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秘密(精選9篇)
紙的秘密 篇1
活動目標:1喜歡玩紙,樂于探索紙的秘密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感知幾種常見紙的特征
活動準備: 各種常見的不同質地的紙 小盆子裝水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你能說出他們是什么紙嗎?
這些紙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二.幼兒交流討論,在觀察中發現紙的秘密.
1.折著玩
2.撕壞玩
3.揉成團
請幼兒說說你是怎樣玩紙的?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紙有什么秘密呢?
三.引導幼兒發現紙的吸水性.
把紙放到水里會怎樣呢?(請幼兒把紙的放入水中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小結:紙的吸水性
四.到戶外玩紙.
利用紙折成玩具(紙飛機等)到戶外去玩一玩.
紙的秘密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激發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秘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現,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團,然后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么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現有的紙厚,有的紙;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征)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折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三、了解紙的制造和發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么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后,為什么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后的'樹皮變成什么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么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濕紙壓平、擠壓、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保分享交流。
1、了解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折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復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了解更多節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么節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節,為了形象了解樹木與紙張的關系,可以上網收集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保制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游戲。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制作。
2、科學區:①用廢舊紙制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境創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紙,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相關鏈接
觀看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
附錄:中國四大發明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并為后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游學身后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V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另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于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皇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在古代埃及有莎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制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的發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和后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干燥等步驟制成的纖維薄片。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余地有限被使用復數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如今還有個別的地方還使用造紙術來造紙。
紙的秘密 篇3
【教材分析】
隨著幼兒對紙的探究越來越深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一些事情會吸引著他們“為什么有的紙很容易撕破,有的紙不容易撕破?”“為什么衛生紙灑上水以后會吸收水?”……結合幼兒的這些問題,我們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小實驗終,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等方法,自主探究、發現紙的特性,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并將愛惜紙張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滲透在教育的過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引導幼兒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并用符號記錄觀察加過,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萌發幼兒愛惜紙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制作的小船、記錄表、每名幼兒一個帶蓋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張小圖畫紙(能塞進小瓶里)。
2、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個盛水的盆;
3、情境圖片
4、幅:圖畫紙皺起了眉頭;明明把水灑在了地板上。
【活動過程】
一、播放《紙著火》的視頻引導幼兒交流,引發幼兒興趣。提問:仔細看視頻,發生了什么事情?
你還見過哪些紙著火?
小結:原來,我們紙很怕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紙,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隨便的玩火。
二、通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通過大膽猜想與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并大膽交流。
1.出示各種紙制作的小船,引導幼兒做實驗“紙船悠悠”,了解紙怕水的特點。
。1)提問:猜一猜,小船在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2)引導幼兒把用各中紙做的紙船同時放到水里,觀察小船的變化,并把發現的結果用符號進行記錄。
提問:紙船發生了什么變化?哪條紙船最怕水?哪條紙船最不怕水?(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紙船下水后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3)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發現:如衛生紙很快就沉到水底、掛歷紙在水面上的時間最長等,感受紙的吸水性的不同。
教師小結:紙是怕水的,不同的紙吸水性也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2.創設情景“紙寶寶過河”,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紙怕撕、易皺等特點。
。1)講述“紙寶寶過河的情景”提問:紙寶寶是怎樣過小河的?
(2)引導幼兒每人將一張圖畫紙塞進小瓶里,放到水里試一試,觀察發生的現象。
(3)觀察取出的“紙寶寶”,引導幼兒打開紙交流探索的過程及結果。提問:紙寶寶安全過河了嗎?
