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課堂實錄
長城的課堂實錄片斷及反思
了解長城的結構,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及設計的巧妙
師:細讀第二段,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
生: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臺.
師:(課件出示長城側面圖)老師有一幅長城的近照,誰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
生1指著圖片給大家介紹了長城的城墻,射口和了望口,但指錯了射口和了望口的位置.
生2:我想對生1提個意見.我覺得射口和了望口的位置應該換一下.
我請他走上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下面的學生紛紛對他的看法表示贊同,但生1及小部分學生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師: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生1:因為書上說是方形的了望口,所以下面方形的洞口應該是了望口.
生2:書上講的是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說明了望口和射口都是方形的.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了望口是在上面.
生3:我去過長城,導游就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射口在下面,了望口在上面.
師:同學們能從書上找理由,會讀書!能聯系生活去理解,也是會讀書的表現!但你們知道他們的作用嗎
生:打仗時用來了望和射擊用的.
師:怎樣做才能減少傷亡呢 (學生恍然大悟)
生1:我知道了.當敵人進攻時,士兵可以躲在城墻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進行還擊;當敵人還沒有進攻時,可以上面的了望口進行清晰地觀察.這樣既避免了傷亡,又能及時了解敵情.
生4:我補充一下.敵人沒有進攻時,士兵站在了望口,隊伍排得很整齊,還可以起到嚇唬敵人的作用.
生5: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書上說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為什么不把長城全部筑成城臺 這樣不是更安全嗎 (部分學生也期待這個問題)
師:長城有多長
生:一萬三千多里.
師:如果都筑成城臺,還需要多少條石
生:我知道了.這樣可以節省石料.況且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不影響打仗時士兵的休息.
師:這樣巧妙的設計,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你想說什么
生6:長城太偉大了!
生7:我想到了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他們太了不起了!
生8:古代勞動人民真是太聰明了!
師:是啊,我們怎能不睹物思人呢 我們怎能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呢 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八達嶺長城的哪些資料
生介紹了八達嶺長城的歷史,傳說.
師展示課件中的課外資料,請生閱讀.說說自己的感受.生分別談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智慧.
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借助圖片直接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在設計本環節的意圖.我沒有想到學生會指錯射口和了望口的位置.本以為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成了學生爭論的焦點.我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圖片及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課文研讀感受來解決這個問題,使課堂感悟更快,更自然,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也是自己認為處理得比較恰當的一個環節.重視學生的感悟,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獲.教師的點撥應在學生的疑難之處,才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