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牧童短笛(通用13篇)

牧童短笛

發布時間:2023-07-28

牧童短笛(通用13篇)

牧童短笛 篇1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3、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綜合訓練》)。

  【教材分析及說明】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兩課時,本課時在時間和教學安排上不作重點。

  2、欣賞:《牧童短笛》是一首鋼琴獨奏曲,它描寫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時的喜悅景象。欣賞本曲是本課時的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為上課時更好地利用時間,教師課前可用空白磁帶把本曲連錄3—4遍。

  3、口琴教學

  口琴教學是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生活,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扎實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同學們吹奏的莊重、嚴肅、有力、飽滿。

  【教學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繼續開展樂器進課教學,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訓練(P23)要求奏準音高、吹奏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

  【教學重點】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課時】第三課時

  【教具】錄音機、磁帶、口琴、小黑板、圖畫。

  【課的類型】欣賞課

  【教學步驟 】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練習時,宜集中看著教師教鞭指譜進行視唱,要求看清楚劃拍的上下動作和所唱的音的時值。另外,視唱時應注意換氣,只能在記號處換氣,不可在其他地方換氣。

  注:這兩條基本練習,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復習《我們的田野》作鋪墊。因此,一定要注意練好。

  四、口琴練習

  口琴練習內容在課本P23《綜合訓練》部分,本曲上節課已學過,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

  本曲情緒莊重嚴肅,具有進行曲的特點,特別是二聲部低音的重復,好似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

  第一聲部堅定有力,精神飽滿;

  第二聲部短促跳躍,富有彈性。

  具體方法:

  1、把學生分成兩組,先讓學生分別同時認真地聽老師彈奏全曲。(老師左右手分別彈一個聲部,再彈奏全曲)

  2、學生分部學習練習曲。

  3、教師指揮,學生吹奏全曲。

  4、教師指出優缺點,激發學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如:

  第一樂句 65|3·5|13 2|

  錯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錯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樂句 32|1 7|61 5|

  錯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錯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師用風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來根據我國傳統歌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之句改為《牧童短笛》,這首作品曾獲歐州著名作曲家齊而品先生在中國征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獨奏曲的頭獎,后來,齊而品先生在歐洲演奏過此曲,這樣這首樂曲便成為聞名中外的我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它描寫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邊放牧,一邊吹笛的喜悅景象。全曲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園風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著,教師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彈奏的高低部。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手各演奏一個聲部,使旋律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在我們面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綠草成蔭的田野里,兩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縱情對歌。

  在這一樂段里,教師要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然后出示圖畫,(把課本P24的圖畫用水彩擴寫放大),用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潑流暢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躍性的伴奏,構成了一段熱烈、歡快、舞蹈性的音樂,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描繪出兩個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戲。在這一樂段里,教師應盡量少講,充分啟發學生想象,展開必要的討論。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來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后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牧童短笛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表現出的兩種不同情緒,嘗試用動作表現牧童在牛背和嬉戲的場景。

  2、了解笛子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感受民樂與水墨結合的優美意境。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牧童短笛》水墨圖PPT、音樂、笛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點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仔細聽它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播放音樂)

  第一次欣賞后

  1、這首樂曲主要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圖)

  2、關于笛子你們了解過什么?

  小結:笛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吹奏樂器,演奏的時候把它橫著放在嘴邊。一般來說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風格的旋律,還能模仿鳥叫聲呢!

  3、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種聲音)什么感覺?

  小結:聲音很連貫,越來越長,越來越遠,這樣的聲音表現的是悠揚、安靜的感覺。聲音停頓、跳躍表現的是歡快、活潑的感覺。

  過渡:那么剛才聽到的樂曲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再聽一聽,感覺一下。

  二、感受兩種不同的情緒

  第二次欣賞后

  1、說說看這首笛子演奏的樂曲表現的是什么感覺?

  預設:優美、歡快

  小結與過渡: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聽出了優美、平和的感覺,有的聽出了歡快、跳躍的感覺。而且,反復地聽還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次你會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樂曲表現的都是同一個感覺,還是幾種感覺都有呢?(邊聽音樂,邊播放旋)

  第三次欣賞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提示,剛才是什么感受,現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問:哪一段讓你有這樣的感受?為什么?

