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課《展覽會上的圖畫》
●教材分析:《展覽會上的圖畫》又名《圖畫展覽會》,是穆索爾斯基1874年為紀念他的摯友俄羅斯畫家、建筑設計師加爾特曼而作的。穆索爾斯基在參加好友的遺作展覽會上,心情十分激動,于是選擇了其中的10副圖畫,寫作了這部形象鮮明、構思新穎、獨特的鋼琴組曲。后由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改編成同名的管弦樂組曲,使作品更加廣為流傳。組曲包括10首曲子,本課主要欣賞其中的《漫步》、“第四曲《牛車》”、第五曲《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漫步》:是全曲的引子,由小號—銅管合奏---弦樂,情緒莊嚴肅穆,對好友的懷念和深情。
《牛車》:大號與樂隊沉重、緩慢地進行,表現牛車的艱難行走,對農民悲慘生活的同情。
《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是組曲最著名的一段,木管樂器表現小雛鳥的叫聲,小提琴明亮的顫音讓音樂活潑有幽默感,展現優美舞蹈畫面。
●教學重難點:學生相互合作對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模仿和表演。
●教學過程:
1、聽音樂找標題 黑板上板書“漫步”、“牛車”、“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等三個標題,隨后打亂順序播放這三段音樂。請學生聆聽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標題并說說自己的理由。這是初聽樂曲。
2、看畫展賞音樂
引言: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說的很有道理!跟這三個標題相配的還有三副畫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結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課件制作的畫展,請學生邊看邊聽邊唱(主題)邊演(鳥雛、牛車的形象)。
3、說作者談作品 請學生到教材第55頁的“音樂網站”上查找。《展覽會上的圖畫》是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參觀了他的好友、俄羅斯畫家和建筑學家加爾特曼的遺作展覽后的動情之作。后由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廣為流傳。由4段在畫展中的“漫步”音樂、1段和亡友對話的音樂和描繪十幅繪畫作品的10段音樂組成。
拉威爾簡介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一1937),法國著名作曲家。父親是個采礦工程師,祖籍瑞士;母親是個漁民女兒,西班牙人。拉威爾自幼學習鋼琴,7歲從師,14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前后學習長達xx年。在學生時代,他就追求大膽新穎的和聲色彩,被守舊派視為異端,四次參加羅馬大獎競賽,均遭失敗。但拉威爾已成為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他的不平之遇,受到法國音樂界的支持與聲援。
自音樂學院畢業后,拉威爾與反對保守派的畫家、詩人、音樂家密切交往,一起探求藝術上的創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投軍參戰,不久即退伍隱居。戰爭使他身心交瘁,整整兩年沒有寫過什么作品。大戰后,他到歐美各國訪問演出。1931年接受牛津大學音樂博士學位。1932年,因車禍受傷,喪失工作能力。1937年12月18日在巴黎病逝,享年62歲。
拉威爾的創作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也很接近印象派音樂。作為管弦色彩大師,他的創新與形式主義、與音響堆砌不同,他認為“偉大的音樂——我確信總是由心靈而生。”
穆索爾斯基簡介 穆索爾斯基(1839—1881),俄國作曲家。生于一個地主家庭。童年時代他就表現出很不平凡的音樂才能。最初隨母親學習鋼琴。10歲時,在彼得堡向海爾克學習鋼琴。1852年,穆索爾斯基進彼得堡帝國禁衛軍士官學校,畢業后在普列奧勃拉任斯基軍團服役,充御前禁衛軍。兩年后脫離軍界。
穆索爾斯基立志于音樂,但未得機會受正規音樂訓練。因此,他的不少作品開始因其手法獨特而不為人們接受。 1863年,穆索爾斯基在交通部供職。在此期間,他與巴拉基列夫、斯達索夫、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等人交往,并在他們幫助下業余從事音樂創作,成為俄羅斯民族樂派“強力集團”的成員。晚年,作曲家生活窮困潦倒,身體不好,并嗜酒,終以疾患辭世。
穆索爾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劇《鮑里斯•戈東諾夫》、《霍萬斯基黨人的叛亂》、《索洛欽市集》(此作去世后由居伊續作);管弦樂《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等。他的歌曲也不乏傳世佳作,如《跳蚤之歌》、《可愛的薩維什娜》等。穆索爾斯基對民族音樂抱有堅定信念。斯塔索夫稱他為“追求民族藝術理想的一伙強有力的俄羅斯作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