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精選14篇)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
執教 成都市實驗小學 李紅
一、教學準備
全班54名學生分成9個小組,老師準備小黑板用于展示思考題。 二、 教學過程
師:孩子們,今天咱們學習的課文是什么呢?
生:《陶罐和鐵罐》。
師:非常好。請翻開課本第132頁。(板書)陶罐和鐵罐
生:(翻書,小聲讀)陶罐和鐵罐。
師:一齊來讀讀課題,仔細看看,課題中有個什么標記?
生:(齊讀)陶罐和鐵罐。
師:課題中有什么?
生:小“★”號。
師:說明┅┅
生:這是篇自讀課文。
師:很好。學習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誰能告訴老師,咱們應用什么方法來學習這23課?
生:(學生舉手)結合課后思考題學習。
師:(點頭示意回答正確,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一齊大聲說。
生:結合課后思考題學習。
師:真能干!(出示展示思考題的小黑板,分別請三位孩子讀思考題)
下面,老師想請三位同學給我們大家讀一下這三道題。誰最勇敢,先來試試?
(學生紛紛舉手)
師:請你。
生:第一題是這樣的:⑴鐵罐是怎樣悉落陶罐的?它為什么看不起陶罐?
師:很流暢,請坐。下一位?你來。
生:我來給大家讀⑵題: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真棒,聲音響亮,一會兒學習時認真思考,最后一題誰來?好,你來吧!
生:⑶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師:請坐。孩子們明確了3道思考題。下面就用5分鐘時間自己快速小聲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找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開始吧!
(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師巡視,輔助學習)
師:老師發現,孩子們在學習時都很認真,現在就請孩子們對這些問題做個小匯報。
(手指黑板)
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它為什么看不起陶罐?
生:我理解“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話數落別人的短處。鐵罐是這樣奚落陶罐的:它說陶罐是懦弱的東西,問陶罐敢不敢碰它,還惱怒地叫到“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我給大家讀一讀(略帶語氣)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歉虛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第六自然段:“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師:說得真好,讀得也很棒!大家鼓勵他。
(自由發言)
生:我要補充ⅹⅹ的意見。“奚落”也會使人難堪。另外在第8自然段鐵罐也在奚落陶罐。我也給大家讀一讀。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生鼓掌)
師:孩子們都說得很好,現在,就請大家同桌的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鐵罐奚落陶罐這部分。一會兒我們來看看誰讀得最好!
(學生興致勃勃,聲情并貌)
師:好了,現在讓我們來聽一聽陶罐和鐵罐的對話。
生①:“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生②:“不敢,鐵罐兄弟。”
生①:“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生②:“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們生來就是給人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生①:“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生②:“何必這樣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①:“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厲害,我們的師:哦,鐵罐真陶罐呢?
生:它很歉虛。我給大家讀一讀:“不敢,鐵罐兄弟!”
生:很友善。我也來讀讀:“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講道理,自尊心很強。因為它在說盛東西方面并不比鐵罐差。
生:鐵罐傲慢,看不起別人,我不喜歡它。陶罐友好、溫柔,我喜歡它。
師:孩子們說得都很好。那么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仔細動腦筋,先用一根線將語言穿起來,再舉手告訴大家。
生:因為它只看到自己長處。
生:我補充,它只看到自己堅硬的長處。
生:它認為陶罐容易碎。
生:它覺得自己很厲害,可以碰壞陶罐。
師:哦!帶著這樣一種偏面心態,鐵罐如此傲慢,但事隔多年以后,兩只罐子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師:(板書)陶罐 鐵罐 埋在地下多年以后
生:陶罐和當年一樣光潔、樸素、美觀,鐵罐氧化不見了。
師:誰知道什么叫“氧化”?
生:是鐵和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師:真能干!
生:多年以后,陶罐依舊和以前一樣美麗,而鐵罐卻因為化學反應消失了。
生:老師,我覺得這部分也可看出陶罐可愛,友善,心胸開闊!
師:說說看。
生:當人們把陶罐掘出來欣賞它,夸獎它時,它卻想到了身邊的鐵罐兄弟,讓人們趕快把它也掘出來。我來給大家讀讀這句話:“謝謝你們,我的兄弟鐵胱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也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師:讀得真好,分析得也很棒!以前鐵罐看不起陶罐,還經常奚落陶罐,但陶罐不和鐵罐計較,它很善良,對鐵罐很友好!
師:(板書)完好如初 氧化不存在
生:小聲說:“完好如初,氧化。”
師:很多年以前,國王御廚里的兩只罐子發生了這種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故事,孩子們在仔細學習,分角色朗讀之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吧!
生:我覺得我們不應該象鐵罐那樣驕傲,只看到自己的優點。
生:我們要學習陶罐寬大的心胸,團結友愛。
生:要關心別人,講道理。
生:要看到別人長處,正視自己短處。
師:短短的一則寓言,孩子們體會到了這么多,真能干!正如孩子們所說:我們應該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板書):要看到別人長處
正視自己的短處
師:剛才老師聽了孩子們有感情的句、段精彩片斷朗讀,現在咱們來對全文分角色朗讀。
愿意扮演鐵罐的同學請舉手。(孩子舉手)
愿意扮演陶罐的同學請起立。(孩子起立)
那么,剩下的同學就和老師一起讀敘述部分。
〖開始朗讀。〗
師:孩子們讀得真棒!自己鼓勵!下課。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2
小學語文第七冊其中一篇課外閱讀課《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學這則寓言,我們采取語文活動課的形式采進行。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不口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怎樣才能把這則寓言的寓意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使他們在學習、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采用話劇的手法把這則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現出來,讓學生看后有身臨其境之感從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開門見山:講臺正中是公正人(老師),左邊是陶罐的扮演者,右邊是鐵罐的扮演者,他們頭上分別帶著涂上彩色花紋的陶罐和鐵罐的頭飾
(陶罐的神情是謙虛的,而鐵罐表現出來的是一副驕傲的樣子)。兩旁坐著熱情的觀眾。
第一幕:鐵罐奚落陶罐
老師開場白: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鐵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傲慢地問)
陶罐:“不敢,鐵罐兄弟。” (謙虛地回答)
老師: “鐵罐為什么敢這樣問陶罐?”
觀眾(1):“因為鐵罐堅固,不怕碰撞,這也是鐵罐的優越性。”
觀眾(2) :“鐵罐認為陶罐經不起它的碰撞才敢這樣問。”
鐵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輕蔑的神氣)
陶罐:“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爭辯說)我們生來就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鐵罐:“住嘴” (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過不了幾天,你就會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 (氣勢洶洶)
陶罐:“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顏悅色)
鐵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師:“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來越傲慢無理?”
觀眾(3):“鐵罐自以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說話尖刻,不尊重別人,更是沒有正確評價自己。”
老師:“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觀眾(4):“陶罐‘爭辯’,說明陶罐謙虛并不是懦弱。我們應發揮自己的作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不能比長處斗自大。”
老師:“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什么?”
觀眾(5):“鐵罐蠻橫無理,充分暴露了鐵罐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別人長處的缺點。而陶罐謙虛但不懦弱,對鐵罐的不講道理,陶罐不再理會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變化
老師: (有感情地對白)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 只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渣滓和塵土。
(陶罐和鐵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鐵罐的變化
老師: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人們來到這里,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只陶罐。 (用 手拍拍陶罐)
觀眾(6) : “喲,這里頭有一只罐子!” (表情驚訝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來,彎著身子。)
觀眾(?) :“真的,一只陶罐?” (高興得大聲叫起來)
老師: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凈,和它當年在御廚的時候一樣光潔、樸 素、美觀。 (老師表演)
觀眾(8) : “多美的陶罐!” “小心點,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的。 ”
陶罐: (站起身) “謝謝你們!” (興奮地說) “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 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
老師: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無影無蹤(鐵罐取下頭飾,回到觀眾席)。
老師: “人們為什么會找不到鐵罐?”
觀眾(9) : “鐵罐雖然不怕碰撞,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隨著天氣的變化,被氧化了。連痕跡都找不到了。”
老師:“在這里。鐵罐的下場和陶罐不朽的文物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師總結: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經表演完畢,在此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扮演陶罐、鐵罐的同學和部分觀眾的表演表示感謝,他們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這時,同學們都熱烈討論,互相談自己的感受。)
大家認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比人優越。也沒有理由驕傲。比不上別人也不要消沉,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社會作貢獻……。
(請陶罐、鐵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學談體會。)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個謙虛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 但在實際中我可不是一個謙虛的人……。
鐵罐扮演者:“我是一個驕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鐵罐的扮演者。從這個角色中我感受到鐵罐因為看不起別人的長處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得了個可悲的下場.希望自己在學習中不重蹈鐵罐的覆轍……。”
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
老師: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課,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談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談改正的方向……收到預期的效果。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3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寓言的理解
重難點:關鍵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陶罐和鐵罐》設計思路
學習寓言既是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語言,又是讓學生懂得課文蘊含的道理。本設計分兩大板塊組織教學,第一板塊(即陶罐和鐵罐當年在國王御廚里的情景)讓學生在讀、思、議、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點,探究鐵罐驕傲的本質。第二板塊(即許多年代以后的情況)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和質疑問難中感悟出它們各自另一個方面的特點。最后,聯系學過的類似課文,使學生在知識的牽移與整合過程中悟出本課所蘊含的道理。
課堂教學實錄
陶罐和鐵罐
一、揭示課題,弄清陶罐和鐵罐的特點。
1、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談話導入各自特點。
(1)同學們看,這是一只——(陶罐),這是一只——(鐵罐),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說能裝東西。) (2)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裝東西,你會選擇哪一種呢?為什么?