  小結并過渡:一般來說平穩的、連貫的旋律會給我們優美、安靜、柔和的感覺(哼搖籃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較大的旋律會給我們歡快、明亮的感覺(哼六一)。而且我們會發現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旋律風格。

  2、這首曲子里就有悠閑和歡快兩種情緒表現,它們藏在哪一段里呢?(觀察旋)

  過渡:你知道嗎,每一首樂曲都藏著一個故事,旋律在變化就是故事情節在變化。這首樂曲里悠閑和歡快的兩種情緒在說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你結合樂曲仔細地看一看接下來播放的畫面。(結合畫面,教師簡短講述故事)

  三、結合畫面了解樂曲背景

  第一次欣賞水墨畫與樂曲后

  1、這首樂曲講的是誰的故事呀?什么樣的故事呢?(根據回答出示三張相應的圖)

  2、這三個情節在樂曲中是用哪一段來表示的呢?追問為什么?(根據回答聽樂曲驗證)

  小結:從平穩、悠閑的音樂開始,經過起伏、跳躍的旋律再回到平穩、悠閑,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表現出來了。有的時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語言講出來,音樂也能講故事。

  過渡:你在聽樂曲的時候,你覺得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

  四、嘗試隨音樂用動作表現騎牛的悠閑和嬉戲情節

  1、牧童騎著牛一路走來,還可能看見了什么?

  預設一:語言表達

  預設二:做一做動作,給音樂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個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閑和歡樂隨著音樂盡情地表現出來吧!(老師用語言提示)

  五、結束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這么優美的樂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話,以后可以再聽一聽,也許你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教學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牧童短笛 篇3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32|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原文標題: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牧童短笛 篇4

  牧童短笛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3、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綜合訓練》)。

  【教材分析及說明】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兩課時,本課時在時間和教學安排上不作重點。

  2、欣賞:《牧童短笛》是一首鋼琴獨奏曲,它描寫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時的喜悅景象。欣賞本曲是本課時的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為上課時更好地利用時間,教師課前可用空白磁帶把本曲連錄3—4遍。

  3、口琴教學

  口琴教學是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生活,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扎實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同學們吹奏的莊重、嚴肅、有力、飽滿。

  【教學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繼續開展樂器進課教學,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訓練(P23)要求奏準音高、吹奏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

  【教學重點】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課時】第三課時

  【教具】錄音機、磁帶、口琴、小黑板、圖畫。

  【課的類型】欣賞課

  【教學步驟 】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練習時,宜集中看著教師教鞭指譜進行視唱,要求看清楚劃拍的上下動作和所唱的音的時值。另外,視唱時應注意換氣,只能在記號處換氣,不可在其他地方換氣。

  注:這兩條基本練習,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復習《我們的田野》作鋪墊。因此,一定要注意練好。

  四、口琴練習

  口琴練習內容在課本P23《綜合訓練》部分,本曲上節課已學過,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

  本曲情緒莊重嚴肅,具有進行曲的特點,特別是二聲部低音的重復,好似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

  第一聲部堅定有力,精神飽滿;

  第二聲部短促跳躍,富有彈性。

  具體方法:

  1、把學生分成兩組,先讓學生分別同時認真地聽老師彈奏全曲。(老師左右手分別彈一個聲部,再彈奏全曲)

  2、學生分部學習練習曲。

  3、教師指揮,學生吹奏全曲。

  4、教師指出優缺點,激發學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如:

  第一樂句 65|3·5|13 2|

  錯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錯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樂句 32|1 7|61 5|

  錯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錯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師用風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來根據我國傳統歌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之句改為《牧童短笛》,這首作品曾獲歐州著名作曲家齊而品先生在中國征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獨奏曲的頭獎,后來,齊而品先生在歐洲演奏過此曲,這樣這首樂曲便成為聞名中外的我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它描寫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邊放牧,一邊吹笛的喜悅景象。全曲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園風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著,教師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彈奏的高低部。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手各演奏一個聲部,使旋律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在我們面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綠草成蔭的田野里,兩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縱情對歌。

  在這一樂段里,教師要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然后出示圖畫,(把課本P24的圖畫用水彩擴寫放大),用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潑流暢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躍性的伴奏,構成了一段熱烈、歡快、舞蹈性的音樂,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描繪出兩個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戲。在這一樂段里,教師應盡量少講,充分啟發學生想象,展開必要的討論。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來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后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牧童短笛 篇5

  活動目標

  ⒈感受樂曲表現出的兩種不同情緒,嘗試用動作表現牧童在牛背和嬉戲的場景。

  ⒉了解笛子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感受民樂與水墨結合的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牧童短笛》水墨圖ppt、音樂、笛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點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仔細聽它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播放音樂)

  第一次欣賞后

  ⒈這首樂曲主要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圖)

  ⒉關于笛子你們了解過什么?

