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的體驗
有人說,“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初學英語的人,出現筆頭和口頭表達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有資料表明,初學英語者所犯的口頭和筆頭表達錯誤,80%以上是他們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自己加以糾正的。中國人在講漢語的群體中講英語,一般是學習的需要,而不是交際的需要,所以學講英語缺乏緊迫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去創造盡量好的英語教和學的環境,迫使學生開口講英語。就目前多數中學情況來看,英語課堂教學仍然是教英語和學英語的最好場所。為了充分利用好這個場所,我從初一開始就盡量用簡單的英語組織課堂的教與學活動。如學英語字母時,我說:“This is letter A. Now, read it after me, A. This is letter B. Please say B.”學單詞、句型和課文也是如此,不要怕學生聽不懂就用漢語來講英語課。很多課堂用語在第一次使用時就告訴學生它們是什么意思,以后反復使用,學生就會慢慢理解它們,用不著再給出漢語意思。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絕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用簡單的課堂用語與教師對話。例如,學生沒有聽清楚教師的問題就會說:“I’m sorry, I didn’t hear you clearly. Could you repeat the question?”或者說:“Will you repeat the question, please?”如果學生不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會說:“Sorry,I don’t know.” 進行交際的真實效果,就會對學習英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為了適應時代對培養英語人才的要求,我在課堂上采取了“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講和練的過程中,我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如舉一反三地運用所學單詞及習慣用語;用自己的話重述課文,說出課文大意;用英語編寫簡易小故事或對話;寫英文日記;用英語報告校內外大事等。這些有創造性的練習形式為同學們提供了大量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在這些交流中,同學們不僅復習鞏固了課本內所學的知識,而且也逐步接觸到了課本外的東西。不少同學深有體會地說:“現在開口講英語也不那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