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音樂與學生的距離
因此,一首好的歌曲總是貼近學生的心靈,表達學生的心聲:或是蘊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溫馨的心曲,或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摯熱的情懷。這種立意和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之心靈萌發美的種子。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精選音樂教材,善于發現和挖掘教材的內涵,使教材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讓音樂更貼近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
二、教師要注重結合相關學科,讓音樂更走近學生的生活
“提倡學科綜合”是音樂新理念之一。它要求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的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與相關文化的延展,體現課程目標的綜合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足球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如今的中學生極大部分都十分的熱衷,如師在列舉世界各代球王和各國球星,尤其是讓他們看各國球員形象說出名字時,我真的是大吃一驚,自愧不如,學生居然都能說上他們的姓名。但是學生或許知道與會唱幾首有關足球的歌,卻不一定知道音樂是如何滲透到足球中去的。鄭老師她就在不喧賓奪主的情況下,拓展了許多與本課歌曲相關的足球歌曲讓學生欣賞,利用學生對足球這一興奮點架起了音樂與體育藝術之橋,豐富教學內容,擴充視野,激發學生興趣。
如: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欣賞著名的世界足球賽主題歌《足球》,領略音樂中有足球聲、歡呼聲、鼓勵聲、吶喊聲等與足球運動相關;分析《飛吧,足球》的創作意圖讓學生知道足球滾動、踢球節奏等與旋律進行和音樂節奏的關系;初步學會歌曲后,師生共同列舉和欣賞分析了有關足球的不同風格的音樂和演唱者,有溫柔的、激情的、瘋狂的等,讓學生明白了球員的各種情緒都可以用不同風格的音樂來表達。
因此,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把音樂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音樂課的延展。
三、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讓音樂更接近學生的思維
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過:“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意境對學生很重要。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制作課件,運用錄象投影等使聲像結合,來創設教學意境,使學生的思維更接近音樂,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多媒體在這節課中充分展示了它的優勢和魅力。比如讓學生領略到各國的球場、球迷、球員等真正的風采時,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播放音樂《足球》時,出現了比賽現場的畫面,使學生直接感知到了音樂的氣氛和描寫的內容的一致;在欣賞不同風格足球音樂的同時,選用了不同情緒的畫面,讓音樂與動態畫面配合比較的效果,給學生最為直接的感受,幫助學生理解了音樂的情緒。這樣通過多媒體溝通了抽象的音樂語言與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信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增強了感染效果。
當然任何一堂課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本堂課也是如此,比如學生可能由于拘束沒有真正的動起來,如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等,這正是我們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