你的紙寶寶有什么變化?和原來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幼兒說出紙一開始是平整的,現在出現了褶皺,發現紙易折的特點)
你的紙寶寶還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發現有撕破的紙,引導幼兒說一說紙容易撕破的特點)
教師小結:紙不僅怕水、怕火,還容易被褶皺、撕破,所以我們在畫畫、做手工、看書的時候要愛護他們。
三、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幼兒根據紙的不同特性,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明明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板上”,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紙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皺的圖畫紙”引發幼兒思考:用紙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紙,但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紙時要小心,好好愛惜。
紙的秘密 篇4
《紙的秘密》 活動反思
紙是幼兒熟悉和喜歡的,幼兒園里各種自制玩具都深受我班幼兒的歡喜,他們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什么紙飛機掉到水池里就壞了?生活中我們還發現:圖書角的新書沒幾天就卷起來,有的被撕破了……
基于以上情況,我們開展了科學系列活動“各種各樣的紙”(活動一:暢談紙 活動二:探索紙的秘密 活動三:愛惜紙張)意在讓幼兒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本教育活動為系列活動二:探索紙的秘密,活動中教師積極為幼兒營造輕松又自主的氛圍,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并進行表達的欲望。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固然探索紙的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說一說,摸一摸,玩一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本活動以兩次玩紙為主線,第一次幼兒自由玩紙,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同伴聽。第二次玩紙使活動的探索目的層層遞進,不同材料的紙船被放入水中,幼兒帶著好奇靜靜的等待,當他們發現有的船沉了,有的還浮在在水面。孩子們吃驚,也困惑,這時教師及時鼓勵幼兒展開沉與不沉的紙船探究紙的材料。從此過程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與材料交互,他們對自己的發現既興奮又欣喜。這種讓幼兒主動參與發現的教學方法,強化了幼兒細致的觀察習慣,也培養了幼兒初步比較能力。
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的為幼兒提供了一系列感性材料,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教師及時指導、提升,整個過程層層遞進,內容由潛入深,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幼兒積極性和探索欲望充分的調動。
紙的秘密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比較能力。
3、引導幼兒通過摸摸、玩玩,感知紙的特性。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若干,如卡紙、宣紙、繪畫紙、皺紋紙、牛皮紙等。多媒體課件、即時貼、每組一盆水。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欣賞手工制品,引出活動主題。 今天這里舉辦了手工作品展,我們一塊去看看吧。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它們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們雖然都是紙,讓我們來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樣? 2、幼兒自由玩紙,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引導幼兒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來發現紙的不同。 3、和幼兒一起做實驗,了解紙的特性。(易撕碎、揉皺;怕水、吸水性強;怕火、易燃燒) 4、請幼兒說出生活中那些東西使用紙做成的,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紙。(不要把紙弄濕、不在火旁看書、) 5、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紙。 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生活中用處特別大,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發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紙。 活動延伸: 啟發幼兒利用小籃子里的紙進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區投放各種類型的紙,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受紙的特性。
請家長為幼兒講解紙的用途。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兒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做實驗等過程,使幼兒發現了質的特性。活動中教師的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表現得非常明顯。幼兒明白紙的用途非常廣泛,接下來讓幼兒看錄像,激發了幼兒對科學家的崇敬,活動目標完成的很好。
紙的秘密 篇6
設計意圖: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紙,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和紙相關的經驗。從報紙、圖書到紙巾、紙盒、各種包裝紙,紙不僅是幼兒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兒游戲創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里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紙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征。
2、對紙的制造過程產生興趣。
3、體驗用紙制作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紙;(皺紋紙、卡紙、電光紙、包裝紙等)
多媒體課件:
值得制造過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交流關于紙的發現
1、出示紙折飛機,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紙)
2、紙張展覽會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感官進行探索)。
3、組織幼兒集中討論:你和哪些紙交了朋友?你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討論回答,師生小結:紙有多種多樣的,它們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
二、通過實驗,認識紙的特性
1、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
2、幼兒分組實驗并思考,你發現了紙可以怎么樣?
3、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紙具有易燃、易撕、易皺、可折、卷、體輕等特點。
三:觀察紙制品,了解紙的用途
1、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制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啟發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四、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的分組活動
1、時尚風景:利用廢舊報紙制作各種服飾。
2、指偶游戲:讓幼兒根據信封的形狀,制作出相關的紙偶。
3、小小玩具城:利用紙盒紙杯等讓幼兒制作飛機、機器人、汽車、昆蟲等。
4、海底世界;提供各色的紙張及水彩筆,讓幼兒自由畫帆船、魚等。并把它粘貼到背景圖上。
五、作品展覽會
1、提供音樂,讓幼兒進行服裝展示。
2、紙偶角色表演。
3、小小玩具城的展示。
4、對作品進行解說。
六、鼓勵幼兒當小發明家,想象還會制造出什么樣的紙。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紙的秘密 篇7
中班主題活動《紙的秘密》說課稿
廈門市呂嶺幼兒園 林碧羨
一、 說教材
1.教材價值。紙在生活中與幼兒關系密切。學習上需要紙,生活也要用紙。有報紙、蠟光紙、面巾紙等。中班的孩子們有剪、貼、粘、擦紙的生活經驗,且興趣濃厚。但還不能叫出具體名稱,缺少對紙撕、揉、折、吸水等基本特性全面的了解,本活動借助對常見紙的游戲、探究、實驗,使孩子在自己原有用紙經驗上得到提高,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2.目標定位:根據教材價值的分析,我預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常見紙的秘密。
2.了解紙的吸水性的特征。
3.體驗用紙進行實驗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發現常見紙的秘密..