生1:我會選擇陶罐,因為鐵罐容易生銹。
生2:我會選擇鐵罐,因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陶罐易碎,不生銹;鐵罐堅硬,易生銹。根據板書,師引導同學們說,它們各有——長處,各有——短處]
(3)相機解釋鐵為什么會生銹呢?結合理解課文最后出現的一個詞“氧化”。
a、生說。b、師補充理解:因為鐵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粉末狀物質,即我們所看到的鐵銹。鐵生成銹,也就是說鐵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了。因此,課文最后出現的一個詞是“氧化”,你們理解這個詞了嗎?
* 導入:這就是當年存放在國王御廚里的兩只罐子,它們本該和睦相處,共同為國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們想象的這樣。那么,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悟人物形象特點。
1、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并弄清這一段與2-8自然段的關系。
讀后,師出示“御廚”、“奚落”詞語。通過課前預習,你們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說“御廚”就是與皇帝有關的廚房。 生說“奚落”就是用尖刻話數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師引導:在本課文指什么呢?
生:指鐵罐說陶罐的短處。
師: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陶罐和鐵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請找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生: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師板書這句話: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同學們思考一下,課文哪些段落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呢?
生說:2—8自然段。
師:第一自然段與2—8自然段是什么關系呢?
生:是總寫與具體寫的關系。
師:這一部分內容該用什么方式朗讀好呢?
生:分角色朗讀。
2、指明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內容。
生讀。
師生評價。
3、圖文對照,感受人物形象特點。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描述來觀察書中插圖,判斷一下,哪是陶罐,哪是鐵罐?你是怎么樣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小組長安排好記錄員、匯報員)小組匯報。 生1: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左邊的是鐵罐,右邊的是陶罐。因為陶罐是微笑的,而鐵罐是一副很驕傲,瞧不起人的姿態。生2:我們組有補充,左邊的鐵罐眉毛都豎起來了,嘴巴也翹起來了,顯然是惱怒了。師相機指點:這兩位同學都是從人物的什么方面來觀察的?(生說神態。) 生3:鐵罐是白色的,鐵罐薄、柄大;而陶罐厚、柄小。 生4:…… 4、畫出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通過讀、演,再現人物形象。 (1)請畫出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生畫詞語: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小黑板出示這些詞語] (2)你們能把這些神態表現出來嗎?(要求:可表演,也可帶著那樣的神態去讀人物所說的話。) 生1:我想表現出“惱怒”的樣子。于是厲聲讀到“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
生2:我想表現陶罐的謙虛,于是他放慢速度,小聲讀到“不敢,鐵罐兄弟……”
生3:我來表演“輕蔑”的神態,并把它讀出來。(生先表演,后朗讀。)
生4:帶著傲慢的語氣讀“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生5:他讀得不夠好,“傲慢”的語氣不夠,我來讀這一句……
生6:我會表演“傲慢”的神態。(生即興表演,斜視著眼睛,翹著嘴,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生7:我想表現出惱怒的樣子。(生作十分氣憤、發怒狀)
(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表演得活靈活現,讀得有聲有色。]
5、我們再把這一部分內容分角色朗讀,注意人物的神態和說話的語氣。
生分角色朗讀。
師生評價。
6、鼓勵質疑,探究鐵罐驕傲的本質。
師:我們知道,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生讀黑板板書的那句話。(即: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師:請你們把這句話再讀讀,看看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問: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答:因為陶罐容易打碎,而鐵罐很堅硬,所以鐵罐看不起陶罐。
生答:因為鐵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沒看到自己的短處……
師相機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句式來練說。
生說:鐵罐之所以瞧不起陶罐,是因為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沒看到自己的短處。
生說:……
[師總結:在這里,鐵罐看到的只是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沒有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
過渡: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經歷了許多年的風風雨雨,陶罐和鐵罐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們讀這部分內容。
師:這部分內容從哪到哪?
生:從第9自然段到最后。
三、學習第一部分,讀懂許多年以后鐵罐和陶罐各自呈現出來的特點。
1、生自讀第二部分內容。
2、讀后思考:許多年代過去了,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請找出文中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1:讀課文第14自然段。
生2: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許多年代過去,陶罐:光潔、樸素、美麗。鐵罐:無影無蹤、完全氧化。
師總結:這是它們最后的結局,從最后的結局看,鐵罐暴露了它的——(生說短處);陶罐顯示了它的——(生說長處)。
3、黑板出示這一部分生詞,指名認讀。
4、鼓勵學生對這部分內容質疑,解疑。
師:讀了這部分內容,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問:鐵罐瞧不起陶罐,陶罐為什么要關心它,叫人們把它它掘起來呢?
生答:因為陶罐說過,要和鐵罐和睦相處。
生答:說明陶罐大度,不和它計較。
…….
生問:“流逝”是什么意思?
生答: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生問:“渣滓”是什么意思?
生答:精華取出后的剩余物。
師舉例說明,如甘蔗吃完了,把什么吐出來?(生說渣滓)
生問:“陶罐”為什么沒打碎?
生答:因為書上寫了,上面堆積了厚厚的渣滓。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師:課文學到這兒,你能根據黑板板書內容,說說課文敘述順序及文章主要內容嗎?
2、說課文敘述順序。(先寫當年它們在國王御廚里的情景,然后寫許多年后發生的變化。)
3、生說文章主要內容。(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認為自己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仍然樸素、美麗、光潔,而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
五、聯系學過的類似課文,理解本課寓意。
師:這篇課文中的鐵罐很像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誰呢?
1、生說:像孔雀。
你能復述《驕傲的孔雀》這篇課文嗎?(生復述課文內容)
2、生說:像駱駝和羊。
《駱駝和羊》講什么呢?(生復述課文內容)
3、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
(生說,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1:要謙虛,不要驕傲。
生2:不能只看自己的長處,也要看自己的短處。
生3:看問題要完整,既要看一個人的長處,又要看一個人的短處。(師糾正:“完整”一詞改為“全面”,并將這句話板書。)
生4: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
生5:看別人的短處,也要看別人的長處。
六、拓展,明辨是非
1、生活中有沒有像鐵罐這樣驕傲和這樣片面看問題的人呢?他們做得對嗎?應該怎樣做?
2、生結合實際說。
板書設計:
19 陶罐和鐵罐
易碎 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生銹
不生銹 堅硬
許多年以后……
光潔 完全氧化
樸素 無影無蹤
美麗
要全面看問題,既要看到一個人的長處,又要看一個人的短處。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理應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學習,教師不必有過多的引導與課堂設計。然而,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這是所有寓言類課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所感悟的只是點點表面現象。另外,學會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是這一篇課文所在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同學們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非常薄弱,一是由于他們年齡的認知特點所限制;二是由于這種訓練也是剛剛起步;三是他們對概括文章的方法積累不夠。因此,既要突出學習重點,又要突破學習上的難點,就必須要教師一番苦心設計與引導。
實踐證明,我的設計與引導是成功的,達到了一種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水到渠成般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也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課的氛圍是輕松的,愉快的,充滿激情和思考的。反思這堂課的教學歷程,有幾點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塊教學,化繁為簡。
將課文分成兩大板塊組織教學,(一塊是陶罐和鐵罐當年在國王御廚里的情景;一塊是許多年以后的情況。)這兩大板塊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采取分塊學習,便于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把握每部分課文內容,避免了學生在篇幅較長的課文中理不清頭緒,抓不住要害的缺點。老師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設計一個綱領性問題,學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內容。每一部分內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兩大板塊的教學側重、方法不同。
兩大板塊中,側重第一板塊的教學,主要通過讀、思、議、演來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探究鐵罐驕傲的本質。尤其側重讀的訓練,要“讀”占鰲頭。讀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塊,主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讀懂這部分課文中它們所呈現出來的特點。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在讀書中學會思考的習慣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會知識的遷移、整合和 運用
為讓學生能準確地悟出本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讓他們復述學過的類似的課文。(主要有《驕傲的孔雀》、《駱駝和羊》)他們會把從這篇課文中獲得的道理,通過遷移和整合,順理成章地揭示出本課所蘊含的道理。最后,讓他們結合實際說說生活中像鐵罐一樣的人和事,從而把語文和生活聯系起來,體現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
四、采取多種方式理解詞語。
學習語文,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本課有許多詞語需要同學們去理解去積累。對詞語的理解,有的則是可以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把它表達出來,而有的詞語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的要借助畫面來理解,有的借助表演來理解……在本課教學中,我也是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
(1)聯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2)通過表演或朗讀理解人物神態的詞語。如“輕蔑”、“傲慢”、“惱怒”。
(3)通過查閱資料理解“御廚”。
(4)通過舉例說明理解“渣滓”。
(5)通過換一種說法理解“氧化”,即生銹。
總之,這一堂課成功的地方比較多,但也有小小的不足。有幾個突發出現的課堂細節我沒處理好,這也提醒我以后課前準備要更充分,備課更細致,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4
教研組要開課了,臨時通知,準備匆忙,請各位同行多多指導,提出寶貴意見,對教案作出修改,在下不甚受恩感激。
陶罐 和 鐵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6個生字,會讀“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并論、和睦相處、理會”等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9自然段。結合生活實際和聯系上下文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目標:體會陶罐和鐵罐看待人和事物的不同情感、態度。
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受陶罐和鐵罐的形象。
3、通過自由讀、同桌讀、師生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來表現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態度。
4、抓重點詞、句體會陶罐和鐵罐的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教學難點: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體會陶罐的謙虛卻不軟弱,并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陶罐和鐵罐的對話,讀出不同的語氣與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國王的御廚里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一聽嗎?
