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學實錄(通用4篇)
牧童教學實錄 篇1
一、點詞讀句
師: 這節課洪教師帶大家學一首古詩,題目是
生: 牧童
師: 之前,同學們有沒有去讀一讀這首詩啊.
生: 讀了。
師: 我知道,學這首詩,對你們來說不算困難。因為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字,你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那是非常簡單的事。今天洪老師提一個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讀(板書)(生接:熟讀成誦)。對,這就需要認真反復地練一練。現在洪老師給你3分鐘時間,做到熟讀成誦。開始。
生:(自由朗讀)
師:停,(學生感到為難),其實,剛才,你們自己給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師只想你們做到熟讀,還沒有要你們做到熟讀成誦呢!(生笑),怎么樣才叫熟讀呢,現在我們來搞個活動,這個活動叫“點詞讀句”。先老師給你們作個示范,洪老師點到一個詩詞,如果你做到了熟讀,那么你腦子里就會很快映出帶有這個詩詞的詩句。請用舉手的姿勢告訴大家。明白嗎?
生:明白
師:臥,(學生紛紛據舉手)你看,讀得很熟了么!請你說。
生1: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繼續穩重地念)臥
生2:不脫蓑衣臥月明(讀出了節奏)
師:明白嗎?
生:明白。
師:你們明白洪老師為什么要點這個詞嗎?(學生有困難)把這句詩輕輕地讀一讀。
生:(再讀這句詩)
師:詩句一共有7個詞。誰知道洪老師為什么偏偏點這個“臥”字,猜一猜就可以了。你說,這個男孩。
生:臥是睡的意思,詩人在月光下著睡覺
師:注意了,他講到了另外一個詞:睡。他說這句詩里面不用睡而用臥,是因為臥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師要點這個臥字。(面向發言的同學)你說得很對,這句詩里的這個臥字很特別,能讓人聯想開去。
生:臥字給我感覺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覺,而是在欣賞月色。
生:對,臥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會,也有玩的味道。
師:好。接下來,誰來做小老師,我們請小老師來點詞了。來,由你來點詞
生:(一生上臺)
師:現在你上來只讀一個詞,所以一定要讀得穩,讓每一個同學都聽得清楚。
生:好。------弄
生:(齊聲,興奮地)笛弄晚風三四聲
師:多熟啊,再讀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
師:你點這個詞有理由嗎?
生:有
師:他點這個詞也有理由的,我們也來猜一猜。
生:因為這個詞可以體現出笛聲是悠揚的。
師:你再講清楚這句詩講的是誰弄誰啊
生:牧童在玩弄著手中的笛子
生:笛聲在逗弄晚風
師:笛聲在逗弄晚風,這是一幅怎么樣的情景
生:很美麗的
生:很和諧的
生:仿佛兩個頑皮的孩子
師:這個詞用得好
生:如詩如畫
師:多好啊!誰還想來點詞
生:(一生上臺,教室里很靜,大家的眼睛一齊盯著小老師)鋪
生:(激動地)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看看,同學們真的做到熟讀了,一下子就能說出來。你再點
生:鋪
生:(齊)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面向個別學生)鋪
生1;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鋪
生2: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鋪
生3: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鋪
生:(齊)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誰來猜一猜他為什么點這個鋪字
生:因為這個草不是鋪的話就不好了,比如說“長”,好象就只有一點點地方,如果鋪的話,有很大很大的感覺
師:你就會比較。他用一個長來替代一個鋪字,一替代,一比較,覺得這個長字不行,這個鋪字用得好。這個鋪,告訴我們草長得很茂盛。仿佛在上面——
生:鋪上了一層綠地毯。
師:給人的感覺暖洋洋的,多舒服啊!這位同學真不錯,會比較。還有理由嗎?
生:這個草是碧綠碧綠的,鑲嵌在大地上
師:這個鑲嵌和鋪是有什么區別。這位同學的視野很廣,意思是,在無邊無垠的的大地上,這方圓幾十里的草,就仿佛是嵌在大地上。
生:這個鋪字寫出了草給人平緩舒服的感覺。
師:(面向剛才點詞的小老師)你對他們的發言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沒有了
師:看看,你們都很不錯,他點這個詞的理由你們都猜中了。還有誰想點的。(沒有人舉手)沒有了,好,我們就點這么幾個詞,剛才我們總共點了幾個詞
生:三個
師:這三個詞點得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說它好就應該在這些詞上----
生:(動筆詮注)
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就應該在這個詞的上面圈一圈,再想一想。同學們,其實,這三個詞的意思懂了,整首詩的大概意思也就了解了。我們一起再來把這首詩讀一遍。老師讀題目,大家接著讀全詩,這一次讀不一樣了,要讀出詩的意境來,因為你已經把最主要的詞語理解了。
生:(齊讀這首詩)
二、自主研讀
師:同學們,洪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去查閱了一份資料。這份資料寫得很好,如果你也去讀一讀這份資料,那么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就會變得特別深刻。這份資料我帶來了,現在給你們每人一份,看看,你能不能通過讀這份材料,去再深入地理解這一首詩呢?大家要一段一段看,看下去,想下去,對照這一首詩,這一段讀懂了,你就在這一段下面劃一條橫線。如果讀不懂呢?
生:我們就打個?號。
師:好。讀不懂的內容不要劃,這樣就很清楚,劃出來的就是你已經讀懂的,沒劃出來的就是你不懂的。明白嗎?
生:明白了
師:這種讀老師也給它一種名稱叫做(板書:研讀)
生:研讀
師:就是研究著讀,怎么樣研究呢,就是把這份材料和這首詩對照起來,看看人家是怎么來理解這一首詩的,想想這樣理解有沒有道理,明白嗎?
