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自主創編音樂補充教材
各學科的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學生學習的熱情一日比一日高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日趨濃厚。但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情況,從而引發了我自主創編教學內容,作為教材的補充的想法。一、 尋找問題。
問題一:學生不喜歡上老教材中的內容。
問題二:學生上完了一節特別感興趣的課,還想再接觸到更多相關的內容。
問題三:學生自己收集了一些特別感興趣的資料,想通過老師和課堂與大家共同分享。
二、 反思問題,收集材料。
征服對以上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我開始進行反思,并通過小組活動共同來探討研究這個問題。
每一個教音樂的教師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很多學生上課從來就不帶音樂書,甚至于部分學生的音樂書在開學還不到一個月就已經不見蹤影了。按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音樂書上的部分樂曲和歌曲已經不能完全代表他們這一代的思想與思維方式了。根據這一現象我想在實驗教材還沒有進入教學之前,我們能不能探索性地自編一些歌曲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呢?那么哪些是學生喜愛,而又內容健康的歌曲呢?于是在開學初我就在全班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內容包括:1、請你聽一聽本冊的歌曲寫出你最愛聽的歌。2、請你寫出你最想學唱的一首歌曲。3、請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哪些你最喜歡聽喜歡唱的歌曲或樂曲,并將它寫下來。在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我了解到現今最流行的港臺歌曲和電視中播放的動畫片的主題曲成為了學生關注的交點。于是這些歌曲通過我的整理就成為了本學期我自編補充教材的內容之一。
除了上述情況,在我的教學中還有一種情況,會使我產生自編教材的想法。那就是在上完教材中的內容后,學生感覺還意猶未盡,要求老師還能介紹更多的相關音樂。比如:在上到外國民歌一課時,我第一節課是讓同學們了解亞洲民歌的特點;第二節課講的是歐洲與北美洲。上完以后學生興趣未減還想聽一聽其它洲的民歌,了解相關文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時學生會主動的找我,將他們認為好聽的歌曲介紹給我聽,并希望我能向全班同學推廣。
三、 在課堂教學之中全面落實問題。
當然,了解了學生的需求之后,不能又將他們的意見擱置在一邊,他們那種對音樂的熱情需要老師去培育。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新生學生的想法,并要將他落實到音樂教學中去。為了上好補充教材,首先當然是收集體資料。收集的途徑很多,可以教師收集,也可以學生自己提供。作為補充教材,教師應該在選材上考慮到它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程度等因素。綜合這些因素選定好本期的補充教材的內容。內容不易過多,應該還是以教材內容為主,輔導之以自編教材的教學。其次,教師應該考慮如何來上好一堂自編教材的課。在新的教學理念的不斷學習與更新的過程中,老師們都會盡可能的通過各種方法來傳授知識與技能。不過在此我要提到的是,有些學生特別喜歡的流行歌曲,但歌詞內容又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該如何教學。我個人認為:可以變向進行教學。如僅僅只引用歌曲的旋律,讓學生進行填詞、律動、將文學作品與音樂結合等等方式都是可行的。還有一些學生自己收集的作品,可以讓學生作為小老師的角色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只在其中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即時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補充,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補充教材的準備過程中要全面、細致。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體驗到了當老師的樂趣。最后,我想應該是教師的課后反思。通過對補充教材的教學,教師應該即時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反饋意見,以便于我們對發現自編補充教材中和教學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這些經驗記錄下來,并不斷地消化,從感受情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為我們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作為音樂教師,在我們給學生會唱歌的嘴,會聽音樂耳朵,會創作的腦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如何讓學生擁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靈。對音樂補充教材的研究還在不斷地探索之中,現在我們僅僅是開了個頭,走出了第一步,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我們去逐步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