2、這是一個發生在誰和誰之間的故事? (陶罐和鐵罐)
3、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這兩個罐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學生自瀆自悟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1)把字詞讀準,句子讀通。2)讀出不同人物的感受。3)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闖詞語關,檢查朗讀情況,出示下列詞語:
謙虛 懦弱 輕蔑 爭辯 惱怒 荒涼 捧起 吵嘴
相提并論 和睦相處 無影無蹤 陶罐 奚xī落
三、研讀課文對話,讀出不同感受
1、讀課文,把鐵罐和陶罐的對話找出來,作上不同的記號!
2、全班討論,教師指導朗讀。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不敢,鐵罐兄弟。”
提問: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你能讀得更加形象嗎?從他們的朗讀中,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齊讀
教師板書:鐵罐 傲慢
3、面對鐵罐的傲慢,陶罐是怎么做的?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不敢,鐵罐兄弟。”
4、鐵罐常常奚落它,還怎么樣奚落?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是怎么做的呢 ?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不敢,鐵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分角色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
句子闖關,男女聲讀、指名讀、分組讀,老師或同學評議。
四、教師小結
聽了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鐵罐,這又是一個怎樣的陶罐?填空:
( )的鐵罐
( )的陶罐
教師板書:
陶罐
謙虛
有禮貌
五、小練筆
1、面對自始至終謙虛大度的陶罐,面對傲慢輕蔑怒不可遏的陶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多媒體出示:
①我想對陶罐說:
②我想對鐵罐說:
③我想對自己說:
④我想對人們說:
2、反饋交流。
附:板書設計
27 陶罐和鐵罐
陶罐 鐵罐
謙虛 傲慢
有禮貌 輕蔑(miè)的神氣
樸素 惱羞成怒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態度與價值觀: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本課教學難點是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預習,那你們能認出這兩只罐子嗎?說說誰是陶罐誰是鐵罐?(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畫出陶罐和鐵罐)
師:在現實生活中這兩只罐子各有什么特點呢?
生:陶罐易碎,鐵罐堅硬,教師隨機在兩個罐子里板書。
師:這兩個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個傲慢無理,一個謙虛禮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27課《陶罐和鐵罐》。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一會老師要檢查生字認讀的情況。
師:讀好了嗎?老師看到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現在請同學們來認讀老師所出示的生字,詞。
師:同學們認讀得非常好,看來生字是難不倒我們大家的,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把陶罐和鐵罐的話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好嗎?老師看誰的動作快,開始了。
三、品讀課文
師:畫好了嗎?老師看到同學們邊讀邊畫,做得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對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師:讀完了嗎?哪位同學告訴大家你讀了對話都讀懂了什么?
生:不要驕傲,要學習陶罐一樣謙虛……
師:好了,同學們知道了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
師:哪位同學能結合上下文,談一談你對奚落這個詞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師:我們理解了這個詞,通過讀對話,你還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說說還想知道什么?
生:為什么鐵罐那么驕傲……
師:老師聽了同學們的問題,知道同學們對這幾個問題比較感興趣。
鐵罐為什么要奚落陶罐?
鐵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師:那我們就來逐個解決以上的問題。
匯報:
1鐵罐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鐵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對鐵罐說了哪幾句話?說這句話時是用什么語氣的?誰來用這樣的語氣來讀讀。
3鐵罐奚落陶罐還有哪句呢?這時候又是什么態度呢?哪位同學帶著輕蔑的樣子來讀讀。老師也想來讀讀,你們來給老師做旁白好嗎?師范讀
4再找找看還有哪些是描寫鐵罐奚落陶罐的?鐵罐從開始的傲慢到輕蔑再到惱怒,誰再來讀讀鐵罐惱怒的句子。
5鐵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經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寫鐵罐狂妄自大的語句,誰來模仿狂妄自大的語氣來讀讀。
6我們對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態度又如何呢?學習前面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語句來讀一讀好嗎?
7找到了嗎?誰愿意來告訴大家。生答。這一句能體現陶罐的什么態度呢?
8我確實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確實更能顯出自己的態度。
9你認為陶罐懦弱嗎?哪個詞能證明它不懦弱。(爭辯)現在請同桌互讀對話,老師想請同學到臺上來讀。然后大家來給評評讀得怎么樣?
10這兩只罐子的結果如何能,快來讀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們最終如何呢?
四、總結
1、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課文,課文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2、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與人之間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學會全面看問題。
五、作業
同學們聯系課文,嘗試著自己來編一則寓言故事。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6
一
【知識要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2.分角色朗讀課文。
【雙基同步訓練】
一、讀讀寫寫。
jiāo àonuò xī miè
( ) ( )弱( )落輕( )
nǎoxiū chǐ shì fù
( )怒( ) 流( ) ( )滅
二、多音字組詞。
chǔ( ) shèng( ) xīng( )
處 盛 興
chù( ) chéng( ) xìng( )
liáng( ) pū( ) háo( )
量 鋪 號
liàng( ) pù( ) hào( )
shǔ( ) zhǎng( ) cān( ) céng( )
數 長 參 曾
shù( ) cháng( ) shēn( ) zēng( )
三、讀課文,回答問題。
(1)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提示:從課文中鐵罐的4段話去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么變化?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一比,組成詞語。
驕( ) 虛( ) 惱( ) 奚( )
橋( ) 慮( ) 腦( ) 溪( )
六、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驕傲—— 懦弱—— 惱怒——
輕蔑—— 羞恥—— 美觀——
七、讀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樣子,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字(詞)。
例:一塊(板)
一扇( ) 一頂( ) 一門( ) 一列( ) 一擔( )
一棵( ) 一場( ) 一團( ) 一陣( ) 一顆( )
九、講解下列詞語。
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謙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輕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惱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提并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睦相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新能力訓練】
一、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謙虛—— 羞恥—— 樸素——
懦弱—— 覆滅—— 興奮——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從________可知鐵罐看不起陶罐,鐵罐瞧不起陶罐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許多年過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而鐵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踐能力訓練】
表演活動:利用活動課時間,表演《陶罐和鐵罐》的課本劇。
二
答案:
一、御廚 羞恥 奚落 樸素 和睦相處
二、謙虛 堅強 重視 熱鬧
三、驕傲 軟弱 輕視 理睬
四、相提并論和睦相處 無影無蹤 翻來覆去
五、1、厚厚的 2、謙虛的 3、驕傲的
六、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三
一、 用“√”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奚落(xī xì ) 懦弱(nuò rǔ) 惱怒(nǎo lǎo)
掘開(jiē jué) 覆滅(fú fù) 謙虛(xī xū)
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
( )的場地 ( )的宮殿 ( )的東西
( )的渣滓 ( )的塵土 ( )的兄弟
三、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四、陶罐和鐵罐有什么不同?它們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么道理?
