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教案(精選2篇)
看書教案 篇1
(語文s版)一年級語文教案 《看書》 一、教材說明
《看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本課以兒歌的形式表現(xiàn)“愛學習”的主題,用第一人稱寫“我們”一家人都在看書的情景,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學會學習、培養(yǎng)朗讀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設計思路及程序
首先,正確把握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倡導三維目標的達成,即通過學習活動,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發(fā)展。根據(jù)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可以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一)通過“送生字寶寶回家”、“生字寶寶交朋友”、“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等多種充滿童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情景中逐步學會認識生字的方法,并且通過學習,會認“本、像、著、最、狗、叫、貓、又”8個生字,會寫“又、本、手、書”4個字以及詞語。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在讀中感悟文本內(nèi)容,背誦課文。
(三)通過走進文本,理解內(nèi)容,欣賞文本中的人物,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愛看書的情感和習慣。
其次,內(nèi)化新的課程理念,指導教學行為。
根據(jù)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可以設置以下教學程序:
1、猜猜看,導入新課
先請同學們猜猜看,老師最喜歡做什么?
(設置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猜測老師的生活,不但能設置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接近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氛圍更為融洽。)
在學生一翻胡猜亂想之后,老師明確吿訴學生,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看書”。并由此揭示課題。
(以“老師最喜歡看書”這件事作為導入新課的切入口,是根據(jù)一年級小學生具有特別強的向師性這一心理特點,以教師的行為習慣暗示學生,無形中起到榜樣的作用,而老師的這種榜樣示范又與文本直接相關,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文本。)
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這是新課的開始,應設置巧妙的導語,才能更好把學生引進文本,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設置如下導語:)
“其實,不僅老師喜歡看書,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喜歡看書。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好嗎?”
導語之后教師范讀課文。
教師讀完課文進一步提出要求說:“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媽媽是多么喜歡看書呀!你們也來讀一讀,學學他們看書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或齊讀課文。
3、學習生字詞
(識字是低年段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不僅要保證學生一定的識字量,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主要采用生動形象的學習方式,如“送生字寶寶回家”、“生字寶寶交朋友”、“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等各種趣味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找生字,劃詞語、讀字音、學寫字。)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可以向學生提建議說:“愛看書的小朋友為我們帶來8個生字寶寶,你們能不能把它們送回家,在課文中圈出生字寶寶。”
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圈生字。
(這樣讓學生先從文中圈出生字,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文認字的學習習慣,防止出現(xiàn)只會念兒歌不會認漢字的不良現(xiàn)象。)
學生圈出生字以后,把生字放在同桌或前后桌的學習小組中自學,比比看,誰能又快又準地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就是讀出、讀準字音。
(學生在半個學期之后已經(jīng)基本掌握漢語拼音,能借助拼音認讀漢字,把讀準字音這項任務放到學習小組中進行,既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學習習慣,又能逐步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習慣。)
在小組里自學以后,也必須進行檢查、反饋、指導,以保證發(fā)音的準確無誤。可以采用“開火車”、隨機抽讀、競讀、猜讀、游戲等各種形式反復讀,直到不看拼音也能認讀出生字。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漢字也是這樣,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因此,在認準生字以后,老師應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回到具體的語境中,以“生字寶寶交朋友”等各種有趣的方式,讓學生讀讀詞語、讀讀句子。并且在學生認準生字的基礎上學寫字。)
4、誦讀課文,感悟內(nèi)容
(整體感知、讀中感悟,是新課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鑒于本課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和學生感悟能力的水平,應主要以讀為主,借助圖畫、動作,幫助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在演一演、做一做中體驗學習樂趣。)
可以先請學生觀察圖畫,在看圖的基礎上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看書的?讓學生在看圖和讀文的基礎上說說自己從文中知道了什么,并結合學生的感悟、體會,引導他們正確理解“捧”這個動作,讓學生也來捧一捧,使他們在捧著書的過程中體驗到書的珍貴,激發(fā)熱愛書本的情感。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一人手捧一本書,像捧著三只大蝴蝶。”這句話,力求在讀的過程中誘發(fā)學生共鳴,激起他們對書本的熱愛之情。通過比較爸爸、媽媽和我看的書不一樣,以及借助圖畫,幫助學生理解“厚”“大”“花花綠綠”的意思。圍繞“我的書最好看”這一句,讓學生發(fā)表意見,說說為什么我的書最好看,想象我的書還會有哪些故事,借助這些話題引導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擴大想象空間,發(fā)展口語能力。
5、拓展延伸,建立圖書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閱讀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因此,可以學習這篇課文為契機,組織學生建設班級圖書角,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到好書,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看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吃飯、吃點心,培養(yǎng)獨立進餐的習慣。
2、了解飯菜的營養(yǎng),懂得樣樣菜都要吃。
3、體驗自己吃飯后的成功感。
4、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餐桌、餐具、自制的"魚、肉、蛋、菜"等食物。
情景表演:我會正確進餐。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正確進餐"。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看情景表演"我會正確進餐"。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段情景表演,請小朋友認真看看看表演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表演。
3、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剛才的'表演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回答)
4、師:表演里講的老師坐在餐桌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專心吃飯。飯、菜、魚、肉、蛋樣樣都吃,不挑食。飯后還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二)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這樣進餐好?你是怎么進餐的?
1、師:老師這樣進餐好嗎?為什么?(幼兒回答)
2、師:對了,因為這樣進餐不挑食、自己吃飯、還自己清理桌面收拾餐具,是很好的。那你是怎么進餐的?(幼兒回答)
3、師小結:像老師一樣專心吃飯,不挑食,而且吃完飯后會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的小朋友,每個人都會很喜歡他,這是一個好習慣,所以以后我們也要像這個小朋友一樣正確進餐。
(三)引導幼兒完成操作冊材料"正確進餐"
1、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圖片內(nèi)容。
師: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操作冊,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操作冊,看看圖片上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
2、請幼兒判斷對錯并涂色。
師:你們想一想他們這樣做對不對,在對的下面涂上顏色。
3、結合操作冊,鼓勵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
(1)師:我們看一看這幅圖,這樣做對我們身體健康嗎?(幼兒回答)
(2)師:對了,我們應該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專心吃飯。飯、菜、魚、肉、蛋樣樣都吃,不挑食。飯后還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四)品德教育:引導幼兒養(yǎng)成正確進餐的方法。師: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地飲食、進餐行為習慣,攝取豐富的營養(yǎng)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成長,變的越來越聰明。
(五)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