生:明白
師:好,開始,看看誰能夠很快地進入這個研究的角色。
生:(傳資料)
師:研讀是要拿起筆來的。
生:(開始研讀)
師:(走到一生前,個別輔導)先讀第一段,要打開書,看著詩讀,把你劃出來的讀一遍給我聽聽
生:(非常流暢地讀資料袋內容)“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有看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師:你看,讀這樣的材料,你也讀得那么流暢,真不錯,你的語文水平很高的。繼續看下去。
師:(走到另一位學生前面)劃線的時候不要用尺子,這樣速度太慢,你理解就行了,你把你劃出來的句子讀一遍。
生:(流利地讀劃出來的句子):“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寂靜。”
師:(發現一位學生沒有劃,走到他身邊,問)看到哪里了,前面是不是都看不懂,
生:看得懂
師:看得懂為什么不劃呢
生:劃了(原來學生劃詩句了)
師:不是劃這里,是劃資料袋的內容,哪些內容懂的,劃下來。
生:明白了
師:(看到一學生還在用尺子劃)不用尺子,對,這樣速度比較快,也利于你去思考,對,很好。看得懂,是嗎,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讀懂了才劃下來。
師:有些同學有些累了,累了你就伸個懶腰,接著再讀。要不要和好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如果想的,你就走過去,但是一定要交流,你的朋友會給你許多啟發的,為什么這樣寫啊,有沒有更好的理解呢,等等。
師:好。先來交流已經讀懂的,還是先來交流你存在的問題?
生:先來交流存在的問題
師:好,請你說一說
生:為什么風中的笛聲是時斷時續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水平,但是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很簡單,請你說
生:應該是風把笛聲給弄亂了
師:詩說“笛弄晚風”,反過來晚風也把笛聲弄亂了,是嗎?
生:是
師:你看看,多么富有情趣啊!仿佛兩個小朋友在玩耍。還有不同的問題嗎?(沒有人再舉手提問)看來沒有了,那么我們就來交流一下,眼睛看洪老師,通過這個資料袋的閱讀,通過研讀,你對這首詩又知道了什么?
生:作者很想過牧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師:你認為詩人也很羨慕牧童,是不是
生:是
師:你覺得詩人羨慕牧童的哪一點
生: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
師:想躺就躺,想睡就睡,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連晚風也想去-----
生:逗弄一下
師:誰看著老師再說,原來不知道的,現在明白了
生:“弄”字告訴我們詩人作詩的時候進入了一種美麗的境界,誰也撓亂不了他,只有晚風才會撓亂他的笛聲
師:對這個弄字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我相信他剛才說的話,在這個資料袋里是一個字都沒有的,他是讀了以后對這個弄,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牧童其實是把地比作床,把天比作帳,饑來則食,困來則眠。
師:這句話在資料袋中就有,他現在是看著老師把這句話說出來的,已經把這樣的話變成自己的話了。
生:這里的三四聲,不是數字,而是要表現原野鄉村的空闊和靜寂。
師:你原來是這樣理解的嗎
生:不是
師:現在讀了這個資料以后,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是嗎?
生:對
師:希望你以后也會用這樣的寫法。還有嗎?(沒有學生舉手)沒有關系,這個資料袋我們是第一次讀,還不知道怎樣去提煉,不過,書上有一段話,我們是一定要去讀一讀的,把書翻開,21頁,這里有兩段話,誰把第一段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課文單元提示第一段話)“童年是純正、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一只昆蟲,一個玩具,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包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本組課文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的是別人的故事,卻又好象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師:讀得多好啊,你仔細讀讀書上的提示,也有利于我們理解這一首詩。誰愿意像他那樣把這一段話再讀一讀。把“本組課文”改成“這首詩。
生:(再讀這段話)
師:同學們,有一位小朋友讀了這首詩后,寫了一篇讀后感,這篇文章不是最優秀的,現在請你瀏覽一遍,看一看,想一想,提出對這一篇讀后感的修改意見。瀏覽就是快速地看,憑你對這首詩的理解,你覺得在讀后感中還應該寫什么
生:(學生瀏覽讀后感)
師:有沒有想法。我相信你的想法比這位同學要豐富得多
生:我認為他寫這么多童年趣事,最好能找出一件來具體描寫,這樣能更加體現出童年是多么的快樂
師:你有這樣的事例嗎
生:有
師:我相信你一定有,你可以補充上去。就這樣去改。我想把這個事情布置成家庭作業,明天早上能收到你這個作業,你可以在這個上面圈圈點點,會做吧。
生:會
師:我相信對你們來講,是小菜一碟。
三、抄讀詩文
師:好,現在我們要來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學一首古詩,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現在我們來抄讀,怎樣做呢?比如第一句詩怎么讀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現在你們是背出來的,我請你們看著讀出來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眼睛還沒看,看仔細,一個字一個字看,再讀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這是第一步,接下來把書放在旁邊,把這句詩寫下來,不是看一個字抄一個字。
讀完一句再寫一句,明白嗎?
生:明白
師:所以,現在的讀,實際上要你腦子里記什么
生:字怎么寫
師:然后呢,就把這句詩寫下來,如果哪個字不會寫怎么辦
生:看一遍
師:對,但是要等到把這句詩寫完后,再回來看一看,錯了再把它改過來,不會寫的再補上去。這樣一句完成后再來做下一句,好,開始。
生:(開始抄讀)
師:如果這樣的抄讀完成的好,老師就獎勵你,完整地默寫一遍。
牧童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2個生字,“牧”和“蓑”。指導正確書寫 “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
3、邊讀邊想象,體會詩詞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大意。
4、通過對詩歌的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誦讀古詩,達到熟練成誦,讓學生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童年生活,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配樂磁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童年是一首動聽的歌,是一幅美麗的畫,也是一首美妙的詩。你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他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嗎?
生(異口同聲):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古代童年的世界吧!
二、復習《所見》,舊知引新知:
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古詩,請你聽一聽:“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你知道這首詩的題目嗎?
生:《所見》!
師:大家記性真好!這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清代詩人袁枚寫的《所見》。
師:這首詩描寫了一個什么人呢?
生:牧童。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
生1:活潑的。
生2:自由自在的。
生3:喜歡吹笛子和捕蟬的。
師:這是一個快樂的,自由自在的牧童。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成為了古代詩人常描寫的對象,那么唐朝的呂巖筆下的牧童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翻開書22頁。穿越時空隧道要闖三關,那就是把詩歌讀準、讀懂、讀出感受。現在我們來挑戰第一關,請你慢慢地,認認真真地把這首詩讀三遍。
(生自由讀古詩)
師:誰有勇氣單獨為大家朗讀這首詩?