五、課外趣題
試補老虎詩
有個人讀書很不認真,卻還愛在人前賣弄學問。一次,大家在談詩,他當眾夸口說:“我讀的古詩很多,最欣賞一首詠老虎的詩,那首寫得好極了,短短四句,就把老虎寫活了。”眾人要求他能背給大家聽,那個人咳嗽一番,說:“頭一句是什么的虎,第二句嘛,是什么什么地舞。”眾人又說:“你既然忘了一、二句,就念念三、四句吧。”那人仰頭望天,想了好一會兒,說:“第三句實在忘了,好像是嘯聲震什么。”他搔搔頭皮,朝眾人一笑,說:“好在第四句我記得真真切切。”大家迫不及待地說:“你就快說第四句,哪怕只一句,我們也見識見識。”那人一拍手,說:“對了,第四句是驚什么什么的意思。”大家失望極了。
請你把這四句詩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虎,_____________________舞。
嘯聲震_____________________,驚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吊睛白額跳跳踉踉山谷落巖上土)
你認為這是一首好詩嗎?為什么?
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驕傲、傲慢”等13個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2、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準備】
1、陶罐、鐵罐的圖片
2、幻燈片
3、課文的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言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離不開童話,同學們都很喜愛讀童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童話,關于陶罐和鐵罐的故事,有興趣嗎?(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陶”“罐”“鐵”三個字。
請大家齊讀課題
這就是陶罐的圖片,這就是鐵罐的圖片(粘貼)
下面就請同學們聽錄音帶中的故事,邊聽邊想,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
(板書:謙虛,驕傲)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陶罐的謙虛,哪些語句又體現了鐵罐的驕傲?
(學習匯報,讀文中語句)
2、指名讀句子,(出示幻燈片)回答問題。
第一組:a、“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3、出示句子“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① 師:由于陶罐說得有道理,鐵罐惱羞成怒了,生氣時怎么說話?(聲高氣粗)
② 指名讀,你聽出哪些詞同學重讀了嗎?此時的鐵罐還只是驕傲嗎?(板書:無禮)
③ 誰愿意讀讀?讀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 陶罐聽了鐵罐無禮的話后,是如何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① 自讀這句,體會出什么?(板書:寬容)
② 誰來讀讀這句話?
③ “有什么可吵的呢?”表達了什么意思?如果把它變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
齊讀這句話。
④ 陶罐都已經這樣說了,而鐵罐收斂了嗎?文中是怎樣寫的?
b、“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
提問:
① 讀這兩句時語氣一樣嗎?
② 讀時能變換語調嗎?
(不能。a句語調上揚,有挑釁的意味。傲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b句語氣自然平穩。謙虛:虛心,不自滿。)
③ 誰愿意讀一讀。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b、“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ⅰ、小組內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兩句。
ⅱ、學習匯報,評價
ⅲ、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出“鐵罐的驕傲”的?(輕蔑)
“輕蔑”是什么意思?“輕蔑”是一種什么樣的神態?兩個“懦弱”在讀時語氣相同嗎?為什么?
ⅳ、找兩位同學對著讀
ⅴ、指名讀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細看標點,想想怎么讀,再讀。
ⅵ、過渡:許多年以后,當陶罐被挖出來時,它說的第二句話是什么?誰來讀一讀。你體會出什么?(友善、寬容)
三、(去掉四部分對話的提示語)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
2、指名同位讀。
3、分男女生讀。
四、談收獲
思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要謙虛,不要驕傲
2、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
3、驕傲的人下場是可悲的
五、作業:
1、請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小組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8
之三
設計人:陳小青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2、 聯系已學課文和生活經驗加深對寓言的理解。
3、 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具準備:陶罐和鐵罐各一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師講臺上擺的是什么?板書(陶罐和鐵罐)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學在這兩個罐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3、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邊聽錄音,邊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發言。
3、師歸納。
國王的御廚里有一只陶罐和鐵罐,鐵罐仗著自己堅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從廢墟里挖出來依舊精美,而鐵罐卻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了。
三、學習1——9自然段了解陶罐與鐵罐的性格特點。
1、聽1——9自然段的錄音思考:這幾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鐵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書:奚落
2、哪一位同學來說一說“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話數說別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3、這幾個自然段也就是常講鐵罐常常用尖刻的話數說陶罐的短處。
4、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處是什么?鐵罐又是憑什么來奚落陶罐的?
② 鐵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話數說陶罐的短處(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③ 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請同學們邊讀就邊把有關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5、生回答老師的問題
6、小黑板出示對話,體會各自態度。
①“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陶罐一開口就是“你敢碰我嗎?”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沒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稱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說明它有沒有禮貌?<沒有>。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一個能夠體現鐵罐態度的詞來。<傲慢>。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理,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不敢,鐵罐兄弟”。陶罐有沒有生氣?<沒有>。它不但沒有生氣,還很禮貌地稱呼它為兄弟,并承認自己不敢碰它,說明陶罐怎么樣?<很謙虛>。
②請同學們自學后面的句子,看看這些句子體現了陶罐和鐵罐怎樣的態度?鐵罐:傲慢、狂妄 陶罐:謙虛、忍讓、不驕傲不自卑
③請同學們看到書101頁的插圖,看一看,哪個罐子是陶罐,哪個是鐵罐,為什么呢?
7、指導朗讀1——9自然段。
①通過1——9片段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性格特點,鐵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謙虛、忍讓、不驕傲不自卑。我們就來分角色把1——9自然段讀一讀。
②注意:讀的時候要讀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讀出陶罐的謙虛。
③分角色朗讀:男生讀鐵罐說的話,女生讀陶罐說的話。敘述的語句就由老師朗讀。
④請兩位同學把剛才讀的內容演一演。
四、總結1——9段、學習10——17自然段。
鐵罐自以為堅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發生了爭吵,最后以不歡告終,隨著時間的變化,故事又有什么變化,請大家快速的默讀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許多年過去了,陶罐是什么樣子?鐵罐呢?(陶罐依舊和以前一樣,光亮樸素、美觀。)(鐵罐被氧化消失的無影無蹤。)
2、當人們發現陶罐時,人們的態度怎樣?為什么呢?(高興、驚訝)(它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當年被鐵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卻成了很有價值的文物被人們永久的保存下來,(板書:永久)。而當年狂妄自大的鐵罐卻被氧化消失得無影無蹤(板書:氧化)。當初鐵罐有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沒有,因為它只看到自己堅硬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易氧化的短處;同樣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沒有正視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從這則寓言中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聯系學生的課文和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五、總結課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練習
這則寓言采用了手法將陶罐和鐵罐人格化,通過人格化的描寫,告訴人們看待問題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別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業 :
把故事講給弟弟妹妹聽,告訴他們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別人的短處比,更不能因此而驕傲。
板書設計 :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讓 ↑↓ 奚落
鐵罐 堅硬 ——→ 氧化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9
師:同學們早上好!
生:老師早上好。
師:剛剛見面,我先作自我介紹。這段介紹中有真有假,請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彥,是你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今年60歲。我特別喜歡閱讀和寫作,《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就是我寫的。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課。(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彥是真的,我聽剛才主持大會的老師向全場老師介紹的,所以這是真的。
生:您說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不是真的。因為我從沒見過您,我們學校也沒有您。
師:判斷得有根據。
生:您說您今年60歲是假的,60歲的老人頭發會花白的,可您的頭發是烏黑的……
師:染的。(全場大笑)
生:您喜歡閱讀和寫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級語文老師怎么會不喜歡讀書作文呢?所以這一句是真的。說《陶罐和鐵罐》是您寫的,肯定不是,課文上有注釋,作者是黃瑞云。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是真的,發給我們的課文就是這一篇。
師:非常聰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條有理,說明你很會思考和分析。(師板書課題:陶罐和鐵罐,指導“罐”字的筆順、筆畫。)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查字典解決,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學生練習讀課文,一會兒讀書,一會兒查字典,一會兒交頭接耳議論,一會兒發出笑聲。)
師:可以了嗎?請交流一下,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我的根據是課文寫“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還常常奚落它。陶罐則不是這樣,它不但說話很謙虛,而且不和鐵罐一般見識,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爭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謙虛,也很善良、真誠。你看,當人們剛把陶罐從土里掘出來,它立刻就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陶罐不計前嫌,豁達大度,我喜歡它。(師肯定,贊揚生。)
生:陶罐敢說真話,我喜歡它這一點。它說:“我們生來就是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從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東西。(師指導學生掌握“懦弱”音、形、義,糾正學生把“懦”讀為“儒”的錯誤,請他帶領全班讀句子,嚴格要求,一絲不茍。)
生:我不喜歡鐵罐,它不僅驕傲,還很武斷。它對陶罐說:“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事實上,后來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鐵罐被完全氧化了。看問題不能絕對。
師:你的發言說明你領悟了語言的內涵。
生:老師,我想通過朗讀表達我的感悟,可以嗎?
師:太好了,請問你想讀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斷)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生互動,共讀對話,時而生讀,時而師讀,時而分角色讀,時
而議讀,把這一段讀得聲情并茂,興趣盎然,聽課老師掌聲不斷,笑聲頻頻。)
生:老師,我覺得第一句“何必這樣說呢?”標點用得不對。這一句既不是疑問句,也不是反問句,讀起來覺得是不贊成對方的話,不必這樣說的意思,不含問意,我建議修改一下,把問號改成嘆號或句號都可以,而且這一段嘆號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號吧!