活動的難點:了解紙的吸水性,重難點的突破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分析闡述。
3.材料準備:為使活動目標更好地達成,我需做以下準備
1.3種常見的不同質地的紙:皺紋紙、圖畫紙、報紙;
2.裝有顏料水的航空杯每組三個;小紙人每組一套
3.大圖表、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動我運用了“操作法” “討論法”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操作法:通過操作,探索紙的基本特性和紙的吸水性,幫助幼兒積極主動發現紙的秘密,提高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引導幼兒操作發現紙的秘密。
2.討論法:幼兒通過交流達到共同學習,通過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顒又形疫\用了這一方法,引導幼兒大膽和同伴、老師對發現紙有什么秘密和誰沉得快進行交流討論,使幼兒對紙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說學法
為了讓幼兒的學習具有實效性,主要引導幼兒運用以下方法:
1.多感官參與法:蒙臺梭利提出:人只有在全身心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顒又,我通過創設系列情景,支持幼兒用玩一玩、說一說、做一做多種感官去實驗探究,探索紙的簡單秘密。
2.嘗試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地指導下以及幼兒不斷地嘗試過程中完成的。 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幼兒運用了嘗試學習法,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嘗試實驗紙的不同吸水性。
四、說教學程序
遵循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原則,我將沿著:問題激趣—實驗操作—分享交流—經驗提升—延伸拓展這五個環節,來突破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各個教學環節。
1.問題激趣
本環節以老師無意中將桌子上的水灑了,啟發幼兒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
在肯定孩子提出的方法后,老師出示“報紙、皺紋紙、圖畫紙”三種紙張,讓幼兒認識紙的名稱并猜想哪種紙張擦桌子最快?并提供同樣多的水、同樣大的紙人引導孩子以三個人為一組進行實驗。當孩子拿到這個可愛的紙人時,他們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想把紙人丟進顏料水里,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將以紙人要跳水比賽的游戲口吻,讓紙人先站在杯口做好準備,等到“三”時統一入水。也為了避免實驗過程孩子無所事事的等待,會去玩紙人的情況,我會在實驗的時侯和孩子念念兒歌,并引導他們:我們安靜看看比賽,不能吵到他們。這樣,孩子邊動手邊思考,不僅直觀、輕松地了解了紙有吸水性,不同的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還激發了繼續探索紙的興趣。
3.分享交流
幼兒經過實驗操作,一定很想把自己的所見所得發表出來。我就讓孩子拿著他們實驗的紙人進行交流。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哪種紙人吸水最快?”,我再用幼兒作為實驗的紙人加以小結:皺紋紙吸水最快,再來是報紙,接著是圖畫紙。經過實驗,回歸到開始的問題“哪種紙擦桌子最快,”以解決問題自然突破解決該活動的難點。
難點的突破:1)嘗試操作:幼兒先疑后做,先猜想后實驗2)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紙的吸水情況。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經驗提升
我以“紙能擦桌子上的水,原來紙有吸水的秘密,” 我需要細致地引導,鼓勵引導幼兒說說“你平時玩過紙嗎?怎么玩的?”孩子就會充分回憶、交流自己原有的玩紙經驗,并通過再現孩子平時卷、畫、折、撕的玩紙作品以及老師、孩子的現場操作玩紙,并利用大圖表,幫助幼兒歸納總結:紙有吸水、卷、畫、折、撕、揉的秘密。
重點的達成:經驗的交流分享和老師的整理、利用大圖表的總結提升策略,復習總結了常見紙的有關秘密。
5.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有特殊功用的錫箔紙包食物燒烤、復寫紙的復寫功能、砂紙把操作的木塊表面磨平整等,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紙的興趣。正所謂這個活動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本環節大概要2分鐘。
五、效果預估
。1)可以預見,本次活動幼兒通過解決問題發現秘密,形式適合中班,有利于孩子主動發現、大膽嘗試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分享,預設的目標將得到有效的落實。
(2)但是基于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分析,要求老師在每次操作前的要求要到位,操作后的小結語言精確、及時回應,起到提升作用。才能促進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發展。
紙的秘密 篇8
【教材分析】
隨著幼兒對紙的探究越來越深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一些事情會吸引著他們“為什么有的紙很容易撕破,有的紙不容易撕破?”“為什么衛生紙灑上水以后會吸收水?”……結合幼兒的這些問題,我們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小實驗終,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等方法,自主探究、發現紙的特性, 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并將愛惜紙張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滲透在教育的過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引導幼兒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并用符號記錄觀察加過,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萌發幼兒愛惜紙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制作的小船、記錄表、每名幼兒一個帶蓋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張小圖畫紙(能塞進小瓶里)。