生1讀:
師:讀得真有感情,聲音也很響亮!還有誰想挑戰自己?
生2讀:
師:聽著你抑揚頓挫的朗讀聲,老師已經陶醉了。還有誰認為自己能讀得更好?
生3讀:
師:不錯,整首詩都比較流利,注意“鋪、蓑”的讀音。
同學們真不錯!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吧!
咱們第一關就順利通過了!給點掌聲自己!
生歡喜地鼓掌。
師:古詩讀正確,讀通了,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歌讀懂。現在我們來挑戰第二關吧!讀了這首詩,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從第一句中明白了這首詩寫了很漂亮的草原。
師:你讀書真仔細!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牧童正在吹笛子,還躺在了草地上欣賞月亮。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
生3:我覺得這個牧童過得生活很自由、很愜意。
師:你是個很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邊讀書,邊思考。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一)欣賞美麗原野:
師:現在讓我們慢慢體會吧!先看第一句,誰愿意讀這句給大家聽?
生1讀:
師:聲音真響亮!從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草原!
師:那是怎樣的草原?從那里看出來?
生1:一片寬闊的草原,有六、七里那么長。
師:你懂得從重點詞去體會。“六七里”讓我們感到眼前似乎就是寬闊的原野。
生2:一片綠綠的草原,很寬很寬,躺下去很舒服!
師:你想象的草原可真美呀!一個“鋪”字,讓我們想起眼前綠草蔥蘢,一片生機。我們在哪篇課文中看到過草原呢?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第一課《草原》!一碧千里,廣闊無垠。
師小結:同學們,當你置身于這一片廣闊的、綠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生1讀:
師:你的聲音真甜美,讀出來的草原美麗極了!
生2讀:
師:讀得真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一片令人陶醉的草原了。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感受一下吧!
男生讀:
師:男生眼中的草原是多么廣闊、豪放呀!
女生讀:
師:女生把草原的柔和、舒服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讓老師也忍不住想去好好享受一番了。
(二)傾聽悠揚笛聲:
聽了大家的朗讀,展現在我面前的就是這一片美麗的草原。此時,晚風吹來,陣陣涼意,讓人感覺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這樣美麗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聽到些什么聲音呢?
生1:笛子聲,小蟲鳴叫聲。
生2:月亮姐姐的唱歌聲,風聲。
生3:蟋蟀的彈琴聲。
師:要是這些美妙的聲音都匯成一首動聽的笛子聲,那該多好呀!想聽嗎?
生(齊聲回答):想!
播放錄音。
師:聽!多么悠揚的笛子聲呀!是誰在吹呢?
生:牧童!
師:從哪里看出來?
生1:題目寫的!
師:你讀書真仔細!請你讀第2句,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一種笛聲?
生1讀:悠揚的笛子聲。
師:你的朗讀真的讓人感覺到笛子聲多么悠揚呀!
生2讀:清脆的笛子聲。
師:不錯!如果能再放開喉嚨來讀出感覺來就更好了!
生3讀:時斷時續的笛子聲。
師驚喜地問: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3:因為有晚風,所以夾著笛子聲應該是斷斷續續的,詩中寫了是三、四聲。
生鼓掌。
師:體會得多好呀!你的抑揚頓挫的朗讀,讓我著著實實地享受了一番,謝謝你!
師:牧童是怎樣吹笛子的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生:弄。牧童是調皮地擺弄著它的笛子,好玩地吹著。
師:“弄”是逗弄的意思。俏皮的牧童正在盡情地吹著那個抖動的笛聲。
(三)拓展數字詩歌:
師:現在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句后半段有什么特點呢?
生:數字詩!
師:你還知道哪些數字詩呢?
生1: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生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生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4: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師:同學們課外知識還真豐富,背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數字詩。
(四)體會自由生活:
師:同學們,牧童置身于美麗的原野中,吹著悠揚的笛子,你覺得他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生1:悠閑。
生2:自由自在。
生3:無拘無束。
師:請你用文中的詩句回答。
生:歸來飯飽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牧童從哪里歸來?怎樣歸來?
生1:放牛回來了。
生2:吃飽了飯回來了。
師:牧童忙碌了一天,到了黃昏,終于可以歇歇了,他吃得飽飽的,挺著個大肚子回來了。這種生活是多么愜意呀!他要做些什么呢?
生:睡覺。
師:怎么睡呀!
生: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衣服都不脫,就這么一躺,一個字,就是爽!
生笑。
師:你羨慕他嗎?
生:羨慕!
師:讓我們也做一回牧童吧!如此悠閑、自在、輕松的牧童,誰能將他讀出來?
生1讀:
師:聽到你的朗讀,讓老師感覺多么舒服呀!
生2讀:你的聲音真柔美,老師也忍不住想躺下來美美睡上一覺了!
師:我們進行小組和男女讀比賽吧!
男生讀:
師:這是一群可愛的、瀟灑的男生。
女生讀:
師:咱們的女同學把柔柔的月光下換叫出來了。
(五)展開聯想翅膀:
師:生活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地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生1:老黃牛辛勤勞作了一天,它一定很累吧?讓我吹吹笛子給它解解悶吧!
師:多有愛心的小主人呀!我太高興了!
生2:天上的月亮姐姐正在微笑地看著我呢!要不,我吹吹笛子給她聽聽吧!
師:你真好!我可愛聽笛子聲了。
生3:草地真舒服呀!我要美美地睡上一覺!
師:在寧靜的夜晚中,在月夜下睡上一覺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呀!
(六)想象美麗畫卷:
師:千年的兒童他們的童年生活是如此自由,愜意!你想告訴你的朋友或者爸爸媽媽嗎?請你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生1描繪:
師:聽了你的介紹,我多么向往牧童的生活呀!
生2描繪:
師:
你的描繪精彩極了!讓我仿佛也走進這個美妙的世界了。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同學們,《牧童》這首詩讓我們體會到了原野生活的樂趣,我們認識了這位天真爛漫的牧童,欣賞了他美妙的曲子。現在,我們就要和牧童道別了,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詩,走進其中的詩情畫意吧!