師:大家覺得怎樣?
(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生: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這句話用問號是不對的,你越讀越覺得它不對。
師:同學們一旦把書讀進去,就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這是真正用心在讀書,就這樣讀。(教師沒有當裁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師:《陶罐和鐵罐》這寓言故事,多像一場兩幕的小話劇。你們自愿結合,組成創作小組,演出這個故事,能做到嗎?
生:(興高采烈)能--。
(學生三五結合,分別排練“古代”“現代”兩幕,分角色扮演陶、鐵二罐、眾人、旁白者,人人參與,當堂練習。)
師:關健是要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臺詞要熟記,課文中的對話和人物動作、神態都給我們提供很大的創造機會。
(推舉一組到講臺前表演,頭戴不同頭飾區分人物,學生表演生動有趣,活靈活現,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表達流暢、風趣。)
生:(爭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課時結束)
師:我們繼續上課。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
生:人們應該學習陶罐的胸懷,不應像鐵罐那樣自以為天下無敵。
生:這則寓言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不要以已之長,比人之短,要多看別人長處。
生:長處弄不好倒成了短處,鐵罐結實但容易氧化;短處弄好了也能變成長處,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師:你們體會出的道理,就是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師,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討論討論可以嗎?
師:什么問題呀,說出來我們聽聽。
生: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比鐵罐光潔、樸素、美觀,但它很容易破碎,這一點鐵罐說得并不錯。只是鐵罐的態度太驕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歡它。
師: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限制住,放飛思路,大膽發言。
生:(議論歸納,教師板書。)
鐵罐優點:堅固,缺點:丑陋
陶罐優點:美觀,缺點:易碎
師:我們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它們相反的性格,題目就叫《鐵罐與陶罐》
生:(邊議邊改,集體創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驕傲,看不起鐵罐,常常奚落它。“鐵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嗎?丑陋的東西,就知道你不敢!”鐵罐回答:“人們用我們盛東西,不是讓我們比美……”
一天,突然發生了大地震,陶罐
摔得粉碎,而鐵罐卻安然無恙。
師:這樣學習課文的語言就融入了你的語言倉庫,就變成你能運用的活的語言了。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認識編一則寓言,先想好要告訴別人一個什么道理,然后創編一個寓言故事,說明這個道理,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生:(各自開始創編,大約寫了15分鐘。)
師:請停筆。介紹一下你編的寓言題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機與bp機》。
生:《墨水和鋼筆》。
生:《鮮花和綠葉》。
生:《鸚鵡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馬俑和航天飛船》。
生:《大樹和小草》。
生:《石頭和棉花的對話》。
生:《黑貓和白貓》
……
師:請這位同學讀一讀他創作的寓言故事《黑貓和白貓》。
生:(讀)鄰居家的老奶奶養了兩只貓:一只是黑貓,一只是白貓。驕傲的白貓看不起黑貓,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誰長得白嗎?”白貓昂著頭,喵喵地說。黑貓和靄地回答:“不敢,主人養我們不是讓我們比黑白的呀!”白貓憤怒地大吼一聲:“喵嗚,住嘴!你這黑不溜秋的東西,快到墻角躲著去吧!”黑貓不再說什么,悄悄躲到墻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糧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來,一眼就看見了那只大白貓,老鼠“嗖”的一下躥到了墻角。萬萬沒想到,隱藏在暗處的大黑貓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還真納悶,我怎么就沒注意到大黑貓呢?
師:完了嗎?
生:完了。
師:我給你一點提示,你繼續編下去。過了幾天,老奶奶決定把其中一只貓送給別人……
生:(接下去編)白貓想:憑我的美麗潔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讓我走,對!一定把黑貓送給別人。結果呢?結果大出白貓所料,主人把白貓送給了別人。臨別時,白貓問老奶奶:“我這么潔白,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著告訴我:“我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捉到老鼠的才是好貓!”(全場老師大笑,熱烈鼓掌。)
師:篇末是神來之筆,妙不可言。
生:老師,我讀讀我寫的這篇可以嗎?
師:可以,題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讀)美麗的小花園里,種著幾株梅花。梅花不畏嚴寒,靜靜地開放,飄過陣陣幽香。下雪了,晶瑩的雪花飄飄灑灑,那么潔白,那么可愛。梅花看了看,傲慢地問雪花:“你有我香嗎?”雪花也不服氣,譏笑梅花:“等到你變得像我一樣潔白再和我說話吧!”這時,走過來一只大狗熊……
師:停!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來個大狗熊呢?改成“這時,一位詩人踏雪尋梅而來……”
生:這時,一位詩人路過這里,聽到他們的對話,停了下來,對梅花說:“你有雪花白嗎?”梅花說:“不如她白。”詩人又對雪花說:“你有梅花香嗎?”雪花說:“沒有她香。”詩人說:“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恥笑別人。”
師:結尾不太好,我建議你用這首詩結尾,你看好不好?
師:(板書)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聽課教師熱烈鼓掌)
(第二課時結束)
賞析
靳老師的這堂示范課,通過“讀、演、改、編”四個板塊,充分體現了“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的教學風格。
課堂上,靳老師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毫不放松理當進行的語言訓練,完全沒有那種虛浮空泛的花拳繡腿。百般花樣,突出一個“實”字;課上師生心靈相通,情感互動,時時生成,處處出新,完全擺脫了那種呆讀死記毫無生命氣息,缺少人文關懷,把學生當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個“活”字;課堂上,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思維的火花頻頻閃現,語言的吸納、積累和運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個“新”字;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立體的有機結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個“創”字。
“互動、生成、扎實、創造”是這堂示范課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也是我們走進新課程,實施新“課標”近三年來實踐成果的生動呈現。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0
【教材分析】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所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國王的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話來數落陶罐,而陶罐始終保持著謙虛的品性。當多年過去后,宮殿倒塌了,它們被埋在土里,經過歲月流逝,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趣味性強,寓意深刻,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細讀故事,發現故事可分為陶罐和鐵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兩個部分,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此外,故事中還有許多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童話故事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已經接觸了不少了,他們想讀、樂學,而且他們有了一、二年級的學習基礎,能夠自己預習課文,并能夠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初步的閱讀與分析。但課文中描寫鐵罐神態、動作的幾個詞語以及它最后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還有學生要通過文中的對話領悟人物的內心,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曾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注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使教師、學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對話?在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去實踐。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詞串教學法。學生在整堂課中主要圍繞著幾個關鍵詞語,在老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進行學習。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而課文中有很多描寫鐵罐和陶罐神態動作的詞語,詞語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讀懂課文,就必須先弄清詞語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這些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從而去體會鐵罐和陶罐的內心。這篇課文又是童話故事,故事性強,學生很感興趣,因此課堂上我通過自己的語言、多媒體去感染學生,為學生創設故事的情境,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情緒更加高漲。
我首先用講故事的形式,結合多媒體導入新課,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然后讓學生讀課文,自己去發現描寫鐵罐和陶罐神態、動作的詞語,并讀準這些詞語的音。課文中描寫鐵罐神態的詞語偏多,而且難理解,我就想讓學生重點先來理解鐵罐,從而體會陶罐的內心。描寫鐵罐神態的三個詞語“傲慢、輕蔑、惱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區別。我先讓學生體會他的相同之處,從鐵罐說的話中找例子來證明鐵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帶著不同的語氣、神態、動作來朗讀鐵罐說的話,通過朗讀再領會鐵罐的蠻橫無禮。文中有一句鐵罐說的話沒有寫出他說話時的神態,我就讓學生根據鐵罐說的話來補充詞語,再讀句子。這樣既理解了鐵罐此時的心態自以為了不起、不可一世,又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
而對于陶罐的理解,我還是抓住詞語“懦弱”來引導學生體會陶罐的內心。我故意裝糊涂,提出兩個問題去激學生,讓學生自發地反駁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說不懦弱?2、鐵罐總是橫眉冷眼、冷嘲熱諷地對待陶罐,而陶罐還總是一臉微笑地對待,怎么能說不懦弱?學生通過反駁可以談自己的各種理解,從而去體會陶罐和鐵罐都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易碎只是陶罐的短處,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鐵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謙讓的美德。
學生理解了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后,我設計了一個無聲的動畫,讓學生配音,這樣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再一次訓練了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二部分的學習,我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詞語,像第一部分那樣,找出描寫人們和陶罐神態的詞語,把板書補充完整,然后根據板書朗讀,讀出人們的驚訝與高興,再體會人們為什么驚訝、高興。從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們的歡迎和保護,而鐵罐最后沒有好下場,消失的無影無蹤。學到這學生便明白了課文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很自然地說出了自己的體會,從而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本課教學難點是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情境導入。
1、屏幕展示國王的御廚,讓孩子走進文中的童話故事。(御廚富麗堂皇,陳列著精美的瓷盤、锃亮的炊具)
2、請生自由表達自己看到御廚后的感受。
3、老師借助圖片生動講述故事,并同時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鐵罐。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老師對故事生動地講述,以及在講述中與學生的互動,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所描述的童話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挖掘詞語,感悟鐵罐。
1、挖掘詞語,讀準字音。
(1)(屏幕出示題目:我要把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語找出來。)請生讀題。
(2)請生拿出筆,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
(3)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把生找到的詞語板書(板書:鐵罐:奚落、傲慢、輕蔑、惱怒,陶罐:謙虛、爭辯)。
(4)請生看板書,齊讀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對于難讀詞語師范讀,生跟讀。
2、理解詞語,感悟鐵罐。
(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這三個詞語)生再讀這三個詞,并圍繞這三個詞語理解鐵罐的傲慢。
(1)師:這三個詞語都是寫鐵罐態度傲慢,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2-8自然段,從鐵罐說的話中,找一個例子來證明鐵罐的傲慢。
(2)生默讀課文,并談自己找到的例子,體會鐵罐的傲慢,對于生找到的例子給予恰當點評。
(3)小結:看來這個鐵罐的確是個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讀一讀這三個詞語。(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三個詞)
(4)師:這三個詞語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請生做個輕蔑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設計意圖:文中描寫鐵罐的三個詞語含義并不深奧,但卻用得準確、傳神。我通過讓學生找詞語、讀詞語,談例子、表演來發現、琢磨、比較這幾個詞語,感受陶罐的傲慢無禮,使學生義會詞意、增強語感,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人物的解讀。)
三、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1、自創表情動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話:
a“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c、“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1)請生自由讀這三句話,并從中選一句來設計相應的表情、動作再讀一讀。
(2)生自由表演讀,體驗鐵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師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個性朗讀與表演。
a、師傲慢地說:“我來找一找!哪個是傲慢的鐵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請一名學生聲情并茂地讀這一句,師給予指導。
b、師:“太精彩了,好一個傲慢地鐵罐!”師帶著輕蔑的語氣問:“輕蔑的鐵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指導一名學生一邊表現出輕蔑的樣子一邊帶著譏笑的語氣朗讀。
c、師:“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樣子。”師惱羞成怒地問:“誰又是那個惱怒的鐵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
請幾名學生分別來演繹這個惱怒的鐵罐,感受鐵罐此時的憤怒。
3、領悟情感,學寫詞語,積累詞語。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師:“鐵罐在說這句話時是怎樣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 地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師:“你們能填上一個詞語,來表示鐵罐這時候說話的神態嗎?”
