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紙片和慢紙片》教學思考
其二:把握好提問,充分發揮了材料的教育價值。科學活動中的提問關系著探究的不斷深入。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把操作材料與教育目標聯系起來。我們可以通過提問獲得揭示有關現象和事物間關系的答案,也可以通過提問引發出更深層次的探索.在教學回放中可以發現,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上一次探究的小結,同時又誘發孩子下一次的探究:“小紙片落下來時有時會打著滾,有時會搖搖擺擺飛下來,那是不是紙片落下來會一樣快呢?""看樣子,什么都是不一定的,有很多變化會影響紙片落下來時的快慢。那如果把紙片變一變,落下來時會怎么樣呢?""紙片越小落得越快,如果再把這張藍紙片紙變成紙蜻蜓,它又會怎么落下來呢?”……每一次的提問,逐步把教學活動的材料——紙片引入,孩子們帶著教師提出的一個個問題,積極與紙片進行互動,使探究活動一步步走向深入,最終實現目標:探究紙片下落時不同狀態和速度,樂意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感知紙的形狀改變會使下落速度發生變化的過程。
最重要的是,活動并未結束,隨著孩子發現欲望的不斷增長,在延伸活動、區角活動中,他們的探究還在不斷延續。
科學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和設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自主性學習。材料并不在于多少,關鍵是要根據科學教育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適合年齡特點的物質材料,并且適宜投放(投放時間、怎么投放都很關鍵,在上面的教學活動中也很關注這方面),科學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動,維持孩子的科學探索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