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已變為一種工具,一個知識庫
現在世界上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蘭人、還有一部分南非人、愛爾蘭人等等,都以英語為母語。在某些國家里,英語雖不是本國語,但是作為第二語言使用,甚至竟成為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這些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尼日利亞、肯尼亞、烏干達等等。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在聯合國,英語是幾種通用語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國際航空、航海和體育界,英語是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在國際貿易中,英語也是最重要的媒介,連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業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語又是國際性語言。
說英語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趨勢將在二十一世紀更為凸顯。世界已進入中國,中國已走向世界。人類彼此間的交往隨著國際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須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說當今生活在這個“地球村”大家庭的人們有什么共同語言的話,那么“英語”是理所當然的。外語學習、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正如不少已經考入大學的學子們所說,他們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專業上而是在外語上。
誠然,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一樣。多學一種外國語,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十九世紀德國語文學家,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說過:“學會一門外語或許意味著在迄今為止的世界觀領域中獲得一個新的出發點。”這話是否說得過頭,可以討論;但語言既是思想的外殼和載體,同時又確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實也毋庸置問。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來看,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另外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于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
當前世界發達國家紛紛涌入中國開辦各種各樣的外語培訓學校,打出各種各樣的誘人廣告鼓勵中國學生到國外去留學,這決不是簡單的“培養外語人才”幾個字所能解釋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從事外語教學實踐的外語教師對語言理論和外語教學理論表現出相當程度的冷漠和無知。這對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對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整體水平是極其不利的。
反思之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位大學畢業生到一家公司求職,公司主管問他懂什么語言,他一本正經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顯然語言的定義在現代網絡時代有了變化,它的內涵由于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而擴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聯網上發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now. kad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 ’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I used to be called celia,
as Celia has a similar sound to... my friends played tricks on me, I changed it at last.
thank u for bringing me ‘brave heart’,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see it this week, cuz I went to a barbeque in the forest park and I feel extremely exhausted now. Here are my phone numbers: home tel:62151540 and my grandma\’s tel: 64083518.if u can\’t find me in one of the two numbers, try the other one.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 (See you later)
只要是英文教師都會發現這封英文信中有許多不符合英文語法和詞法之處,但這恰恰是現代網絡通訊中常出現的英文chart方法,它體現了網絡交流簡單、明了、快捷以及用符號和縮寫字母表達意思的特點,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寫照,更是當今青年們在網上交流的“時髦”英語,這些年輕人大多是大學里的高才生,英語并非“三腳貓”,或許這也就是現代英語變化的方向,你能說這種英語是錯的嗎?
對于網絡,1994年美國的調查表明有一半的孩子認為上網是很cool的事情,到1997年持同樣看法的百分點高達八十八。對此,五十出頭的加拿大社會學家、《網絡一代的成長》一書的作者坦普斯特這么說:“伴隨著數字化媒體成長起來的網絡一代,將會改變未來人類社會的觀念。現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以廣播模式為主的世界,但是這些網絡新一代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娛樂、工作將會使社會的環境更開放、互動和理性。他們在孩子時所掌握的東西將會影響到一輩子的生活狀態。他們才是21世紀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