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合作學習的幾點反思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學習,這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也屬于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們有著許多質的不同。在宋文老師組織的教研活動中,我了解到合作學習有以下四條特征:(1)有明確的小組討論,或需解決的語言任務;
(2)小組內成員面對面互動;
(3)小組內有相互合作幫助的互動的氣氛;
(4)小組內人人參與,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
但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所以效果很不理想。具體表現在:
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座位變了,小組也就變了,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
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哪些問題需要合作?什么時候進行合作?如何進行合作等問題教師心中沒有底。教師講累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當作了調劑品、裝飾品。
三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可以熱鬧一下的時候”,有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最難受的事,討論時不說不行,說又沒東西可說。四是缺乏群體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沒有形成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
后來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嘗試,發現注意好了幾個關鍵,合作學習便能成為幫助學生學習、鞏固和提高的一種好方式。
一、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于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英語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英語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二、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對于小組內的每一個角色,分別承擔什么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匯報,如何補充等都應該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同時通過評價,有效地促進合作向正常的軌道發展。
三、 防止兩種傾向。
(1)把討論變成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發言。剛開始時,大家(特別是學生)都覺得討論這種形式比較新鮮,于是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后地發言,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于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某的中心發言。
(2)追求表面上的熱鬧。這是目前在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上的寬松、民主,任憑學生的自言自語或大喊大叫,甚至對于學生的借機“放松一下”,或“吵鬧一下” ,教師也會視而不見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