  小結:笛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吹奏樂器,演奏的時候把它橫著放在嘴邊。一般來說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風格的旋律,還能模仿鳥叫聲呢!

  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種聲音)什么感覺?

  小結:聲音很連貫,越來越長,越來越遠,這樣的聲音表現的是悠揚、安靜的感覺。聲音停頓、跳躍表現的是歡快、活潑的感覺。

  過渡:那么剛才聽到的樂曲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再聽一聽,感覺一下。

  二、感受兩種不同的情緒

  第二次欣賞后

  ⒈說說看這首笛子演奏的樂曲表現的是什么感覺?

  預設:優美、歡快

  小結與過渡: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聽出了優美、平和的感覺,有的聽出了歡快、跳躍的感覺。而且,反復地聽還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次你會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樂曲表現的都是同一個感覺,還是幾種感覺都有呢?(邊聽音樂,邊播放旋)

  第三次欣賞后

  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提示,剛才是什么感受,現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問:哪一段讓你有這樣的感受?為什么?

  小結并過渡:一般來說平穩的、連貫的旋律會給我們優美、安靜、柔和的感覺(哼搖籃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較大的旋律會給我們歡快、明亮的感覺(哼六一)。而且我們會發現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旋律風格。

  ⒉這首曲子里就有悠閑和歡快兩種情緒表現,它們藏在哪一段里呢?(觀察旋)

  過渡:你知道嗎,每一首樂曲都藏著一個故事,旋律在變化就是故事情節在變化。這首樂曲里悠閑和歡快的兩種情緒在說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你結合樂曲仔細地看一看接下來播放的畫面。(結合畫面,教師簡短講述故事)

  三、結合畫面了解樂曲背景

  第一次欣賞水墨畫與樂曲后

  ⒈這首樂曲講的是誰的故事呀?什么樣的故事呢?(根據回答出示三張相應的圖)

  ⒉這三個情節在樂曲中是用哪一段來表示的呢?追問為什么?(根據回答聽樂曲驗證)

  小結:從平穩、悠閑的音樂開始,經過起伏、跳躍的旋律再回到平穩、悠閑,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表現出來了。有的時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語言講出來,音樂也能講故事。

  過渡:你在聽樂曲的時候,你覺得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

  四、嘗試隨音樂用動作表現騎牛的悠閑和嬉戲情節

  ⒈牧童騎著牛一路走來,還可能看見了什么?

  預設一:語言表達

  預設二:做一做動作,給音樂

  ⒉假想一下,你就是那個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閑和歡樂隨著音樂盡情地表現出來吧!(老師用語言提示)

  五、結束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這么優美的樂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話,以后可以再聽一聽,也許你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牧童短笛 篇6

  一、設計意圖:

  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了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二、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重點:

  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并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五、活動難點:

  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六、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唱歌》。

  師:“什么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

  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

  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

  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么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并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短笛 篇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學習蹉步動作,完整合拍地隨音樂舞蹈。

  2、利用已接觸過的簡單動作來提示新學習的舞蹈動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動時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動準備:

  手腕花、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準備性律動

  1、幼兒坐成圓圈,右手套花環,坐在椅子上復習準備性律動。

  2、站成單圈,加入轉身、拍手動作,再次復習律動。

  二、學習蹉步動作

  1、教師示范蹉步移動動作。

  2、練習隨音樂的蹉步移動。

  3、聽音樂完整練習A段動作,理解準備動作將會怎樣提示舞蹈的動作方向。

  4、兩兩結伴,探索擊掌和對轉方式。

  三、完整隨音樂舞蹈

  1、隨音樂將動作完整練習。

  2、加入姿態的要求完整練習。

牧童短笛 篇8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32|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牧童短笛 篇9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牧童短笛》,感受樂曲不同段落的情緒,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樂曲不同樂段的節奏、速度及音樂情緒的特點。

  教學難點:

  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記憶作品不同樂段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描寫牧童的樂曲,這首樂曲聞名中外,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先生創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二、新作賞析,目標落實

  (一)初次聆聽,整體感知。

  1、初次聆聽歌曲

  問題設置:這首樂曲是由什么樂器來演奏的?

