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游戲中滲透音樂技能--〈編編唱唱》教學反思
新課程給我們每一位年輕的教師帶來了一股全新的教學氣息,如何有效地實施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學方式,將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進行全方位、全深入地滲透,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充分利用好新課程實施的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教育目標,將整個系統的單元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或多或少,或難或易,前一內容為后一教學進行鋪墊,后一內容為前一知識點進行延伸,把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最大程度的滲透,以達到教學最終的目的。
音樂教師的教學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把音樂最美妙的一面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讓孩子們熱愛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介入音樂。音樂技能的學習一直以來很大程度上學生都對此有所排斥,沒有興趣哪能獲得知識?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又怎么能懂得美妙的音樂?新課程中音樂知識技能訓練就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教學的突破,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展開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訓練,讓學生通過有趣生動的游戲,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獲得音樂知識的技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達到快樂學習,愉悅接受的目的。
編編唱唱,是新課程二年級第一學期第一課中的“玩”這一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采用了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運用了學生易于接受的游戲方式展開教學。為了在這節課中充分體現二期課程的新理念,以聽覺、動覺為切入口,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和指導者,同時也不斷扮演著學生作品的欣賞者,為此我制定了相對應的教學目標:1、通過歌曲《do re mi》的聽賞活動,引導學生產生出喜愛的情緒來感受音符 do re mi…… 的美妙,從而體會音符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2、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準確進行創作,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表現音符,并嘗試著創編出較為流暢的旋律。以下是我進行實際教學實踐后的點滴反思。
一、從聽賞入手,引導學生表現
音樂是用音響表現的,而音樂中的音響則分為樂音和噪音兩大類。培養人腦良好的音響感覺是指——樂音。樂音是一種信號。信號的輸入階段早在一年級的教學階段中初步完成。今天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編編唱唱,對學生來說又是一次培養敏銳聽覺的體驗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對音準學習的記憶與反饋,為今后學唱歌曲、掌握良好音準打下扎實的基礎。
首先,我讓學生聽賞歌曲《do re mi》, 學生在歌曲聽賞這個外界環境的刺激作用下,感覺器官及中樞神經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動作,如:演唱、手勢、演奏等,我抓住學生顯現出來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從輸入階段很快進入音準的記憶階段和反饋階段,把對音樂的體驗和獲得的知識運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效率。
二、從激趣入手,引導學生感受
聽辨音符本就是一項枯燥而乏味的練習,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在這個教學環節里,我巧妙運用了音符個體造型的變化,把不同音高的音符繪聲繪色地表演出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因為記憶分為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兩種,在這里,學生喜愛的各種動物形象在這里以各種音符出現——小鳥飛翔,小蝌蚪游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步驟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使學生從無意識記憶逐步轉化為有意識的過程,學生樂意接受,學生學得高興,也產生出了相同的一個教學效果:學生對音符的音高有了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創作欲望也被大大激發,為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從開放入手,鼓勵學生創造
這個環節我可是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設計。學生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對音樂知識有了基本掌握的條件,從而會產生一種“自放”的沖動,他們個個躍躍欲試,非常想感覺一下自我創作的樂趣。此時,我在這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用課程中的主要教學內容——編編唱唱來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釋放空間,學生學以致用,積極性很高,在一次又一次的編創過程中,嘗到了創作的樂趣,嘗到了自我學習的甜頭,教學獲得了很好的實際表現效果。
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著,他們樂意接受,樂意表現,愉悅地體驗著,愉快地感受著。音樂的美妙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音樂知識的傳授在這里得以展現。我相信,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好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定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出很好的效應,用最好的方法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潛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被美妙的音樂深深感染、深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