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里西(通用4篇)
阿西里西 篇1
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唱歌課
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一首貴州的彝族兒童游戲歌曲,“阿西里西”為“我們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
這首歌曲從結束音上來看是宮調式,但從第1、3樂句來看,顯然具有只徽調式的特點,因此,這首歌曲具有調式交替的特點
教學目標 :
1、 學會歌曲《阿西里西》,并能隨歌聲做表演
2、 繼續(xù)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對所聽的音樂作出評價
3、 隨音樂做動作時能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
4、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音樂時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語參加各項音樂活動,繼續(xù)培養(yǎng)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難點 :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具:
錄音機、阿西里西音樂伴奏帶、投影儀、跟歌曲的相關圖片、歌詞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
1、 聽音樂進教室
2、 師生問好歌
3、 跟著音樂動起來
二、 新授課
1、 聽音樂,看老師表演導入 本課
2、 樂曲介紹
這段音樂是我們貴州彝族的一首民歌,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戲時唱的歌曲。貴州有許多的少數(shù)民族,其中有苗族、布衣族、仡佬族、彝族。彝族人民熱情好客,居住在。。。。。。。
3、 老師范唱歌曲(出示歌詞)
4、 聽師有節(jié)奏的讀歌詞
學生讀,師糾正
接龍讀
5、 教唱歌曲
步驟:教唱第一、二段-----生唱-------接龍唱--------齊唱
分組唱
同學們評論歌曲的演唱
三、 表演《阿西里西》
1、 用《阿西里西》來做游戲
2、 分組匯報、評論
3、 小結
下課
阿西里西 篇2
阿西里西
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唱歌課
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一首貴州的彝族兒童游戲歌曲,“阿西里西”為“我們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
這首歌曲從結束音上來看是宮調式,但從第1、3樂句來看,顯然具有只徽調式的特點,因此,這首歌曲具有調式交替的特點
教學目標 :
1、 學會歌曲《阿西里西》,并能隨歌聲做表演
2、 繼續(xù)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對所聽的音樂作出評價
3、 隨音樂做動作時能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
4、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音樂時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語參加各項音樂活動,繼續(xù)培養(yǎng)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難點 :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具:
錄音機、阿西里西音樂伴奏帶、投影儀、跟歌曲的相關圖片、歌詞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
1、 聽音樂進教室
2、 師生問好歌
3、 跟著音樂動起來
二、 新授課
1、 聽音樂,看老師表演導入 本課
2、 樂曲介紹
這段音樂是我們貴州彝族的一首民歌,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戲時唱的歌曲。貴州有許多的少數(shù)民族,其中有苗族、布衣族、仡佬族、彝族。彝族人民熱情好客,居住在。。。。。。。
3、 老師范唱歌曲(出示歌詞)
4、 聽師有節(jié)奏的讀歌詞
學生讀,師糾正
接龍讀
5、 教唱歌曲
步驟:教唱第一、二段-----生唱-------接龍唱--------齊唱
分組唱
同學們評論歌曲的演唱
三、 表演《阿西里西》
1、 用《阿西里西》來做游戲
2、 分組匯報、評論
3、 小結
下課
阿西里西 篇3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市平陰縣實驗中學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引導學生喜歡我國彝族音樂,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樂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國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過學習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
3、在音樂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使學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歡快、熱情的彝族歌曲聲中,充分展開想象,了解彝族風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樂元素。
2、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調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1、有興趣地學唱歌曲,能用自然圓潤、略帶彈性的聲音和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設計表現(xiàn)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樂基本表現(xiàn)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對歌曲表現(xiàn)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通過各種手段的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把《阿西里西》的風格特點恰當自然的表現(xiàn)出來。
二、難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掀起各環(huán)節(jié)的小高潮,以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紅綢、彝族民族服等
教學過程:
課堂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階段
課前播放《阿細跳月》的mtv,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走進音樂教室時就走進了彝族山寨。
1、組織學生進行肢體活動節(jié)奏型是即興的,動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擊掌等。
2、教師演唱一首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
問題: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嗎?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聯(lián)想?是什么因素使你產生了這種聯(lián)想?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恰當?shù)目偨Y和評價。
4、對于“彝族”同學們了解多少?
5、教師利用課件梳理有關內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等省,有十幾個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qū),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
彝族民居、服飾、歌舞、樂器等。
有秩序的進入教室并分組坐好準備上課。
1、學生隨教師打節(jié)奏作肢體活動。
2、學生欣賞教師的演唱然后各抒己見。
(彝族 啊哩哩 載歌載舞的節(jié)日歡慶的場面 節(jié)奏感強 歡快熱烈……)
3、學生互相點評。
4、學生交流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關彝族風情的知識。
5、聆聽教師簡介,感受西南風情。
課前幾分鐘的肢體活動即可以放松師生情緒,拉近師生關系,又可以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創(chuàng)編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注意滲透了同學間的合作關系。
教師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風格特點,使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
多媒體課件演示相關內容,為教學創(chuàng)設了意境,學生視聽結合走進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風情。課件的背景音樂是童聲合唱《阿西里西》,已經(jīng)在不自覺中進入到新課教學中。
二、學唱歌曲
1、導語:今天我們就到彝族山寨和那里的同齡人交個朋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性格。
2、播放課件《阿西里西》。
3、從歌曲中你了解了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樣?闡明理由(著眼于速度、力度、情緒、音色等音樂要素去分析。)哪句旋律最具彝族民族特色?