  2、引出樂器鋼琴,教師簡介鋼琴。

  3、二次聆聽,加深樂曲的印象。

  問題設置:這首樂曲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

  (二)分段賞析,走進音樂。

  1、第一樂段賞析

  ①聆聽第一樂段,學生感受樂曲情緒。

  問題設置: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②指導學生視唱第一樂段主題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復聆聽第一樂段,鼓勵學生用身體動作體驗樂曲情緒。

  2、第二樂段賞析

  ①聆聽第二樂段,感受樂曲速度、情緒的變化。

  問題設置: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②反復聆聽第二樂段,激發學生為樂曲加伴奏。

  3、第三樂段賞析

  ①聆聽第三樂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現的意境。問題設置: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導學生視唱第三樂段主題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導學生將兩段相似的音樂進行對比,進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現力。

  ④反復聆聽第三樂段,用心體驗樂曲恬靜、安逸的情緒。

  4、教師對樂曲進行小結

  三、作者及作品簡介

  1、了解賀綠汀

  2、教師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

  四、再次聆聽,體會樂曲的民間風格。

  學生聆聽音樂,課件播放中國水墨畫——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教師分別彈奏《歡樂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樂句,當《牧童短笛》的樂句出現時,學生快速舉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結升華

  (一)拓展欣賞

  多媒體欣賞朗朗現場演奏的《牧童短笛》,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二)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1、教師簡單小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欣賞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風琴版、長笛版的。

牧童短笛 篇10

  設計意圖:

  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了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并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2、難點: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唱歌》。師:“什么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么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并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教學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鋼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鮮明、風格清新、富有田園風味。全曲共分三個樂段。第樂段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樂段以歡快的節奏、快遞的速度和跳躍的伴奏,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民間舞蹈風格的五聲調式特點。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據《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編而成。

  這堂課的內容對剛踏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樂曲的背景、加花、練習中,以顏色、形態、進場次序的變化來引一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結合教學內容我創設了:聽、看、比、論、感等多種學習形式,以增強本課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他們在實際的感受中體驗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

牧童短笛 篇11

  《牧童短笛》是一首馳名世界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牧童短笛》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牧童短笛》教案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3、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綜合訓練》)。

  【教材分析及說明】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兩課時,本課時在時間和教學安排上不作重點。

  2、欣賞:《牧童短笛》是一首鋼琴獨奏曲,它描寫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時的喜悅景象。欣賞本曲是本課時的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為上課時更好地利用時間,教師課前可用空白磁帶把本曲連錄3—4遍。

  3、口琴教學

  口琴教學是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生活,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扎實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同學們吹奏的莊重、嚴肅、有力、飽滿。

  【教學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繼續開展樂器進課教學,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訓練(P23)要求奏準音高、吹奏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

  【教學重點】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課時】第三課時

  【教具】錄音機、磁帶、口琴、小黑板、圖畫。

  【課的類型】欣賞課

  【教學步驟 】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練習時,宜集中看著教師教鞭指譜進行視唱,要求看清楚劃拍的上下動作和所唱的音的時值。另外,視唱時應注意換氣,只能在記號處換氣,不可在其他地方換氣。

  注:這兩條基本練習,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復習《我們的田野》作鋪墊。因此,一定要注意練好。

  四、口琴練習

  口琴練習內容在課本P23《綜合訓練》部分,本曲上節課已學過,本課時主要是復習鞏固。

  本曲情緒莊重嚴肅,具有進行曲的特點,特別是二聲部低音的重復,好似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

  第一聲部堅定有力,精神飽滿;

  第二聲部短促跳躍,富有彈性。

  具體方法:

  1、把學生分成兩組,先讓學生分別同時認真地聽老師彈奏全曲。(老師左右手分別彈一個聲部,再彈奏全曲)

  2、學生分部學習練習曲。

  3、教師指揮,學生吹奏全曲。

  4、教師指出優缺點,激發學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如:

  第一樂句 65|3·5|13 2|

  錯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錯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樂句 32|1 7|61 5|

