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第五冊教案4、尺的故事
課 題 | 4、尺的故事 |
| ||||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 上課日期 9 月 30 日 |
| ||||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通過閱讀,簡單了解尺的發展歷史,知道測量工具是人類的發明,它的發展也是人類進步的標志之一。 2、通過讓學生體驗尺的進步的歷程,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認識到統一測量標準的意義,激發對尺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學習米尺的制作方法,動手制作簡易米尺。 |
| ||||
教學 準備 | 皮卷尺、鋼卷尺、皮尺、木尺、三角尺、游標卡尺、學生尺等。 |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
教學內容 | 師生活動 | 備注 |
| |||
一、導入 新課 二、學習新課 1、介紹尺的由來。 2、學生實踐。 3、講述 4、出示皮卷尺、鋼卷尺、皮尺、木尺、三角尺、游標卡尺、學生尺等實物。 5、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 1、猜謎:站著這么高,躺著這么長,裁布做衣裳,全靠它幫忙。(謎底是:尺子) 2、談話:當我們想知道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尺子作為量具進行測量。但是,古時候的人怎樣測量長度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5課“尺的故事”。(板書課題) (1)古時候,還沒有發明尺的時候,人們就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測量長度。比如帶一根繩子在身上,需要的時候就用它來比較長短。古埃及人使用繩子丈量土地。職業結繩者的工作,就是在測量用的繩子上打出等間隔的繩結。 (2)有的人想出,可以用身體的一部分來做測量工具。 (3)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長度單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小一些的單位有:掌尺,它等于1/7腕尺;指尺,它等于1/4掌尺。因為那時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數的意義非常費勁,所在這些小單位很有用。今天,盡管人們熟悉了分數,大家還一樣喜歡用小單位。 (4)有的人用腳的長度作為長度的單位,一只腳的長度稱為一尺。在中國石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試著用腳步量一量教室的長度,大家得到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1)請幾個同不演示測量過程。 (2)學生匯報測量結果。 (3)師生共同小結。步測是測量兩地之間距離的一種方法。用步用“尺”,雖然很方便,但也有缺陷,那就是每個人的步都不一樣長,他們的“尺”也就不一樣了。不同的人同步測量同樣的長度,會得到各種各樣的結果。 (學生邊看課文第16頁閱讀部分)英國政府以女王的腳作為標準,把它的長度定為一“尺”。再按這個標準單位制作一定長度的木條或者金屬條,作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所以真到今天,英語中的“尺”還是“腳”的意思。這就是最早的尺子。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長度標準是“米”,人們用不易伸縮的金屬材料制造了一把長度為一米的標準的米尺,藏在博物館里。世界上所有米尺,都是按照這個標準長度制造的。每個人用的尺都一樣了,就可以進行長度比較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還發明了很多先進的尺。有的“尺”可以測量很短的距離,如頭發絲的粗細;也有的“尺”可以測量很長很長的距離,如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 (1)提問:你知道這些尺子各有什么用途嗎?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學生觀察、比較。 (3)學生討論匯報。 (4)師生共同小結:工人、農民用皮卷尺來丈量土地,體育老師也用皮卷尺丈量長度,裁縫師傅用皮尺來量體裁衣,技術人員用游標卡尺來測量精密零部件的長度。 它們都是可以量長度的器具。上面標有以厘米、米為單位的刻度,從零起直到若干厘米、米為止。它的用途是測量距離。 | |
| |||
課后感受 | 學生對于尺的來源、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效果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