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與咪咪(通用3篇)
汪汪與咪咪 篇1
教學內容:
1、 聆聽《小狗圓舞曲》
2、 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
3、 表演《貓咪別淘氣》
4、 表演《誰在叫》
教學目標 :
1、過聆聽、表演和創編活動,突出“汪汪與咪咪”的主題。,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
1、 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創歌詞,并能發揮想象力編創動作表演。
2、 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 運用“╳ ╳”和“╳”創編節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
教學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創歌詞,并能發揮想象力編創動作表演。
教學難點 :在編創節奏中,再次熟悉運用“╳ ╳”和“╳”節奏。分小組進行填寫游戲,要求邊說邊做小動物的動作。
教材分析:
1. 管弦樂《小狗圓舞曲》
《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國女作家喬治桑養了一只小狗,常喜歡飛快地旋轉著追逐自己的尾巴。喬治桑請作曲家用音樂表現這只小狗的可愛動態,于是作曲家欣然寫成此曲。樂曲篇幅短小,速度較快,一氣呵成。
2. 管弦樂《跳圓舞曲的小貓》
《跳圓舞曲的小貓》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曲調詼諧在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優美的圓舞曲。樂曲具有擬人化與寫實的特點,4小節的引子,好似一個自豪的小貓一步步走進了“舞場”,準備翩翩起舞。尤為有趣的是在樂曲的結尾處,突然傳來了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貓大為震驚。音樂用了一連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結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繪了小貓聽到狗叫后迅速逃離了舞場,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3. 歌曲《貓咪別淘氣》
《貓咪別淘氣》是一首兒童歌曲。歌曲幽默詼諧并帶有說唱風格,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歌曲的節奏、旋律緊緊依托于語言的音調,說唱結合,形象地帶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語氣,生動地表現出小主人對淘氣的小貓的叮囑,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內容,滲透了關心動物的意識。
4. 歌曲《誰在叫》
《誰在叫》是一首兒童歌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的節奏有規律地重復、變化著,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流暢上口。歌詞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為什么小動物叫了?它們都在做什么?意在調動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時也在教育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了解小動物之間的生態關系。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欣賞歌曲《跳圓舞曲的小貓》,感受體驗樂曲鮮明的音樂形象,并即興表演,體驗隨意做動作的感受。要求學生個人設計表演樂曲的方式方法,并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2、歌曲《貓咪別淘氣》,通過錄音與教師范唱,引導學生用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
3、歌曲《貓咪別淘氣》音樂為伴奏,通過自主創編動作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 歌曲《貓咪別淘氣》音樂為伴奏,通過自主創編動作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常規練習
1、 隨樂曲自編動作進教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 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 小練習:節奏練習
二、新課學習:
激情導入 :欣賞樂曲《跳圓舞曲的小貓》。
1) 初聽,啟發學生邊聽邊引導學生辨別樂曲中聽唱的內容;想到什么?(可從標題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復聽,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地進行表演,(教師可稍作引導性動作引導學生參與即興表演)
情感體驗:
1) 教師范唱歌曲《貓咪別淘氣》;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2) 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3) 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4) 通過自編動作表演歌曲《貓咪別淘氣》
情感再現:
1) 引導學生用課前所學習的自選一件打擊樂器為歌曲作伴奏;
2) 動作創編按句創編;然后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3) 錄音、學生的伴奏、歌表演結合起來表演
汪汪與咪咪 篇2
汪汪與咪咪
1、 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創歌詞,并能發揮想象力編創動作表演。
2、 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 運用“╳ ╳”和“╳”創編節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
”和“╳”節奏。分小組進行填寫游戲,要求邊說邊做小動物的動作。
第一課時
1、通過欣賞歌曲《跳圓舞曲的小貓》,感受體驗樂曲鮮明的音樂形象,并即興表演,體驗隨意做動作的感受。要求學生個人設計表演樂曲的方式方法,并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2、歌曲《貓咪別淘氣》,通過錄音與教師范唱,引導學生用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
3、歌曲《貓咪別淘氣》音樂為伴奏,通過自主創編動作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
一、常規練習
1、 隨樂曲自編動作進教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 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 小練習:節奏練習
二、新課學習:
1) 初聽,啟發學生邊聽邊引導學生辨別樂曲中聽唱的內容;想到什么?(可從標題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復聽,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地進行表演,(教師可稍作引導性動作引導學生參與即興表演)
2) 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3) 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4) 通過自編動作表演歌曲《貓咪別淘氣》