六、布置作業,積累升華:
1.背誦課文。默寫《牧童》。
2.選擇其中一幅畫面,進行想象,改寫成一篇有趣短文。
牧童教學實錄 篇3
[情境說明]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一方面表現了戴嵩的虛心之美,另一方面表現了小牧童不盲從,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
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但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采取對比的手法進行教學,將圍觀人與牧童的語言、圍觀人與戴嵩的態度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讀中感受到戴嵩的虛心與小牧童的勇敢。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師:同學們,見到你們真高興,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會背古詩,是嗎?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怎么樣?《所見》這首詩誰會背?(許多同學舉手)喲,這么多同學都會背,那一起背吧!
生:(齊背)
師:背得真好!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誰嗎?
生:牧童。
師:知道牧童是做什么的嗎?
生:我知道,牧童是放牛的。
生:我知道放羊的、放馬的也可以稱為牧童。
[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牧童,對這個詞可能理解不夠。聯系以前學過的古詩,讓學生通過回憶、理解牧童的意思。]
師:是啊,你了解的真多。我們把放牧的小孩子都可以稱為牧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一個小牧童的故事。看老師寫課題。寫字的時候要認真,一筆一畫的寫,注意這個“牧”字,它是左右結構,左邊一個牛字旁,右邊一個反文旁,寫的時候注意左窄右寬。(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指導寫字是低年級的一個重點,在課堂教學中要隨時指導寫字。]
師:知道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畫家嗎?
生:畫畫得好的。
生:畫畫得棒的。
師:那我們班班長畫畫得很好,能說他是畫家嗎?
生:不能。
師:那個擅長于畫馬的徐悲鴻是畫家嗎?
生:是。
生:我知道了畫畫得特別好的人才能稱為畫家。
生:畫畫得好而且有名氣的人稱為畫家。
[了解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畫家,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幫助。]
師:對了,畫畫得好而且出名的人才能稱為是畫家。那么這個小小的牧童和畫家之間會發生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快去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
師: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
生:我知道戴嵩雖然是唐朝的大畫家,但是他卻能向一個小牧童學習。
生:我還知道小牧童很勇敢,他敢向大畫家指出錯誤。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大家都知道我國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看老師寫他的名字(板書:戴嵩)可不能讀成了戴高了(生笑)。一起喊一喊他的名字吧!
[指導隨文識字,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方法。]
生:(齊讀)
師: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知道什么叫著名嗎?
生:有名,畫畫得好。
三、精讀感悟
師: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畫畫得好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筆畫出來。
知道什么叫默讀嗎?就是不出聲,用心讀,邊讀邊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小應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畫畫得很好。
師:是嗎?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生讀)
生:我從“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知道戴嵩的畫畫得很好。
(相機出示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戴嵩的畫多么受人們歡迎啊!誰能用"一……就……"說一句話呢?
生:我一放學回家,就做作業。
生:我一進超市就來到賣玩具的地方。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老師的問題一提出來,同學們就搶著回答,多快呀。(生笑)
[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你還從第一自然段的哪些句子看出載嵩的畫畫得很好呢?
生:“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從這里我看出他畫畫得很好。
師:看來戴嵩的畫畫得的確很好,真令人佩服。你們喜歡他嗎?來,把你們的心情帶到課文中去讀一讀吧!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戴嵩的畫不僅畫得好,還畫得很快呢,你發現了嗎?
生:我從“傳說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請他作畫。畫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從這個“沉思片刻”我知道,戴嵩想得很快。
師: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想了一小會。
師:看來他構思的確很快。
生:我從“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他畫畫得很快。
師:你真會讀書。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這兒有兩個詞寫得特別好,是哪兩個詞呢?
生: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師:這是國畫中的兩種畫畫技巧,你們看,老師這兒有一幅斗牛圖,你們說哪兒是濃墨涂抹,哪兒是輕筆細描?(生指圖說)
[通過直觀的圖畫,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句畫,看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戴嵩在那里認真的畫畫。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生動的《斗牛圖》。
生:我感覺到戴嵩畫畫的技術很好,畫得很快。
師:是啊,戴嵩的畫技真是太高超了,咱們們再去感受一下好嗎?(齊讀)
師: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戴嵩的畫畫得很好呢?
生:我從圍觀的人的夸贊聲中感受到戴嵩的畫畫得很好。
師:是嗎?請你讀一讀。
師:誰能學著商人的樣子稱贊一下?(生讀)
師:嗯,你是這樣讀的。同學們,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好,我想向他學習。
師:你真是個虛心的孩子,相信你也能讀得很好。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好,但是我想比他讀得更好。
師:有志氣,請你讀吧!掌聲鼓勵他。
師:誰能學著教書先生的樣子稱贊一下。
師:你是這樣稱贊的。我也想讀,給機會嗎?(給)
(師邊讀邊做動作)
師:你覺得我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老師讀得很好,還帶了動作。
師:大家都想讀吧?(想)好,想讀誰的話就讀讀誰的話,自由地夸一夸吧!
師:想扮演商人的同學站起來,想扮演教書先生的人站起來。老師來讀旁白,我們分角色來讀好嗎?
[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對同一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要重學生的個性,提暢個性化朗讀。]
師:這里有三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它們都表示贊美的意思,你們發現了嗎?(夸贊、稱贊、贊揚)看來呀,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咱們一起來把這幾個詞讀一讀。(生讀)
師:咦,同學們,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不是)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夸贊大畫家的畫呢?
生:哎呀,你真不愧為大畫家啊,實在是畫得太像了。
生:畫得太神了,這兩頭牛就像要從畫里跳出來了一樣。
師:對,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贊美,就叫做紛紛夸贊。大家都在興致勃勃地夸贊大畫家的畫,可是,卻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誰呢?(看課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一個牧童大聲喊:畫錯啦,畫錯啦!
師:誰還來大點聲喊一喊?
(生讀)
師:小牧童為什么喊這么大聲啊?