2、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個盛水的盆;
3、情境圖片
4、幅:圖畫紙皺起了眉頭;明明把水灑在了地板上。
【活動過程】
一、播放《紙著火》的視頻引導幼兒交流,引發幼兒興趣。提問:仔細看視頻,發生了什么事情?
你還見過哪些紙著火?
小結:原來,我們紙很怕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紙,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隨便的玩火。
二、通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通過大膽猜想與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并大膽交流。
1.出示各種紙制作的小船,引導幼兒做實驗“紙船悠悠”,了解紙怕水的特點。
。1)提問:猜一猜,小船在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2)引導幼兒把用各中紙做的紙船同時放到水里,觀察小船的變化,并把發現的結果用符號進行記錄。
提問:紙船發生了什么變化?哪條紙船最怕水?哪條紙船最不怕水?(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紙船下水后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3)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發現:如衛生紙很快就沉到水底、掛歷紙在水面上的時間最長等,感受紙的吸水性的不同。
教師小結:紙是怕水的,不同的紙吸水性也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2.創設情景“紙寶寶過河”,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紙怕撕、易皺等特點。
。1)講述“紙寶寶過河的情景”提問:紙寶寶是怎樣過小河的?
。2)引導幼兒每人將一張圖畫紙塞進小瓶里,放到水里試一試,觀察發生的現象。
(3)觀察取出的“紙寶寶”,引導幼兒打開紙交流探索的過程及結果。提問:紙寶寶安全過河了嗎?
你的紙寶寶有什么變化?和原來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 (引導幼兒說出紙一開始是平整的,現在出現了褶皺,發現紙易折的特點)
你的紙寶寶還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發現有撕破的紙,引導幼兒說一說紙容易撕破的特點)
教師小結:紙不僅怕水、怕火,還容易被褶皺、撕破,所以我們在畫畫、做手工、看書的時候要愛護他們。
三、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幼兒根據紙的不同特性,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明明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板上”,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紙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皺的圖畫紙”引發幼兒思考:用紙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紙,但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紙時要小心,好好愛惜。
附:
《紙寶寶過河》
情景一:今天天氣真好呀!紙寶寶們要去玩啦!看,圖畫紙、宣紙、報紙、牛皮紙、掛歷紙寶寶都來了!
紙寶寶們遇到了河邊,心里很害怕呀!怎么辦呢?他們看到了一些塑料瓶“太好了! 太好了!”,他們一起躲進了小瓶子,“哈哈,我們不怕水啦!”紙寶寶們一起高興地安全過了河。
紙的秘密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激發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秘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現,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團,然后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么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現有的紙厚,有的紙;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征)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折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三、了解紙的制造和發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么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后,為什么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后的樹皮變成什么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么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濕紙壓平、擠壓、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保分享交流。
1、了解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折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復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了解更多節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么節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節,為了形象了解樹木與紙張的關系,可以上網收集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保制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游戲。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制作。
2、科學區:①用廢舊紙制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境創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紙,養成節約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