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學實錄反思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總的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游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時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如果課文有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律,為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致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著誰與誰,它們在干什么等引導問題。然后,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詞句,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恰當的語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像。他們在說話時,小鴨子既懂禮貌,請興奮懇切的神態,鴨語重心長的樣子。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讓學生自己扮演小鴨子和鴨,戴上頭飾進行藝術再創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明白事理,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讓學生在說與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嘗到成功的喜悅。可分兩步進行:
(一)課文內容再現。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話內容,同桌自由練習,然后選最好的一對,戴上頭飾,在前臺表演,要讓這些表演者演出課文中已寫出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演出課文中沒寫出的內容,如開始,小鴨子是怎么想的?游泳回來后又是怎么說的?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體驗,去感受,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感。
(二)課文內容的擴展。在表演完課文內容后,為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仿照課文對話的形式。想像小鴨子學會了游泳后會對說些什么?又會怎么說?通過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認識和體驗的升華。
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通過這一課的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主動探究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學習拼音、認識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加之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教學時,那些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容易走神;但當兩人面對面合作時,學生就有一種被關注,被重視的感覺,他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興趣更濃。
二、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一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因此,我拋開一些死板的課堂紀律,讓學生通過合作動口、動手、動腦。在口語交際中更離不開主動探究的形式。一個班四、五十人,每個學生說一句,一節課的時間可能就差不多了。主動探究可將幾個人的學習時間擴展到全班范圍內,給每個孩子說的機會和權利。這時主動探究就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學生人力資源,讓孩子們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既當聽眾又當演說家,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主動探究,有效地體現了面向每個學生的教學原則。
在課堂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給學生一次表現的機會,很多學生舉手了,他們都想參與。但能回答問題或能表現自己的學生只有一人或幾個。
四、主動探究,較好地發揮了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
學生能力的評價不能只進行書面測試,在過程性的評價中,教師一個人很難完成對全班同學的聽、說、讀能力的評價。而主動探究可以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進行自評、互評。
總之,主動探究在教學中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尊重他人,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它是一種便于操作、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方式。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