生:因為人太多,他怕別人聽不見。
生:這可是大畫家的畫,他不能讓畫家把錯的畫給別人看,
師:大家也來扮演小牧童大聲喊一喊吧!聽了小牧童這炸雷一樣的喊聲,圍觀的人都怎么樣了?(看圖)(呆住了)這個“呆”字怎么記?
生: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木。
生:一個人張著嘴,像木頭一樣。
生:“呆若木雞”的呆。
師:真好,你通過成語來記住了這個字。你們來做個呆住的樣子試試。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想什么?
生:大畫家怎么會畫錯呢?
生:你這小毛孩,你知道什么呀?別胡說!
師:到底是大畫家畫錯了,還是小牧童說錯了呢?我們讀一讀5、6自然段就知道了。
師:到底是誰錯了?
生:畫家。
師:錯哪了呢?現在我就是戴嵩,誰來給我講明白了。(指名對照圖講)從這位小牧童的話中,我明白哪錯了,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咱們把小牧童的話一起讀一讀吧!
師:面對小牧童的批評,戴嵩是怎樣的態度呢?
生:虛心地接受。
師:從哪里看出來戴嵩很虛心?
生:“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可以看出戴嵩很虛心。(板書:和藹)
(師做兩種表情,讓學生說哪一種是和藹)
師:讓我們讀出戴嵩和藹的語氣吧!
生:從“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我知道戴嵩很虛心。(板書:慚愧)
師:看,“慚愧”兩字都有個什么旁?
生:豎心旁,說明心里不舒服。
師:說得真好,能聯系偏旁理解意思。戴嵩為什么感到慚愧?
生:因為他的確沒的看到過兩牛相斗的情形。
師:好請同桌同學一個演戴嵩、一個演小牧童,讀一讀5、6自然段。
(生分角色讀、指名表演)
師:同學們,那么多人都沒有看出畫家的錯,為什么只有小牧童能指出來呢?
生:因為他每天放牛,認真看了兩牛相斗的情形。
師:是啊,要想發現別人的不足,還必須建立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同學們面對著名的畫家,在人們的紛紛夸贊聲中,小牧童指出了他的錯誤,你覺得這個小牧童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很勇敢。
生:我覺得他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學習。
師:是啊,當我們發現了別人的錯誤時,就應該勇敢的指出來。
四、拓展升華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課文中的人物說點什么嗎?
(課件出示:我想說…… )
生: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畫得那么好,還那么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
生:我想對小牧童說: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生:我想對圍觀的人說:不要以為大畫家就沒有錯,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多動腦想想。
師:你還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嗎?
生:同學們,我們要學習大畫家虛心向別人請教。
生:我們要向牧童學習勇敢地指出別人的錯誤。
生:我們要向牧童學習認真的觀察生活中的事情。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真好,不論是大畫家的虛心,還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學習。正因為戴嵩虛心聽取了小牧童的意見,以后每天都到鄉村觀察兩牛相斗的情形,后來再次畫了“斗牛圖”,你們看,(課件出示)這幅圖更加逼真,更加栩栩如生,成了流傳百世的名畫,這幅畫現在珍藏在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館。
師:今天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收獲嗎?老師還有幾句名言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真實的話永遠是最好的
牧童教學實錄 篇4
師:同學們,我們初次見面,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
生:張丹。
師:誒,我想問一問,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來說說?
生:張老師告訴我們的。
師:是你們的老師告訴你們的,是嗎?好,很好,請坐。再來叫叫我的名字。
生:張丹
師:如果后面能加上老師兩個字就更好了。再來一下。
生:張丹老師。
師:謝謝同學們,真好!
師:你還知道我的什么信息呀?說一說。你來。
生1:我還知道你是來自內蒙古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為我也是老師告訴我。
師:也是老師告訴你的,很好,請坐。你也想說,來。
生2:你也是來自內蒙古的,也是老師告訴我們的。
師:好的。老師的家鄉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我的學校,在我的班級,也有一群像你們一樣可愛的孩子們,通過交流,同學們對我有一定的認識,我也想認識認識你們,誰想告訴我你叫什么?哎呀,舉手的同學真不少!特別想告訴我你的名字的,請你把手舉得高高的,哎呀,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告訴我了,那請你趕緊站起來,大聲地喊出你的名字吧!來,誰來?站起來?大聲地喊出你的名字!快!來!站起來!你來。
生1:我叫胡欣陽。
師:聲音很洪亮。你呢?
生2:我叫楊浩坤。
師:你呢?
生3:我叫胡斌雨。
師:試一試直接站起來向我喊出你的名字。來,試一試。站起來。哎呀,同學們的膽子有點兒小。
生4:我叫馬金童。(有一個學生輕聲說了)
師:哎呀,你的。再來一遍。
生4:我叫馬金童。
師:多勇敢的孩子呀!誰能?
生紛紛站起來說自己的名字。
師:孩子們,你們真熱情,真勇敢。謝謝大家。除了名字,老師還想了解你的其他信息,誰能來說一說。請你來。
生1:我是實驗小學二年級六班的李啟文。
師:我知道你除了是二年級六班的,你們班的名字還叫做春暉班,是嗎?很高興認識你。還有嗎?請你來。
生2:我叫馬金童,我,額……
師:沒想好,是嗎?可以再想一想,還有想說的同學嗎?來,這邊的同學,請你來。
生3:我來自銀川市實驗小學二六班的,我的名字叫馬壯。
師:說話很完整,而且這位同學說話的時候小腰板兒挺得直直的,站得多精神呀!請你來。
生4:我在實驗小學,我在實驗小學上學,我的名字叫韓書征,我學號是2號。
師:我還知道了你的學號,下次說話的時候語速再放慢一點,讓所有的人都挺清楚,好嗎?你來說說。
生5:我是實驗小學春暉班的王子恒,我的學號是3號。
師:哦,你們倆的學號是挨著的,是吧?除了你是哪里的,你是哪個班的,你還可以告訴我?
生6:我的家鄉是陜西。
師:哦,你家鄉是陜西的,在銀川上學,是嗎?誒,好的。還可以告訴我?