(2)請生填詞,并根據自己填的詞語讀出其中的味道,表現出鐵罐此時“怒不可遏、怒火中燒、怒發沖冠、大發雷霆……”生每讀一個句子,師都及時點評指導,要求學生讀到位。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的朗讀教學中,老師主要通過自身的神態、語氣來感染學生,學生在教師步步引導中領悟朗讀的技巧,個個躍躍欲試,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心境,讀出了畫面,讀出了場景,讀出了個人的體驗。伴隨著讀,鐵罐的傲慢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領悟陶罐。
1、師鼓弄玄虛引出關鍵詞,師:“學到這,陳老師不得不不請大家幫我解決一件棘手的事了。你們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請生讀這個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并范讀,生再讀。
3、請生讀辭海中關于“懦弱”的解釋,理解“懦弱”。
4、師拋磚引玉提出疑惑,生暢談理解,感悟陶罐:
(1)師手指“懦弱”:鐵罐說他要把這個詞語送給陶罐,你們說陳老師能聽他的嗎?
(2)師裝糊涂,問:“怎么不能?鐵罐確實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還不懦弱?”
學生大膽辯駁,談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師繼續假裝糊涂:“可陳老師還是疑惑!你們看!”(屏幕出示鐵罐圖片)“鐵罐總是橫眉冷眼、冷嘲熱諷地對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圖片)還是一臉微笑。鐵罐都指著陶罐的鼻子罵了,陶罐還不還擊,這還不懦弱啊?”
激發學生再次辯駁,暢談自己的理解。
5、師小結: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謙讓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主要抓住詞語“懦弱”,給學生賣了個關子:正話反問。師兩次看似糊涂的問話,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反對,激起了學生大膽辯駁,并暢談自己的理解,學生在辯駁中領悟了陶罐的種種表現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謙讓的美德,學生對兩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質,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讀,再起高潮。
1、為生創設展現自我的舞臺,每個人都來當配音演員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好,現在陳老師為你們設計了一個腳本,請你們來演一演。你們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鐵罐對話的無聲動畫)
師:“今天就要請你們來當一回配音演員。文中正好有四組對話,第一組同學配第一組對話,照此類推。排練時要記住把臺詞背下來,還得配上神態、動作。”
2、同桌兩人練習配音。
3、小組推薦配音演員:師:“有請配音演員!”(每組各請一桌同學)
4、生配音,師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多媒體,結合文本制作了無聲動畫,營造了視覺氛圍,請學生擔當配音演員,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演繹,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六、積極創作,深化感悟。
1、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用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請生來當一回編劇,根據劇本第一幕的時間、地點、主人公,找出劇本第二幕的時間、地點、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時間:古時候 ,地點:國王御廚, 人物:陶罐和鐵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時間: ,地點: ,人物: )
(2)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神態,師:“如果我們要編排第二幕的戲,我們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態。你們看黑板上的板書。”(師板書:人們、陶罐)
(3)捕捉詞語,為第二幕的人物設計神態:師:“你們能學著左邊的板書填右邊的板書嗎?”
(4)生默讀課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書。師根據學生口述,把板書補充完整。
(5)通過老師的語言渲染,結合引用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個人與全班合作讀的形式,指導學生根據人物神態,讀出人物的內心感受。
(6)請“編劇”談談為什么如此設計并演繹人物,從而感受到陶罐已成為古董,非常有價值而鐵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無人問津。
2、完成板書,談感受,領悟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1)師:“哦!許多年后,鐵罐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發!看板書!”(板書:啟發 )
師:“這又該填什么呢?”
(2)生根據自己所填的板書,談自己學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啟發,感悟故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
3、總結:看來這個故事已走進了我們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它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大家回去后把這個故事說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聽!
(設計意圖:第一部分的教學重點主要落在理解主人公陶罐和鐵罐的不同品質,而第二部分的教學則轉為理解人們在見到出土后的陶罐時那種興奮、高興的心情,二者在學習方法上有相似之處,因此我通過學習方法的遷移,讓孩子來當編劇,又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很自然地引出了學生對本篇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領悟,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板書設計】
27、陶罐和鐵罐
鐵罐 陶罐 人們 陶罐
奚落
傲慢 謙虛 驚訝 興奮
輕蔑 爭辯 高興
惱怒
啟發:
【作者簡介】
陳茹,女,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現任福州市臺江第三中心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1999年福州師范畢業,2003年獲“小學教育”大專文憑,現就讀于福建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函授班。從教八年來,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 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力求創設靈動活潑的課堂,曾多次進行公開課教學,其中《畫楊桃》,《她是我的朋友》、《趙州橋》、《陶罐和鐵罐》等課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與好評,《陶罐和鐵罐》一課于2007年校組織的教學年會上觀摩。本人還撰寫了《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優化自主學習的心理效應》、《朗讀 語文教學的基點》等多篇論文,并收入匯編。
【簡評】
福州群眾路小學特級教師 林學舜
陳茹老師的這堂觀摩課,能夠挖掘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詞串教學,體現了“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的教學風格。課堂上,陳老師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毫不放松語言訓練。課上師生心靈相同,情感互動,時時生成,處處出新,擺脫了那種呆讀死記毫無生命氣息,缺少人文關懷,把學生當成接受者的窠臼。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思維的火花頻頻閃現。本堂課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立體的有機結合。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1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的《陶罐和鐵罐》.我想從以下幾點進行本節課的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時要"以讀為本",摒棄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讀,思,悟,議"的學習方法滲透其中,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課堂40分鐘"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二:說教材分析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根據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導入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下面我就依據這五步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第一環節: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字詞,讓學生憑借對兩個的罐子的了解,從詞語中各選擇一個來形容它們的性格.既是為了復習,也是為了讓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這樣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讀,小聲讀),讀時注意: 讀準音,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評一評,教一教對方.
( 這"評"與"教"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教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能力.同時,檢查了生字和課文的朗讀.)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2---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圍繞"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讓學生先自由讀,找一找,劃一劃,找出鐵罐奚落的話,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著課件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陶罐和鐵罐最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由四人小組討論,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小組的討論,給予引導和點撥.這樣,組內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啟發,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通過以上的品讀,文中那優美,鮮明的詞句已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倉庫中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環節,由學生自由選擇:
(1) 我想對陶罐說:
(2) 我想對鐵罐說:
(3) 我想對自己說:
(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說板書設計:
19, 陶 罐 和 鐵 罐
謙 虛 傲 慢
↓ 許多年后 ↓
光潔如新 無蹤無影
板書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交流的情況和老師引導的情況完成的.抓住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悟,又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可謂"一石三鳥".
