白嗎?讀起來平淡無味,但細想便有一番意味。這個孩子天真可愛卻又聰明懂事,,也有一份孝心真是難能可貴,想想這不真是現在孩子所缺失的嗎?他們享受著兩代人的疼愛,享有以我為中心的優越感,感受不到父母的付出,更不會為長輩著想,這一課不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嗎?所以我想讓學生在讀中享受親情的溫馨中走入小孫子的心中,去感受,去喚醒他們童真的心,激活他們的認知和語言,迸發出了對長輩的愛。
為了讓學生感受那種親情的溫馨,先領學生進入奶孫談話的融融氛圍,指導學生看圖,在一個暑氣散盡的傍晚,小院里葡萄架、向日葵送來陣陣涼風,奶奶和孫子邊納涼邊說話,格外的開心,緊接著朗讀他們的對話,體會孩子的天真、聰明、懂事和奶奶風趣,也領會奶奶話中的意思,讓他們聯想自己的奶奶、父母什么時候最高興,什么時候最著急、最難過,孩子們七嘴八舌說起來,有的說媽媽看到我得一百分比什么都高興,有的說當我有進步時最開心,。。。。。。有的說我生病時媽媽著急難過,時時陪伴著我。。。。。。。這是孩子們明白了長輩們為自己付出了很多,而白發悄悄的鉆了出來,皺紋也悄悄爬上臉龐,身體也不再強壯,悄悄衰弱,追問學生此時你心里怎么想的?回到課文去讀小孫子怎么想?學生馬上領會他的慚愧,再趁熱打鐵讓學生當小孫子,說說準備怎樣做?學生的思路再此被打開,奶奶干活頭暈了,讓他休息我來干,我上學路上不貪玩,會自己注意安全,吃完飯后會主動寫作業,尤其有一個想到了老師,我會把字寫工整,做完作業自己要檢查,這樣老師批閱作業的時候就不再那么勞累。聽著這甜美的聲音,我看到了一顆閃亮的心,我也像文中的奶奶撫摸著孩子,開心的笑了。
我深深地感覺語文是一股清泉,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自己就是掬水人,語文是一條神奇的紐帶,連接著心靈,自己是那個持帶人。。。。。。我覺得做語文教師很幸福,因為既能享受一種文化,又能傳播一種愛。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圍繞奶奶的白發展開了故事情節,文章的內容以奶奶和孫子的對話而為主,表現了兩代人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認識到老一輩人為晚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尊敬長輩,不讓長輩再為我們操心,學會感恩。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首先,引導孩子看課題“奶奶的白發”,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課題后有什么問題,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看課文,目地性就更強了。
教師的指導是課堂的關鍵。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我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感情。如“雪白”這個詞語,“雪白”已經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發白的厲害,說明了奶奶的年齡已經很大了。
課文的第二段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段。指導學生讀第一句話,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含義。這句話非常的風趣,內涵又豐富。其中的“一半”對“一半”是一種風趣的說法,并非字面上一個物體的二分之一,不是絕對的相等。讓學生抓住“一半……一半……”感悟到奶奶的白發是長期操勞的結果,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兒子,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孫子。此時,引導學生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時是怎么對自己的,并及時進行一個說話練習,說說自己的奶奶。給與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想,去說。根據學生的生活體檢,去感受,體驗課文內容,從而真正的體會到長輩對晚輩的這種無私的愛。緊接著,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去讀課文,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學習完第二段以后,課文內容已經結束。又根據學生對課文理解,以及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次創設情境。在我們的生活,有那么對疼愛我們的長輩,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學生說出了要好好學習,少讓家人和老師為自己操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懂得親情的珍貴,以后長大以后要孝順長輩。聽到孩子們的話,我看到了一顆閃亮的心,也像文中的奶奶輕輕的撫摸孩子的頭。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讓語文走近生活,也讓生活走近語文。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2
1、重視指導朗讀,讀出形、讀出神、讀出情。
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利用文中空白處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能力,鍛煉說寫能力,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2、課堂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3、注重情感目標的實現,課標中提出“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正是“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辛勞,懂得孝敬長輩,不讓他們多操心。”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3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發》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發”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后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教學時,我問孩子們:“在預習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問了很多。但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這白發一半是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聽了奶奶的話,我低下頭,沒有吭聲。”這兩句話不太理解。所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這兩個問題進行教學。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通過討論很快知道奶奶的白發是自然規律。教學第二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顧課文,由黑發、白發的差異帶出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態點示了不吭聲的內涵,體會“難受”、“難過”的心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通過引導學生由人及己發散思維,課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為淘氣讓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發,我們自己呢?這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聯想起讓奶奶操心的種種事情,這時我因勢利導,回到讓奶奶白發變黑的心愿,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不著痕跡的教育。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在這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讀課文,學著給自己提出三個問題,然后自己試著回答,或者提出后讓其他人回答,每個學生都要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激發了讀書的興趣,整堂課,學生爭著提,爭著回答,氣氛熱烈。特別是在討論:“為了不讓奶奶操心,我會怎樣做呢?”這一問題時,學生說的很多,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能讓長輩為我們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試著提問,試著回答。又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熟讀成誦,效果不錯。
奶奶的白發教后記
《奶奶的白發》這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從題目入手,板書課題,教學讀音“發”,多音字,讀好題目后,指出本課的描寫內容圍繞“白發”展開的。
第一課時,在讀準、讀順句子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整個教學目的還是明確的,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課堂氣氛不錯。按理,對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還是滿意的,但為什么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的疲憊呢?再次打開自己的教案,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指導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我注意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對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后兩個詞語的理解,我本意是讓學生明白疊詞的作用:加重語氣程度(附教學片段)。
師:(出示句子):為什么我的頭發黑黑的,你的頭發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這句話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嗎?
(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說不行)
教師急忙提問
師:不行,能說明原因嗎?
生:書的的
生:……
學生站起來都說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釋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設想的答案)面對時間的關系,我的心里很著急,況且后面還有家長在聽課啊!我使勁引導學生說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學生說出:兩個字放在一起,說明很白。聽到這個答案,我如釋重負,趕緊總結疊詞的作用:加大說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練習,強化鞏固。這個答案的出來,好不容易啊!教師多累啊!而且
“程度的加大”這樣專業術語,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根本不懂。根據教學效果,我請教了其他老師,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樣,小黑板出示這句話,指名讀,并讓學生自己評價,對于讀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學生,提出: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大膽嘗試,反復朗讀,自然能讀出那種強調的語氣。這種以讀代講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種一味跟學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動權發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有利于他們自己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為何一定要孩子們按你的意思朗讀呢?再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