生7:我的家鄉在福建永安。
師:哎呀,你的可是挺遠的。好,除了這些你還可以告訴我你的愛好、你最喜歡做些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誰?說一說。
生8:我的愛好是美術,我最喜歡畫畫。
師:我也喜歡畫畫。我們握握手吧!你喜歡畫什么呀?
生8:我最喜歡畫景物,相信你畫的景物一定很美,請坐。你呢?
生9:我的愛好是體育。
師:運動健將,是吧?請坐。你也想說,來。
生10:我的愛好是小提琴,我喜歡音樂。
師:相信你一定能夠拉出非常優美的曲子。請坐,這個同學特別好,他敢看著我的眼睛和我來說話,他非常善于和人交流。孩子們,通過我們短暫的交流,我認識了你,你認識了我,我們已經不再陌生了,已經成了好朋友了,請你再看一看你的課文紙擺放好了嗎?
生集體:擺放好了。
師:請你從文具盒中拿出一支鉛筆,放在課文紙的旁邊。(學生放鉛筆)
師:孩子們,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上)。
師:上課。
生集體:(起立),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畫家,誰能來讀讀他的名字。請你來。
生1:戴嵩。
師:聲音很宏亮。你也來讀讀。
生2:戴嵩。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戴嵩。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認真看我板書課題。(師板書課題:21畫家和牧童)
齊讀課題,21起。
生:21
畫家和牧童。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朗讀課文,注意結合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了難讀的字詞可以用一個小三角標記在它的下面,并且多讀幾遍,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讀課文的姿勢坐得真端正、真精神。剛才在你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難讀的字詞?說一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請你來說。
生1:這個“戴嵩”的“嵩”第二個字時后鼻音不是前鼻音。
師:你說的真好。那你領著同學們把這個字讀一遍,來。
生1:sōng,嵩。
生齊讀:sōng,嵩。
師:很好,請坐。還有嗎?還有難讀的嗎?來。
生2:就是我覺得最后一句第六自然段那個“拱手”我老讀錯,我希望大家別讀錯那個“拱手”。
師:好,請坐。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詞語。誰來領著大家讀讀這個詞,請你來。
生3:拱手。
生齊讀:拱手。
師:請坐。這是一個動作,我們來做做這個動作,怎么做?
生做動作。
師:哦,做的不太對。看我,古人在對別人表示尊敬的時候都會兩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動作。
師:做一做,誒,都做做。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語。
生齊讀:拱手。
師:看來課文中不好讀的地方還不少呢!同學們,趕快借著拼音自己讀一讀課后需要認識的生字吧,爭取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生字。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吧。我想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詞語,哪個組愿意啊?注意讀的時候啊讀的同學聲音宏亮,并且讀完之后把話筒傳給后面的同學,聽的同學請注意,如果他讀對了,請你大聲地跟著他來讀;如果他讀錯了,舉起小手,我會請你來幫他糾正。來,請你吧。欸。
生1:購買,購買。
生齊讀:購買,購買。
生2:跳起,跳起。
生齊讀:跳起,跳起。
生3:牛蠅,牛蠅。
生齊讀:牛蠅,牛蠅。
生4:價錢,價錢。
生齊讀:價錢,價錢。
生5:慚愧,慚愧。
生齊讀:慚愧,慚愧。
師:后邊的同學稍等,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兩個字,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了嗎?
生6:都是豎心旁。
師:那你們猜一猜都帶有豎心旁這個詞語的意思和什么有關系?
生:跟心情。(個別學生說的)
師:和什么有關系?
生:心。
師:和我們的心情有關系。再來讀這個詞語。
生:慚愧 慚愧。
師:該誰了?
生7:和藹,和藹。
生齊讀:和藹,和藹。
生8:驅趕,驅趕。
生齊讀:驅趕,驅趕。
生9:戴嵩,戴嵩。
生齊讀:戴嵩,戴嵩。
生10 :拱手,拱手。
生齊讀:拱手,拱手。
師:有點兒小問題,來。請你來幫他糾正。
生11:拱手,拱手。
師:你再來讀一遍。
生10:拱手,拱手。
師:很有進步。一起再來讀讀。
生:拱手,拱手。
生12:濃墨涂抹,濃墨涂抹。
生齊讀:濃墨涂抹,濃墨涂抹。
生13:購買,購買。
生齊讀:購買,購買。
生14:跳起,跳起。
生齊讀:跳起,跳起。
生15:牛蠅,牛蠅。
生齊讀:牛蠅,牛蠅。
生16:價錢,價錢。
生齊讀:價錢,價錢。
師:好的,謝謝。這位同學再來把這個詞讀一遍,來。
生11:拱手,拱手。
師:我們一起再讀一遍。
生:拱手,拱手。
師:生詞大家讀準確了,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有一個句子讀得不太準。誰來讀讀這個句子?請你來吧!
生1:兩牛相斗的時候,全身的力氣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
師:請坐,請注意紅色的字。這個字在這里讀一聲“jiā”,請你跟我來讀,jiā。
生:jiā。
師:夾在。
生:夾在。
師: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
生: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
師:請你學著我的樣子把拼音標在它的上面,這樣再讀課文的時候就不會讀錯了。第五自然段。(生標拼音)
師: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看著大屏幕。兩牛相斗的時候,讀。
生:兩牛相斗的時候,全身的力氣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
師:難讀的句子我們也讀好了,相信課文也一定難不倒同學們,請這組同學開火車,一人讀一段。請哪組同學來,這組吧!來,其他同學認真聽。我幫你拿著,來讀吧。來。
生1:唐朝……。
師:請你把課題也讀上。
生1::21畫家和牧童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戴嵩。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師:好請坐。
生2:傳說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請他做畫。畫什么呢?戴嵩默思片刻,決定畫一副(第四聲)《斗牛圖》。他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圍觀的看了紛紛稱贊。
師:請你注意這個詞語,跟我來讀,“沉思片刻”。
生2:沉思片刻。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沉思片刻。
生:沉思片刻。
師:一幅(第二聲)《斗牛圖》。
生:一幅《斗牛圖》。
師:會了嗎?好請坐。第三段。
生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生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jiào)書先生贊揚道。
師:請你跟我讀,教(jiāo)書先生,來。
生4:教(jiāo)書先生。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教(jiāo)書先生。
生:教(jiāo)書先生。
師:第五段。
生5:“畫錯啦,畫錯!”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跟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了?”牧童指著畫上的牛,說: “這牛尾巴畫錯了。兩牛相斗的時候,全身的力氣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夾在后腿中間的。您畫的牛尾巴是翹起來的,那是牛為把軀干蚊蠅的樣子。您沒有見過兩牛相斗的情形吧?”
