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適應初中英語新教材特點之教法
英語,而不只是懂點英語知識,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因此,教科書介紹了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溝(Information gap)、解題(Problemsolving)、猜謎游戲(Guessing games )等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有助于學生運用語言結構實施大綱規定的交際功能。三、教科書的編排體系嚴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科書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由簡到繁地安排大綱所規定的全部的語言項目――功能、語音、詞匯、語法、話題等。這些項目的編排是以多年教學實踐為依據,旨在符合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認識規律和特點。
四、教科書的語言材料力求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
五、教科書注意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
教科書中的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緊密聯系融為一體、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相輔相成。通過大量的語言操練(Drill)和練習(Practice),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言語的技能,并經過多種形式的交際活動和完成任務,將言語技能逐步發展為初步進行交際的能力。
六、教科書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七、教科書采取“透明法”,易教易學。
八、教科書具有彈性
九、建立評價系統,保證達到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
針對新教材的幾大特點,教師應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教會他們怎樣自覺地學習到以下幾點:
一、以“本”為本,寓教于樂。
(1)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精心備課,設計教學方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度適當。
(2)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其各個感覺器官的作用。
(4)突出新教材的趣味性,興趣具有動力功能,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英語就顯得積極、主動,但是學習英語并不憑一時興趣,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5)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唱英語歌”、“單詞接龍”、“小對話”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這樣既鞏固了教學內容,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新教材內容滲透思想教育,注意介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等思想教育,這樣不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還有助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的熏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同時能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二、聽說讀寫,四項兼顧。
(一)聽
新教材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訓練,培養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是“融四項技能為一體”的訓練。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聽的能力,聽的技能也需要進行系統的訓練。教科書中,聽力訓練大致以五種不同的方式進行。
(1)課堂用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這樣可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
(2)教師在介紹和操練新語言的時候,應讓學生多聽并注意發音。
(3)初一英語從第三單元開始,每個單元都有訓練學生重音、語調及辨別不同發音的練習。做這些練習時,可讓學生先聽后練。
(4)教科書基本上每個單元都安排有聽力練習。這類練習比較簡單,能夠讓學生聽懂,引起他們的興趣。
(5)聽寫是訓練聽力、拼寫和寫的技能的一種很好的練習。聽寫既是可用教學,也可用于測試。
總之,聽作為教學手段,是掌握英語的必由之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必須對聽的技能進行專門的訓練,教師應學生多聽,注意培養聽英語的基本技能,讓學生養成英語的習慣。
(二)說。
說的能力屬口語能力。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應加強說的訓練。下面介紹一些口語訓練的基本方法。
(1)操練。操練的目的是保證學生正確而迅速地說出新語言。全班或一個小組的學生齊聲跟著教師說,會增強學生的信心,人人都能開口說。
(2)對話。教科書里的許多口語練習都是采用對話形式,以便鼓勵學生踴躍參加活動,能比較自然地使用語言。
(3)正式的言語練習。正式的言語練習可有以下幾種方法:
A、使用錄音帶。教科書里大部分的對話都有錄音,使用暫停開頭;可以隨放隨停,一放再放,便于學生跟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