以上是本人對這節課的初步的教學思路,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隨著學情的變化而即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教服務于學,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2
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御廚、奚落、懦弱,輕蔑、和睦相處、覆滅”等詞語。
2.正確書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惱怒、相提并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3.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重點:自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了解童話故事蘊含的道理。
課件準備:陶罐、鐵罐動畫
生字、詞語幻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和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過程:
一.形象揭題,了解特點
1.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陶罐和鐵罐,讓學生說說他們質地、特點。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會生銹;鐵罐用鐵做,不易碎,但是會生銹。
3.板書課題——陶罐和鐵罐(指名讀題)。
(過渡語: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自學了生字等。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看哪位同學學習的自覺性最高,預習課文最認真)
二.朗讀感悟,初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2.匯報
(1)認讀生字——個人、小組、比賽。
(2)易錯的字讓學生分析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記住。如:謙、虛、荒、捧、值
(3)四人小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記住各個字
(4)讓生一字組多詞(口頭)
(過渡語:同學們對生字的學習真不錯,看來預習下了功夫了,下面老師再考考你詞語讀得怎樣)
3.學生認讀詞語(投影或生字卡片形式出示)
(1)自由讀
(2)詞語:
驕傲、奚落、傲慢、謙虛、懦弱、輕蔑、爭辯、惱怒、相提并論、和睦相處、羞恥、流逝、倒塌、覆蓋、荒涼、驚訝、光潔、樸素、翻來覆去、掘開
(3)指名讀。(師注意使用激勵語:讀得真好;讀得真準)
(4)熟讀
(過渡:這些生字、詞語放在課文里,你能讀準嗎?試試同桌讀文)
4.初讀文(先標出自然段)
(1)指名開火車讀。讀完正音
(2)默讀,想想,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懂?畫出來,想辦法解決。
(3)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所得。
(4)需要幫助嗎?(詞語方面)
5.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師:這篇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說出大概即可)
(2)這個故事有趣嗎?主要人物是?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誰來說說寓言故事的特點?(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這個故事會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呢?下節課我們再來討論。
第二課時
目標:
1.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讀生字
2.上節課,老師曾說過: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讓人明白某些道理的。這個故事會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呢?這節課我們到課文中去探索好嗎?
二.探討新知
(一)學文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節)你知道了什么?(提示:2句話,哪句更重要?)(板書:奚落)
2.質疑、探疑(出示句子:“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驕傲、奚落”色突出顯示)讀這句話,讀這兩個詞,你會提問題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a.“奚落”是什么意思?
b、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c、鐵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
3.探疑、解惑
過渡: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1.有哪些詞意思和“奚落”很相近?(諷刺、挖苦、嘲笑、譏諷)同學們真了不起!給“奚落”找了這么多近義詞,對“奚落”的了解又進了一步。
2.鐵罐是怎樣諷刺挖苦陶罐的呢?課文有很精彩的描寫,我們先看第一處描寫作者著重于哪方面的描寫(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語言、神態)(語言“”神態“△”畫出
3.作者正是從語言和神態方面來描寫鐵罐奚落陶罐的。請你們繼續把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神態詞畫出來,然后讀一讀這些句子。(生讀找,并劃詞句)
4.交流所畫的句子和神態詞。(鐵罐神態詞:書:傲慢、輕蔑、惱怒)
5.誰來讀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邊讀邊根據神態詞評議讀的感情、語氣)
6.從這些語言和形態描寫,你看出鐵罐是個什么樣的罐子?(傲慢、蠻橫、強辭奪理)
7.根據語言、神態、敘述語分角色練習讀文(女:敘述語;男:鐵罐)
過渡:鐵罐就是這樣傲慢、輕蔑、惱怒地奚落陶罐。
9.面對鐵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樣回答?請用“~~~”和“△”分別畫出語言和神態。
請同桌分角色讀他們的對話,要讀出不同語氣。
10.指名分角色讀文,評議。(師讀敘述語)
11.與鐵罐相比較,讀文后你發現陶罐有什么特點?(謙虛、謙讓友善)
7.陶罐有如此好的品德,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討論剛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鐵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鐵罐憑什么看不起陶罐?)
(鐵罐很堅硬,陶罐很容易碎
8.師:(真能干!)鐵罐認為自己很堅硬(板書:堅硬),這是它的長處(板書:長處),而陶罐很容易碎(板書:易碎),這是它的短處(板書:短處),鐵罐正是仗著自己的堅硬這一長處去奚落別人的短處(邊說邊標示箭頭)。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師:許多年過去了,它們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用筆勾畫有關的句子(生默讀課文)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許多年以后,陶罐和它當年在御廚的時候一樣光潔、樸素、美觀。)
3.師:陶罐和當年一樣光潔、樸素、美觀,你們說說這到底有沒有變化(也可提示:人們發現陶罐時,神態、語言是怎樣的——驚訝、高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神態)
(生:陶罐外形雖然和當年一樣,但是過了這么多年它已經變成了有價值的古董。
師:陶罐變成了珍貴的文物,很有價值。(板書:很有價值)我們再看鐵罐呢,有什么變化?用書上一個詞叫——生:(齊)影子也沒有了(無蹤無影!)
師:(板書:無蹤無影)看板書,許多年過去了,原來易·碎·的陶罐變得很·有·價·值·,而原來只看到自己堅·硬·長處的鐵罐卻早已補氧化,變得無·蹤·無·影·了,故事學完了。你們覺得有趣嗎?生:(齊)有趣!
6.鐵罐仗著自己的長處去奚落別人的短處對嗎?
生:(齊)不對!
師:為什么?
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鐵罐用自己的長處跟陶罐的短處比,是不對的。
師:課文學到這里,你想對鐵罐說些什么?
師:學完了課文,你又想對老師和同學們說些什么?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看問題應該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嗎?
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幾句話。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話,(出示名言警句),學生讀讀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左眼看別人的優點,右眼看自己的缺點。
四.作業:
1.把表現陶罐、鐵罐神態的詞語抄下來。
2.寫出下面各詞的反義詞
驕傲懦弱輕蔑羞恥
興奮美觀
3.把課文讀幾遍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謙虛陶罐和鐵罐傲慢
(短處)易碎堅硬(長處)
奚落
長處)光潔如新的文物無蹤無影(短處)
第三課時
目標:學習寫法,練習寫作
過程:
一.引入:讀全文
二.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限制住,放飛思路,大膽發言。
生:(議論歸納,教師板書。)
鐵罐優點:堅固,缺點:丑陋
陶罐優點:美觀,缺點:易碎
三.師:我們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它們相反的性格,題目就叫《鐵罐與陶罐》
生:(邊議邊改,集體創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驕傲,看不起鐵罐,常常奚落它。“鐵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嗎?丑陋的東西,就知道你不敢!”鐵罐回答:“人們用我們盛東西,不是讓我們比美……”
一天,突然發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鐵罐卻安然無恙。
師:這樣學習課文的語言就融入了你的語言倉庫,就變成你能運用的活的語言了。
四、請將故事編寫好。
五、讀給同學聽,聽別人評一評自己的習作,再修改。
六、課外作業: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認識編一則寓言,先想好要告訴別人一個什么道理,然后創編一個寓言故事,說明這個道理,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題目參考:
《大海和小溪》。
《墨水和鋼筆》
《鮮花和綠葉》
《大樹和小草》
《石頭和棉花的對話》
《黑貓和白貓》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3
【近義詞】
謙虛──虛心 和睦──友好 懦弱──軟弱
荒涼──荒蕪 樸素──樸實
【反義詞】
謙虛──驕傲 懦弱──剛強 荒涼──繁華
樸素──華麗
差chā (差別) 處chǔ(相處) 興xīng(興奮)
chāi(出差) chù(住處) xìng(高興)
chà (差勁)
惱(惱怒)──腦(頭腦)
恥(羞恥)──齒(牙齒)
懦(懦弱)──諾(諾言)
陶(陶罐)──逃(逃跑)──桃(桃花)──淘(淘氣)
辯(辯論)──辨(分辨)──便(順便)──辮(辮子)
逝(流逝)──式(公式)──事(事情)──世(世界)
殿(宮殿)──店(商店)──電(電燈)──淀(沉淀)
掘(挖掘)──決(決定)──絕(絕對)──訣(口訣)
樸(樸素)──普(普通)──圃(花圃)──浦(黃浦江)
素(要素)──速(速度)──訴(告訴)──宿(住宿)
懦(懦弱)──需(需要)
倔(倔強)──屈(委屈)
感(感動)──咸(咸水)
捧(捧場)──奉(奉獻)
謙(謙虛)──兼(兼容)
樸(樸素)──撲(撲面)──卜(蘿卜)
虛(虛無)──虎(東北虎)──慮(考慮)
怒(怒氣)──奴(奴隸)──努(努力)
《陶罐和鐵罐》課堂實錄 篇14
前不久,筆者在全國名師語文新課程觀摩研討會上,又一次欣賞了靳家彥老師執教的四年級語文課《陶罐和鐵罐》。他那精湛的教學藝術與全新的教學理念,傾倒了全場千余名與會者。征得靳老師本人同意,現將我們整理的課堂實錄發表,以饗讀者。
師:同學們早上好!