4、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設置懸念,只是組織學生討論、猜想,并不告訴他們答案,待到唱會歌曲后從中體會出來。學生提出歌曲中的疑問時,教師要范唱該樂句,加深學生對旋律的認識。)
5、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學生自學。
6、有困難嗎?師生幫助解決。(教師在此處是一個服務者,必要時可以彈琴、播放錄音等。)
7、通過演唱體會“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了嗎?
“阿西里西”是我們的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無實意。
8、指導學生分別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演唱歌曲,說說帶來的不同感受。
9、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來源與生活、經(jīng)過一代一代口頭傳唱、加工改編才流傳下來,我們同學們也肩負著著一重擔,現(xiàn)在我們就來小試身手吧。
10、小結本環(huán)節(jié)。
1、認真聆聽歌曲《阿西里西》。
2、討論交流老師的提問。(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等。速度稍快、力度變化豐富、情緒熱烈歡快、音色清脆明亮等。)
3、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如:“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4、聽范唱找出歌曲中哪句旋律印象最深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哼唱出來。
5、提出不會唱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
6、組織學生展示學唱成果。
7、在練習的過程中嘗試力度、速度、音色的變化給歌曲表現(xiàn)帶來的不同效果,尋找小組喜歡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展示。
8、小組討論: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編情緒適合的歌詞并展示。
9、小組互評。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歌曲為唱好歌曲做好鋪墊。
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作學習的主人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采用自主學唱歌曲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充分體現(xiàn)“學為主,教為輔”的學習新策略。學生可以確定目的、選擇活動的方法、自我管理調控。
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分析,關注音樂要素對表現(xiàn)音樂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
創(chuàng)編歌詞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體現(xiàn),引導他們善于觀察、熱愛生活,使一些優(yōu)美的旋律賦予新生命。
三、火把節(jié)的盛況
1、導語: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jié)日就是火把節(jié),在火把節(jié)之夜,村村寨寨都要點上火把,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白天,男子們參加摔跤、賽馬、斗牛、斗羊、爬桿等活動;女子們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比賽的優(yōu)勝者敬酒。同學們,我們就去參加一次火把節(jié)吧!
2、巡回指導學生。(可以利用課前集體舞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等。)
3、彝族舞蹈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許多人一起表演。讓我們隨著歡快、熱烈的音樂,一起跳起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4、小結本環(huán)節(jié)。
1、各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設計火把節(jié)上的表演形式。
2、各小組展示。
3、女同學拉起一個內圈,男同學拉起一個外圓,老師和幾個同學在圓心甩紅綢,以示篝火。隨《阿西里西》的伴奏邊唱邊舞。
拓寬視野,感受舞蹈與音樂結合所產生的藝術魅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
師生共同舞蹈構成一幅熱情奔放的畫面,體現(xiàn)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及團結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結束語:
音樂是人們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祖國的西南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外還有苗族、侗族、傣族、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接觸過他們的民族音樂文化,如:苗族飛歌、侗族大歌、傣族孔雀舞、壯族的《劉三姐》等都是經(jīng)典之作。(教師各表演片斷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下節(jié)課老師會陪同學們一起走進祖國的西南了解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文化。
讓我們下次再見!謝謝大家!
阿西里西 篇4
阿西里西
教材分析:歌曲選自人音版八年級第二單元,歌曲為2/4拍,快板速度,單樂段結構后綴尾聲。歌曲表現(xiàn)了彝族少年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這首歌的第一段詞為彝語的譯音,第二、三段為漢語歌詞,在音樂上,級進與跳進的音程交替使用,從而形成一種活潑流暢的旋律。開頭231│2-│和尾聲231│2-│的樂句不僅前后呼應、保持統(tǒng)一,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比。因為它除了旋律基本相同外,節(jié)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異。前者顯得輕巧、跳動,后者則顯得興奮、昂揚、熱情。此外,歌中的力度變化頗為細致,層次感很強,這對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來說十分重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彝族民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喜歡我國西南地區(qū)的民族音樂。2、有興趣地學唱歌曲,能用自然圓潤、略帶彈性的聲音和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
3、能根據(jù)歌曲的內容,采用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設計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難點:
1、積極參與學習歌曲的音樂活動中,學會表現(xiàn)歌曲。
2、根據(jù)歌曲的內容,采用小組討論創(chuàng)作設計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
教學方法:情境法、提問式教學、討論法
教學準備:鋼琴、舞蹈碟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播放彝族舞蹈碟片。
二、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舞蹈,是我國哪個民族的?你能說說你是如何了解的嗎?
生:討論,回答。(彝族)
師: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qū)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展示課題,解釋“阿西里西”的意思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學習新課
1、聆聽歌曲,感受情緒。
師:歌曲主要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
生:討論,回答。(歡快地)
2、師彈琴范唱,生在心里學唱歌曲。
3、師彈琴,學生輕唱歌詞。
4、共同討論:
師:同學們,你們在唱這首歌時,眼前呈現(xiàn)怎樣的景象呢?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一群可愛的彝族少年高高興興地到草海捕魚、并在一起游戲的情景。表達了彝族少年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都能體會到了歌曲的表現(xiàn)內容,現(xiàn)在,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那群少年,體會一下愉悅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心情再把這首歌演唱一遍。
四、創(chuàng)作與表演
1、導入:同學們都能唱好歌曲了,讓我們用一些其它的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進一步地感受一下西南一帶民歌的韻味和魅力。(如:不同的演唱形式、舞蹈、歌曲伴奏等等)
2、學生分組設計表演形式,師巡回參與。
3、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作品。
五、評價
學生對自己組或其它組的設計、表演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