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四季(第四課時)新人教五下音樂教案)
第四課 四季(第4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一把雨傘圓溜溜》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表演《一把雨傘圓溜溜》,體驗兒童們在四季中的歡樂情緒,并進行創作表演。
2、情感目標:通過表演,感受一年四季中秋天的大自然變化,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充滿著生機與詩意。
3、能力發展目標:在學唱過程中從歌曲模仿創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進行曲式試驗創作活動。
教材分析
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
這是一首頌揚同學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新風尚的歌曲。曲調歡快活潑、歌詞十分風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現手法,從“一把雨傘三個頭”引伸至“風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雨中風雨共傘的嬉戲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現了跨小節的切分節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運用及連續三次出現節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樂輕快、跳躍、詼諧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語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運用,生動地刻畫了孩子們在雨中歡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結束在大調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營造了一種在雨中一往無前的情景,充滿著歡聲笑語。
教學重點
表演《一把雨傘圓溜溜》,體驗兒童們在四季中的歡樂情緒。
教學難點
創作表演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本課曲目的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經過訓練,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譜能力,老師在教學時,適當的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識譜,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增強自信。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表演《一把雨傘圓溜溜》
1.情景導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學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陣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傘,其情景是怎樣的呢?
2.聆聽范唱
設問:三位學生在大雨中怎樣辦?他們的情緒怎樣?
3.教師范唱第1—15小節曲調。
(1)設問:這段曲調有什么特點?它由兩大樂句組成,每大樂句又由兩個小樂句組成。你們聽每句的開始音有什么規律?在節奏上又有什么規律?能找出跨小節的切分節奏嗎?
(2)在教師指導下,用2/4拍指揮圖式(分清強拍與弱拍)放慢速度視唱第1—15小節。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節切分節奏。
(3)用稍快的速度、歡快的情緒唱好第1—15小節曲調。
4.教師范唱后半部分曲調。
(1)先由學生以歡快的情緒唱第1—15小節,然后,教師接唱后半部分曲調(到反復記號為止)。
(2)設問:后半部分的曲調,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規律?
(3)聽教師將后半部分曲調彈奏三遍,比一比誰的聽辨模仿能力最強,能把它看譜唱出來。
(4)教師表揚能自薦唱譜的學生,并指出不足之處。
(5)用歡快的情緒唱好后半部分曲調。
5.學唱歌曲。
(1)完整地、歡快地唱好曲調。
(2)朗讀歌詞后,把歌詞填上,試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設問:怎樣把歌曲的意境表現出來?請各小組討論表演的方法、形式。
(3)各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師生互評。
三、下課。
教后記:學生的自學能力雖然不盡相同,水平也有差異,但是通過自學,學生對識譜增強了信心,也更感興趣。在歌曲的處理上,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處理,運用各種方式,嘗試不同的方法,增加歌曲的表現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