2) 動作創編按句創編;然后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3) 錄音、學生的伴奏、歌表演結合起來表演
汪汪與咪咪 篇3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表演和編創活動,突出“汪汪與咪咪”的主題,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創歌詞,并能發揮想像力編創動作表演。
三、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運用×和×編創節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
教學建議
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二、結合本課主題“汪汪與咪咪”進行學習、比較兩首聆聽樂曲,感受小狗的音樂是急促的、旋轉的,小貓的音樂是悠閑的。
教材分析
1.管弦樂《小狗圓舞曲》
《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
作曲家的朋友法國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豢養了一只小狗,常喜歡飛快地旋轉著追逐自己的尾巴。喬治桑請作曲家用音樂表現這只小狗的可愛動態,于是作曲家欣然寫成此曲。樂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氣呵成。樂曲采用三部曲式寫成。4小節引示之后,在圓舞曲節奏伴奏下呈示出帶有急速旋轉感的主題。旋律圍繞尾音sol不斷反復,帶有“無窮動”的體裁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調皮的小狗團團旋轉的動態。隨后,樂曲出現了甜美抒情的中間部主題,輕松而悠閑。樂曲再現旋轉不停的開頭部分后結束了全曲。
2.管弦樂《跳圓舞曲的小貓》
《跳圓舞曲的小貓》是一首專為孩子們寫的管弦樂曲。由美國作家r.安德森作曲。
曲調詼諧有趣,描繪了一個天真活潑的小貓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優美的圓舞曲。樂曲具有擬人化與寫實的特點,為三部曲式(a+b+a1),4小節的引子,好似一個自豪的小貓一步步走進了“舞場”,準備翩翩起舞;a段主題旋律優美抒情,用弦樂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運用,形象地模擬了小貓的叫聲,增加了樂曲的詼諧情趣和突出了主題內容。旋律進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現了小貓那頑皮好動的性格。b段旋律歡快活潑,音樂一氣呵成,表現了十分熱烈的場面。用木管樂器主奏。它描繪小貓越跳越高興,在快速地轉,音樂進行中不時傳來幾聲貓的叫聲,好像時刻提醒著欣賞者:這是小貓在跳舞。尤為有趣的是在樂曲的結尾處,突然傳來了幾聲狗叫,使正在專心跳舞的小貓大為震驚,音樂用了一連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結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繪了小貓聽到狗叫后迅速跳離了舞場,巧妙地結束了全曲。
3.歌曲《貓咪別淘氣》
《貓咪別淘氣》是一首兒童歌曲,2/4拍,羽調式。歌曲幽默詼諧并帶有說唱風格,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歌曲的節奏、旋律緊緊依托于語言的音調,說唱結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運用,形象地帶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語氣,生動地表現出小主人對淘氣的小貓的叮囑,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內容,滲透了關心動物的意識。
4.歌曲《誰在叫》
《誰在叫》是一首兒童歌曲,2/4拍,七聲宮調式。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的節奏有規律地重復、變化著,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流暢上口。歌詞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為什么小動物叫了?它們都在做什么?意在調動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時也在教育學生細心觀察事物,了解小動物之間的生態關系。
第一課時
一、律動:
聆聽《小狗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小狗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樂曲,讓學生用手指隨課本上的圖形譜劃動。
提示:你感到樂曲描繪了小狗怎樣的動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復聽音樂,隨著音樂用手勢在桌上進行表演。
三、表演《貓咪別淘氣》教學基本要求
1.反復聆聽歌曲。提示學生歌中唱出的小貓咪在怎樣淘氣?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分小組討論,做分角色表演的準備。
4.分小組邊唱邊表演。
5.加入打擊樂器表演。
四、編創與活動
1.本課的編創與活動安排了一個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分小組試一試每個人關于選擇樂器的建議。
2.選擇一種效果較好的伴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五、課堂評價活動,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律動:
聆聽《小狗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樂曲。
2.提示:聽了樂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讓學生根據標題去想像。
3.跟著樂曲和教師哼唱第一部分主題a,加深對樂曲的印象。
4.復聽樂曲。用手指在桌上畫圖形譜。
提示: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有什么變化?你能聽到哪兩種小動物的叫聲?
5.分小組討論:你感到小貓在做什么?結尾使你想到什么?
6.聽樂曲,用動作表演。學小貓的樣子跳圓舞曲。
三、編創與活動
1.本課的編創與活動是一個編創節奏與復習歌曲相結合的趣味性練習。要求學生不但能按節奏編創小動物的叫聲,而且能唱出關于這個小動物的歌曲。(即:課本中學過或平時自己聽過的歌。)
2.在編創節奏中,再次熟悉運用×、×節奏。可分小組進行填創游戲,要求邊說邊做小動物的動作,看誰將節奏讀得準,動作做得生動形象。
四、表演《誰在叫》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歌曲,用手指隨著課本上的旋律線劃動。
提示:聽一聽,誰在叫?為什么小動物叫了?它們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聽,使學生在聆聽中熟悉旋律、內容、發現問題、回答問題。
2.聽著歌曲錄音跟唱全曲。或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分組進行編創活動。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怎樣叫,利用小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為歌曲編創新歌詞,分組表演自己的歌。
4.邊唱邊表演動作。第一段唱原詞,第二段唱小組填創的歌詞。
5.背唱自創的歌曲給爸爸、媽媽聽。
課本中《誰在叫》這首歌采用了圖與旋律線示意的方法呈現,生動形象而有趣。學生可通過旋律線的示意,結合看圖,迅速地記憶歌詞。同時也有助于提示學生的動作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