  錯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錯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師用風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來根據我國傳統歌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之句改為《牧童短笛》,這首作品曾獲歐州著名作曲家齊而品先生在中國征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獨奏曲的頭獎,后來,齊而品先生在歐洲演奏過此曲,這樣這首樂曲便成為聞名中外的我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它描寫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邊放牧,一邊吹笛的喜悅景象。全曲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園風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著,教師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彈奏的高低部。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手各演奏一個聲部,使旋律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在我們面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綠草成蔭的田野里,兩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縱情對歌。

  在這一樂段里,教師要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然后出示圖畫,(把課本P24的圖畫用水彩擴寫放大),用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潑流暢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躍性的伴奏,構成了一段熱烈、歡快、舞蹈性的音樂,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描繪出兩個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戲。在這一樂段里,教師應盡量少講,充分啟發學生想象,展開必要的討論。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來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后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牧童短笛》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鋼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鮮明、風格清新、富有田園風味。全曲共分三個樂段。第樂段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樂段以歡快的節奏、快遞的速度和跳躍的伴奏,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民間舞蹈風格的五聲調式特點。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據《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編而成。

  這堂課的內容對剛踏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樂曲的背景、加花、練習中,以顏色、形態、進場次序的變化來引一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結合教學內容我創設了:聽、看、比、論、感等多種學習形式,以增強本課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他們在實際的感受中體驗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

牧童短笛 篇12

  設計意圖: 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了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活動重點: 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并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活動難點: 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唱歌》。 師:“什么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 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  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2)聽賞第二段音樂。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  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么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并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短笛 篇13

  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并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2、難點: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唱歌》。師:“什么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么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并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短笛(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牧童》優秀教案(通用17篇)

    一、設疑導入先板書好畫家寫得大一些,牧童寫的小一些,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家和牧童》,誰來把課題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是啊,一個是有名的畫家,一個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畫家和牧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二、指名初讀課文1、下面讓...

  • 《牧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牧童》教學反思塘徠北校區 李菊花課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自己童年時光的幸福和美好,激發學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兒童是怎樣度過童年的愛好,進而引入新課的教學。...

  • 《牧童》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13個生字,會寫“購、擠、決”等7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利用關鍵詞語概括故事的大意。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受戴嵩的畫技高超。...

  • 《牧童》說課稿(精選2篇)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

  • 以讀為主 讀中想象:《牧童》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教學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 《牧童》教案優秀(精選15篇)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

  • 樂器演示與《牧童》教學(精選12篇)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

  • 牧童優秀教案最新(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2、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中理解詞語,理解時積累,積累后運用詞語說句子。...

  • 《牧童》說課設計(精選17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

  • 《牧童》教學實錄(通用14篇)

    一、點詞讀句師: 這節課洪教師帶大家學一首古詩,題目是生: 牧童師: 之前,同學們有沒有去讀一讀這首詩啊.生: 讀了。師: 我知道,學這首詩,對你們來說不算困難。因為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字,你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那是非常簡單的事。...

  • 畫家與牧童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教學目標:1、會認13個生字,能讀好帶生字的詞;會寫12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 牧童教學反思(精選9篇)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今天,我在班級與孩子們共同誦讀了古詩《牧童》。...

  • 牧童 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材簡析]《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以童年為專題編寫,反映了古代、現代和當代中國兒童生活的某些側面。《牧童》這首古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后那悠閑自在、自然放松的生活。...

  • 《牧童》的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思路:體現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一 )創設情景,一舊代新1 回想學過的古詩《所見》2 引出新詩《牧童》二 )復習學法,體會古詩1 指生說出古詩學習的六讀法2 自學3 集體匯報一讀說感知1)初讀《牧童》,說出整體感受:景色的優美,牧...

  • 牧童優秀教案優秀(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2、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中理解詞語,理解時積累,積累后運用詞語說句子。...

  • 小學音樂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19p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国产做aⅴ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欧美一 | 欧美专区亚洲 | 无码做爰视频WWW网站建设 | 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 精品h视频 | 日日干干 | 欧产日产国产水蜜桃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99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 久久久欧美 | 久久大屁股少妇 | 日视频一区 | 成人av网址在线 | 在线三区| brazzers精品成人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欧美怕怕视频 | 黄一级片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2 | 老司机精品在线视频 | 偷窥自拍五月天 | 国产综合av | 色惰日本视频网站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黄色成人一级片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 麻豆日产六区 | 欧美日韩免费做爰大片人 | 66av99精品福利视频在线 |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p站 |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 99热最新网站地址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