生:老師早上好。
師:剛剛見面,我先作自我介紹。這段介紹中有真有假,請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彥,是你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今年60歲。我特別喜歡閱讀和寫作,《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就是我寫的。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課。(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彥是真的,我聽剛才主持大會的老師向全場老師介紹的,所以這是真的。
生:您說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不是真的。因為我從沒見過您,我們學校也沒有您。
師:判斷得有根據。
生:您說您今年60歲是假的,60歲的老人頭發會花白的,可您的頭發是烏黑的……
師:染的。(全場大笑)
生:您喜歡閱讀和寫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級語文老師怎么會不喜歡讀書作文呢?所以這一句是真的。說《陶罐和鐵罐》是您寫的,肯定不是,課文上有注釋,作者是黃瑞云。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是真的,發給我們的課文就是這一篇。
師:非常聰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條有理,說明你很會思考和分析。(師板書課題:陶罐和鐵罐,指導“罐”字的筆順、筆畫。)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查字典解決,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學生練習讀課文,一會兒讀書,一會兒查字典,一會兒交頭接耳議論,一會兒發出笑聲。)
師:可以了嗎?請交流一下,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我的根據是課文寫“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還常常奚落它。陶罐則不是這樣,它不但說話很謙虛,而且不和鐵罐一般見識,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爭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謙虛,也很善良、真誠。你看,當人們剛把陶罐從土里掘出來,它立刻就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陶罐不計前嫌,豁達大度,我喜歡它。(師肯定,贊揚生。)
生:陶罐敢說真話,我喜歡它這一點。它說:“我們生來就是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從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東西。(師指導學生掌握“懦弱”音、形、義,糾正學生把“懦”讀為“儒”的錯誤,請他帶領全班讀句子,嚴格要求,一絲不茍。)
生:我不喜歡鐵罐,它不僅驕傲,還很武斷。它對陶罐說:“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事實上,后來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鐵罐被完全氧化了。看問題不能絕對。
師:你的發言說明你領悟了語言的內涵。
生:老師,我想通過朗讀表達我的感悟,可以嗎?
師:太好了,請問你想讀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斷)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生互動,共讀對話,時而生讀,時而師讀,時而分角色讀,時而議讀,把這一段讀得聲情并茂,興趣盎然,聽課老師掌聲不斷,笑聲頻頻。)
生:老師,我覺得第一句“何必這樣說呢?”標點用得不對。這一句既不是疑問句,也不是反問句,讀起來覺得是不贊成對方的話,不必這樣說的意思,不含問意,我建議修改一下,把問號改成嘆號或句號都可以,而且這一段嘆號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號吧!
師:大家覺得怎樣?
(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生: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這句話用問號是不對的,你越讀越覺得它不對。
師:同學們一旦把書讀進去,就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這是真正用心在讀書,就這樣讀。(教師沒有當裁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師:《陶罐和鐵罐》這寓言故事,多像一場兩幕的小話劇。你們自愿結合,組成創作小組,演出這個故事,能做到嗎?
生:(興高采烈)能--。
(學生三五結合,分別排練“古代”“現代”兩幕,分角色扮演陶、鐵二罐、眾人、旁白者,人人參與,當堂練習。)
師:關健是要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臺詞要熟記,課文中的對話和人物動作、神態都給我們提供很大的創造機會。
(推舉一組到講臺前表演,頭戴不同頭飾區分人物,學生表演生動有趣,活靈活現,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表達流暢、風趣。)
生:(爭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課時結束)
師:我們繼續上課。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
生:人們應該學習陶罐的胸懷,不應像鐵罐那樣自以為天下無敵。
生:這則寓言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不要以已之長,比人之短,要多看別人長處。
生:長處弄不好倒成了短處,鐵罐結實但容易氧化;短處弄好了也能變成長處,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師:你們體會出的道理,就是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師,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討論討論可以嗎?
師:什么問題呀,說出來我們聽聽。
生: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比鐵罐光潔、樸素、美觀,但它很容易破碎,這一點鐵罐說得并不錯。只是鐵罐的態度太驕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歡它。
師: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限制住,放飛思路,大膽發言。
生:(議論歸納,教師板書。)
鐵罐優點:堅固,缺點:丑陋
陶罐優點:美觀,缺點:易碎
師:我們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它們相反的性格,題目就叫《鐵罐與陶罐》
生:(邊議邊改,集體創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驕傲,看不起鐵罐,常常奚落它。“鐵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嗎?丑陋的東西,就知道你不敢!”鐵罐回答:“人們用我們盛東西,不是讓我們比美……”
一天,突然發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鐵罐卻安然無恙。
師:這樣學習課文的語言就融入了你的語言倉庫,就變成你能運用的活的語言了。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認識編一則寓言,先想好要告訴別人一個什么道理,然后創編一個寓言故事,說明這個道理,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生:(各自開始創編,大約寫了15分鐘。)
師:請停筆。介紹一下你編的寓言題目。
生:《大海和小溪》。生:《手機與bp機》。
生:《墨水和鋼筆》。
生:《鮮花和綠葉》。
生:《鸚鵡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馬俑和航天飛船》。
生:《大樹和小草》。
生:《石頭和棉花的對話》。
生:《黑貓和白貓》
……
師:請這位同學讀一讀他創作的寓言故事《黑貓和白貓》。
生:(讀)鄰居家的老奶奶養了兩只貓:一只是黑貓,一只是白貓。驕傲的白貓看不起黑貓,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誰長得白嗎?”白貓昂著頭,喵喵地說。黑貓和靄地回答:“不敢,主人養我們不是讓我們比黑白的呀!”白貓憤怒地大吼一聲:“喵嗚,住嘴!你這黑不溜秋的東西,快到墻角躲著去吧!”黑貓不再說什么,悄悄躲到墻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糧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來,一眼就看見了那只大白貓,老鼠“嗖”的一下躥到了墻角。萬萬沒想到,隱藏在暗處的大黑貓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還真納悶,我怎么就沒注意到大黑貓呢?
師:完了嗎?
生:完了。
師:我給你一點提示,你繼續編下去。過了幾天,老奶奶決定把其中一只貓送給別人……
生:(接下去編)白貓想:憑我的美麗潔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讓我走,對!一定把黑貓送給別人。結果呢?結果大出白貓所料,主人把白貓送給了別人。臨別時,白貓問老奶奶:“我這么潔白,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著告訴我:“我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捉到老鼠的才是好貓!”(全場老師大笑,熱烈鼓掌。)
師:篇末是神來之筆,妙不可言。
生:老師,我讀讀我寫的這篇可以嗎?
師:可以,題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讀)美麗的小花園里,種著幾株梅花。梅花不畏嚴寒,靜靜地開放,飄過陣陣幽香。下雪了,晶瑩的雪花飄飄灑灑,那么潔白,那么可愛。梅花看了看,傲慢地問雪花:“你有我香嗎?”雪花也不服氣,譏笑梅花:“等到你變得像我一樣潔白再和我說話吧!”這時,走過來一只大狗熊……
師:停!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來個大狗熊呢?改成“這時,一位詩人踏雪尋梅而來……”
生:這時,一位詩人路過這里,聽到他們的對話,停了下來,對梅花說:“你有雪花白嗎?”梅花說:“不如她白。”詩人又對雪花說:“你有梅花香嗎?”雪花說:“沒有她香。”詩人說:“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恥笑別人。”
師:結尾不太好,我建議你用這首詩結尾,你看好不好?
師:(板書)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聽課教師熱烈鼓掌)
(第二課時結束)
賞析
靳老師的這堂示范課,通過“讀、演、改、編”四個板塊,充分體現了“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的教學風格。
課堂上,靳老師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毫不放松理當進行的語言訓練,完全沒有那種虛浮空泛的花拳繡腿。百般花樣,突出一個“實” 字;課上師生心靈相通,情感互動,時時生成,處處出新,完全擺脫了那種呆讀死記毫無生命氣息,缺少人文關懷,把學生當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個“活”字;課堂上,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思維的火花頻頻閃現,語言的吸納、積累和運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個“新”字;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立體的有機結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個“創”字。
“互動、生成、扎實、創造”是這堂示范課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也是我們走進新課程,實施新“課標”近三年來實踐成果的生動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