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五十六朵花 二、三課時(新人教四下音樂教案)
第三單元 五十六朵花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天山之春》
教學目標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風格,并能隨音樂哼唱。
2、知道中國民族樂器琵琶,并能聽辨其音色。
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憑你自己對新疆音樂的了解,你平時聽到的歌曲,有哪些音樂是屬于新疆的?
師:這節課我們要來聽聽平時同學們不太聽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賞新疆音樂〈咯什的春天〉
師:聆聽的過程中,你要考慮以下問題:
a.這首歌曲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b.同桌互相討論它使用了那種樂器?
(拉弦、彈撥)
c.它的伴奏樂器又是什么?
3.圖片展示。熱瓦甫并再播放熱瓦甫的音樂。
師: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4.在熱瓦甫的音樂中帶有手鼓,介紹手鼓。
幻燈圖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維吾爾族的典型節奏。
1.手鼓(鈴鼓)節奏
x. x x 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節奏。
x. x x x x x x
3.師:接下來老師給你們配上點音樂,你們來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樂。
同時導入歌曲的學習〈青春舞曲〉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對所學唱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完全掌握,并且可以自己創編歌詞與演唱。
2.復習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少數民族,了解地理位置、風俗特點、生活喜好、勞動內容等各方面。
3.拓展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的知識內容,并以不同形式表現。
教學重難點
1.對歌曲的節奏要充分掌握,并且能夠吐字清楚的快速演唱。
2.注意歌曲中的襯詞,并可以自己創編歌詞與演唱。
教學用具:竹竿舞蹈的竹竿、少數民族資料課件、錄音機、鋼琴
教學過程:
一. 律動進教室
播放《我的家在日喀則》,并帶領同學們共同跳起藏族的舞蹈,特點是甩長袖。〈設計意圖:營造一種音樂氣氛,讓學生聽著藏族的音樂走入課堂,貼近少數民族與本單元內容相互照應。〉
二、復習本單元前幾課內容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幅員遼闊的土地上生長著56朵各具特色的鮮花。在本單元中我們已經認識了三個少數民族,來,共同回憶一下:《劉三姐》——壯族 《小山羊》——侗族 《天上之春》——維吾爾族還有我們剛才進教室的律動舞蹈是藏族的。以前都是老師給你們介紹,今天要改變一下方式,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
三. 認識新的少數民族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少數民族——布依族
1.討論自己查找有關布依族的資料,一會進行交流。
2.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匯報來展示課件內容,課件中沒有的可以用資料和語言來補充。
四. 新授歌曲
1.先來共同聆聽一遍歌曲,師:聽到歌詞中說什么了嗎?生:聽不清,太快了,并且好象不是漢語。
2.教師出示歌詞,并且歌詞是由不同的顏色寫的,一白色,一黃色。
3.學生們分清了白色的是襯詞,而黃色的是漢語。現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也能聽懂了。
4.共同讀節奏
5.共同按節奏讀歌詞,講解歌詞含義。
6.唱曲譜
7.加上歌詞唱歌曲
8.速度一遍比一遍快,而且吐字要清楚節奏要準確。
9.我們看到了布依族的酒令舞,我們也來跳一跳啊,一定要邊唱邊跳,其他的同學要幫著打節奏的。
10. 進行創編歌詞,我們要注意有襯詞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創編歌詞要流暢有意義還要押韻。試一試自己來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