師:真棒!最后一段。
生6: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導。”
師:請坐。同學們把課文讀得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真了不起。相信對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一定的了解,請你自己再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告訴我們戴嵩是一位怎樣的畫家。讀吧,先讀。
生自己讀第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一說,請你來說。
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師:哎呀,這個句子真完整,請坐。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著名呢?請你來說。
生:就是特別有名的人。
師:非常好。
師:看,我們幫助它找了一個意思非常相近的詞語,就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了。說戴嵩著名,那戴嵩的話也一定非常高超,文中有一個描寫他作畫的句子,自己快來讀一讀吧。
生自己讀“他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這個句子中你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啊?有嗎?請你來。
生:我不知道“濃墨涂抹”是什么意思?
師:濃墨涂抹,還有嗎?
生:我不知道輕筆細描。
師:哦,是什么意思。這兩個詞語誰知道,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意思呀?
生1:“濃墨涂抹”是很濃的墨水涂上去,“輕筆細描”就是比較輕一點,在上頭描。
師:好,請坐,這兩個詞語呀是我國國畫中的繪畫技巧,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畫法。我們來欣賞一幅畫,請一位同學上臺來指一指哪里是“濃墨涂抹”,哪里是“輕筆細描”呢?請這位男同學。
師:這里是“濃墨涂抹”,哦,上面的,很好,請回。
師:現在你知道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嗎?
生:知道。
師:有時候啊,借助生動的畫面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個詞語,把它他們積累下來。“濃墨涂抹”,讀。
生:“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師:理解了詞語,相信讀課文的時候呀就有更深的體會了。自己再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戴嵩的畫技高超,自己讀吧。
生自己讀“他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誰想來讀一讀呀?請這位同學來讀吧。
生1:他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能說說你這次讀得感受,你說說他畫得怎么樣?
生1:我覺得他畫得很好看。
師:畫得非常好。他(老師停頓了一下)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師:通過我的朗讀,你有感覺到了什么,他畫得怎么樣?
生2:他畫得很用心。
師:是呀,他畫的很用心,很熟練。他畫的又快又好,真不愧是一位?
生:著名的畫家。
師:所以課文的第一段才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來觀賞。同學們拿起課文紙,再來讀讀第一段。唐朝,起。
生: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戴嵩。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師: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快到課文中去找一找,人們都稱贊了些什么,自己來讀一讀。
生自己讀人們稱贊的話。
師:誰來讀一讀,你找到了哪里?請你來。
生1: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好,請坐。還有嗎?請你來。
生2:“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師:好,請坐。誰能看著大屏幕,再來讀一讀兩個句子。請你來吧。
生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欣賞這幅絕妙之作呀?
生: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看,畫上的牛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相信你看到了這幅畫一定有更深的感受,帶著你的感受自己再來好好讀讀這兩個句子吧。自己讀,讀吧。
生自己讀。
師:看著這生動的畫面,我們不禁想起了剛剛戴嵩一會兒濃墨淡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這一幅絕妙之作,難怪圍觀的人看了都要情不自禁地夸贊他,誰來,誰來讀一讀?請你來。
生4:“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請你聽我來讀。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你能再讀一遍嗎?相信你能讀得更好,來。
生4:“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多有進步啊!請坐。誰還想來讀一讀?誰還敢來讀一讀?請你來。
生5:“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我聽出了你由衷地贊賞,還有想讀的同學嗎?誰來,請你來。
生6:“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哎呀,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稱贊了。孩子們,帶著你此時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這3個句子吧。圍觀的人看了……,開始。
生: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我們剛才讀得句子當中有三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呢,發現了嗎?看!你發現了,說一說。
生:夸贊,稱贊,贊揚。
師:真棒!真是個善于發現的孩子。請坐。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三個詞語吧,夸贊,讀。
生:夸贊夸贊,稱贊稱贊,贊揚贊揚。
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語言多么豐富呀!一個意思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把它們積累下來。夸贊夸贊,讀。
生:夸贊夸贊,稱贊稱贊,贊揚贊揚。
師:如果此時,你也是圍觀的人,看到這惟妙惟肖的畫作,你也情不自禁地想來夸贊夸贊,你會說些什么呢?先想一想。請你來說。
生1:我會說你畫得太棒了。
師:如果我就是戴嵩,你對著我要怎么來說呀?來。
生1:我就說你……。
師:把“我就說”三個字去掉,直接說你要夸贊的內容,來。
生1:你畫得太棒了。
師:說出了你由衷的感受,還有嗎?還有想夸的同學,來。
生2:您畫的這兩頭斗牛圖可真豐富。(學生都笑了)
師:有點兒小問題,你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小孩子,先起立,您畫的這兩頭牛不是說兩頭斗牛圖,明白了嗎?再說一遍。
生2:您畫的這兩頭牛可真豐富。
師:如果把“豐富”換成另外的詞就更好了。能換成什么詞?幫幫他。
生3:美妙。
師:可以。能換成什么詞?
生4:漂亮。
師:漂亮。孩子們,課文中商人和教書先生在夸贊的時候用上了“絕妙之作”這樣形容畫作精美的詞語,如果我們在夸的時候呀,也能用上累死的詞語,那我們的語言就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了。我來給大家推薦幾個詞語。先跟我來讀一讀。活靈活現。
生:活靈活現。
師:栩栩如生。
生:栩栩如生。
師:惟妙惟肖。
生:惟妙惟肖。
師:這三個課外詞語能幫助我們把句子說得生動呢!你想來試一試嗎?這樣吧,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座位上練一練,和同桌同學的互相說一說,一會兒我們找同學來說。開始吧。
生練習說。
師:誰想來說一說?請你來吧!
