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外國小曲——搖籃曲》上海版二年級下學期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搖籃曲》,使學生了解樂曲所表現的情境,從而喚起對兒時的美好向往,深切地體會到母愛的溫暖,了解異國多元音樂文化。
2.讓學生在聽聽、想想、議議、唱唱、玩玩的活動中,感受《搖籃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并指導學生學會用動作以及聲音等方式表現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
3.通過拓展欣賞中外不同的《搖籃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搖籃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歸納出《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欣賞《搖籃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歸納出《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聽著歌曲《搖啊搖》律動進教室
二、欣賞導入
1.復習用上海方言朗讀《搖啊搖》歌詞
2.復習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謠《搖啊搖》
說明:
通過對上海童謠《搖啊搖》的復習,以舊帶新。從回顧本土的《搖籃曲》自然地過渡到對外國《搖籃曲》的欣賞,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三、欣賞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一)初聽
1.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想象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
說明:
可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喜歡的姿勢,閉上眼睛來靜靜地欣賞,培養學生聆聽的良好習慣。
2.說說感受
(二) 復聽
1. 了解歌詞內容
2. 聽出樂曲由幾個樂句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搖籃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3.有感情地學唱《搖籃曲》
說明:
通過以上環節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舒伯特的《搖籃曲》,理解樂曲的音樂形象與情緒,進一步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四)動一動
1. 聽著《搖籃曲》音樂分角色做做哄寶寶睡覺的動作
2. 跟著音樂創設各種搖籃做做律動《多彩的搖籃》
3. 組合律動
說明:
在動的過程中,可創設情景:星星、月亮、晚風婆婆、花、草等,并結合《多彩的搖籃》自由創作各種搖籃造型,邊哼唱邊搖寶寶入睡,在身臨其境中表現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2.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書籍、傳播媒體、音響資料、詢問他人等途徑來收集中外有關《搖籃曲》的文字或音響資料,下節課在課堂中展示交流。
說明:
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進一步感受《搖籃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并且激發學生通過課外自主學習, 加深對《搖籃曲》題材的理解,豐富有關《搖籃曲》的音樂知識,最終歸納出《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反思】
本節欣賞課遵從了“聽覺領先,動覺切入”的先進音樂教學理念,對每一次聆聽都提出了恰當、明確的要求,教學鋪墊層層遞進,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搖籃曲》優美動人的音樂形象,喚起了對兒時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養成了的良好的聆聽習慣。
在動覺切入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表演,來體會母親哄寶寶睡覺時的心情和當時寶寶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用各種動作或道具來搭建搖籃進行《多彩的搖籃》的律動;再將兩者結合起來,創設適宜的情境,進行組合表演。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搖籃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情緒, 順利地解決了本堂課的重點難點 ,再現了月光下,慈愛的媽媽輕輕搖著搖籃,催寶寶快快入睡的動人情景。架起了與世界其他不同民族優秀音樂文化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樹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