生1:您畫的兩頭牛真是活靈活現!
師:不僅說出了你的感受,還讓我們感到了那種感受,真了不起!來。
生2:您畫的斗牛圖真是栩栩如生!
師:是啊,說出了你的心聲。還有想夸贊的同學嗎?請你來。
生3:您畫的這幅斗牛圖真是栩栩如生呀!
師:一位小姑娘贊嘆道。還有嗎?請你來。
生4:您畫的牛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師:多了不起,用上了兩個積累的詞語呢!來。
生5:您畫的斗牛圖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yǔ yǔ)如生(臺下學生一片笑聲)栩栩(xǔ xǔ)如生,您畫的斗牛圖活靈活怪(笑聲),惟妙惟肖……
師:看清楚孩子,來,跟著我一起說。
生5:您畫的斗牛圖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看把積累的詞語用在我們的表達中,我們的語言就更生動了,多好呀,再來。
生6:您畫的斗牛圖真是惟妙惟肖。
師:真好,孩子們,如果能在你剛才說的句子的基礎上呀把我們剛才積累的三個意思相近的詞再用上就更好了。我夸贊道……我贊揚道……。誰再來試試。誰再來試試。來。
生7:我想……。您畫的牛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師:我……
生7:我夸贊道。
師:好,請坐。還有想說的同學嗎?請你來。
生8:“您畫的斗牛圖真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我稱贊道。
師:真棒。了不起。孩子們,看,這樣你也夸我也夸,大家七嘴八舌地都在夸贊,這樣夸就叫做“紛紛夸贊”,這足以證明戴嵩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畫家呀!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四個自然段,文中出現的一些詞語你還能把他們讀準確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吧!一個詞讀,你們平時讀幾遍?
生:2遍。
師:行,咱們一個詞讀2遍。來。
生:夸贊夸贊,稱贊稱贊,贊揚贊揚,(這個詞聽不清)絕妙之作絕妙之作,濃墨涂抹濃墨涂抹,輕筆細描輕筆細描。
師:后面的幾個詞語讀得不太整齊,再來一遍,咱們速度統一,來。絕妙之作絕妙之作,來。
生:絕妙之作絕妙之作,濃墨涂抹濃墨涂抹,輕筆細描輕筆細描。
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積累并且運用這些詞語。再來把這個詞讀一遍兒。
生:濃墨涂抹。
師:這個詞中的“抹”字時我們今天要學習寫的一個字。請你觀察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站位,說一說我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請你來。
生1:這個提手旁的一橫不能再橫中線上,那個末一的末的一橫要在橫中線上,第一橫不能在橫中線上。
師:他說出了這個字三橫的位置。觀察得很仔細。來。
生2:“抹”的旁邊的“末”這豎不能在橫中線上。
師:他要寫在豎中線的?
生2:旁邊。
師:右邊。還有嗎?
生3:旁邊的這個“末”那個豎不能頂天立地。
師:對了,雖然很長,但是不能頂天立地,上下都要留有空余。孩子們,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來寫寫這個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的字,提手旁請同學們注意,第一筆橫搖寫在左半格橫中線的上邊,二筆豎鉤要寫得長而直,但不要頂天立地,三筆提請同學們注意,它起筆的地方呀要比橫靠左一些,寫在橫中線的下面,右邊期末的“末”上橫長下橫短,和提手旁橫的位置一樣高,第二橫在橫中線上起筆,稍稍向右傾斜一點,豎要和提手旁的豎鉤一樣長,注意寫在豎中線的右邊,左邊撇右邊捺。好了,同學們,請你打開你的課文紙認真地在你的課文紙上把這個“抹”就寫一遍,注意寫字的姿勢。拿起鉛筆就寫一遍。
學生書寫“抹”字。
師巡視時的話。
師:寫到后邊的格里,注意寫字的姿勢。
師:寫完了嗎?不錯。
師:寫在課文紙第二頁,第二頁不是有課后的生字嗎?很好。
師:寫完了嗎?寫完的同學請你抬起頭來,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的字寫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問題?舉手說一說。請你幫著我拿著話筒,遞給那邊的同學,好嗎?來,遞給那邊的同學,舉手的同學,繼續舉著手,剛才看見你。對,這個字有什么問題嗎?
生1:他那個字就是那個睡倒了,往右邊睡倒了一點。
師:哦,往右邊倒了一點,整體的字形稍稍有點歪,是吧?還有嗎?那我們應該把這個豎寫得再直一些。還有嗎?來。
生2:我覺得他那個撇小一半。
師:撇對吧,要注意撇捺對稱是吧?
生3:他兩個豎要一樣長,但他右邊的豎有點長了。
師:吸取了剛才的經驗,相信同學們這一次再寫這個字一定能把這個字比剛才……好了,孩子,回來吧。一定能夠比剛才呀寫得更加得正確和美觀,好了,在這個字的旁邊再寫一遍。
學生再次書寫“抹”,師巡視。
師:寫完的同學,我們再來看這個字。這回是不是比剛才有進步多了?但是還是要注意右邊豎再長一點和左邊的豎鉤一樣長就更好了,但是很有進步,同學們,我們學習了“抹”字,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語,讀。
生:濃墨涂抹。
師:課文中還有2個帶有提手旁的字需要我們來寫呢!第一個是(拱)第二個是(擠),如果你能用上剛才寫字的方法,認真地來書寫,你的字一定能夠工整和美觀,寫一寫。把“擠”和“拱”各寫一遍。
生書寫:擠、拱。
師:寫完的同學請你坐好了。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同學寫的字,是不是寫得非常有進步呀?
生:是。
師:孩子們,用上我們的寫字方法我們的字就一定能寫得工整又美觀了,這節課通過讀書我們認識了著名的畫家?
生:戴嵩。
師:課題是《畫家和牧童》,小牧童是如何看待戴嵩的這幅畫的呢?戴嵩的畫技,戴嵩的著名又僅僅體現在畫技高超上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下課。
生:(起立)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謝謝我們春暉班的孩子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