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教案(精選3篇)
《小企鵝》教案 篇1
第五課:小 企 鵝
教學目標:1、學會唱《小企鵝》這首歌曲
2、積極參與個表演的創編活動,體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主動積極的參與傳電波的游戲
教學重點:學會演唱唱歌曲《小企鵝》
教學難點:傳電波的游戲
教學設想:將課件制成動態動畫片,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和表現音樂
第一課時
一、情景定向:聽歌曲進教室
二、電波游戲
1、情景鋪墊
(1)同學們,你們去過南極嗎?你們看到過企鵝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吧!
(3)今天早上我收到了它們從南極傳來的電波你們想知道嗎?
(4)我們一起來聽(課件播放節奏)
(5)請學生模擊
(6)請你們來想象電波的內容
2、活動
(1)我們趕快回電給小企鵝吧!
(2)分組傳電波開展比賽
| x x || x x | x x ||
(3)評比傳送結果
(4)全體學生跟老師模擊節奏
三、學習歌曲旋律
1. 隨音樂帶學生感受南極風光,聽歌曲想象情景
2. 布置好教室變換場景
3. 讓學生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
4. 我們一起來模仿企鵝的叫聲
5.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節奏;模仿企鵝的叫聲
6. 帶學生念節奏
7. 課件播放小企鵝走路的樣子和其威風的神態
8. 請學生來模仿
9. 隨著歌曲的旋律自由的學它們跳舞
第二課時
一、情景定向:聽歌曲進教室
二、學唱歌曲
11) 仔細聽歌曲
12) (學生仔細聽歌曲的范唱)
13) 學生輕聲跟琴演唱
14) 引出歌詞
15) 充滿情趣的朗誦
1. 跟琴輕聲演唱歌詞
2. 采用師生對唱,讓學生風趣演唱
3. 全班集體演唱
三、創編合作
(1) 討論,根據歌詞內容討論表演動作
(2) 自編動作進行個表演
(3) 學生即興表演
(4) 相互表演,評價和學習
(5) 讓部分學生上臺展示
(6) 學生帶上自制的頭飾,穿上服裝與企鵝聯歡
(7) 富有表情投入的進行個表演
(8) 全體圍成圓圈共同隨音樂舞蹈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企鵝是我們的朋友,大家應該多多關心好朋友的生活情況,保護它們的家—南極,讓我們在以后的課堂中認識更多的朋友吧!
《小企鵝》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學會演唱《小企鵝》這首歌。
教學準備
頭飾、電子琴、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學會演唱《小企鵝》這首歌。
能力目標:能積極地參與歌表演的創編活動。
情感目標:體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小企鵝》和歌表演的創編活動。
教學難點
歌曲中的切分節奏“x x x”和后半拍起“0 ⅹ”。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定向
1、聽音樂《小企鵝》進教室。
2、師生問好,安定學生情緒。
二、導學鋪墊
1、導言:今天,老師邀請了一群可愛的朋友來做客,你們看,他們唱著歌來了。
2、發聲練習:
學生隨琴學唱一遍。
讓學生跟琴分組自由邊模仿小企鵝互相打招呼的動作對唱兩遍。
引導并啟發學生模仿小企鵝的動作,為歌曲的創編表演做鋪墊。
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三、學唱歌曲
1、學習歌詞
看課件說說它的特點,及它的家住在哪里。
想知道它唱的什么嗎?那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讀一讀吧。
⑴自由讀詞,并試著按歌曲演唱的節奏讀一讀。
⑵分角色按節奏讀詞。
2、學唱歌詞
⑴教師彈琴,學生用lv唱旋律。
熟悉歌曲,加深印象,并引出將要學習的歌詞。
⑵學生分成兩大組對唱歌譜,能用唱名的學生唱名唱,不能用唱名的同學用lv唱。
⑶全班跟琴齊唱歌譜。
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難點。
四、綜合表現
1、模仿小企鵝的動作。
2、學生分組隨樂探索、討論、交流歌表演。
3、學生圍城一個大圓圈,營造出南極的氛圍,再次播放課件,全班一起邊唱邊表演。師生同唱,師生同樂,師生同舞。
五、課堂小結
1、小朋友想想,這節課你們和老師一起學到了一些什么?
2、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唱《小企鵝》,一邊表演著離開教室。
《小企鵝》教案 篇3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利用生活中廢棄的物品,將物品回收再利用,做成可愛的南極小企鵝,通過制作小企鵝從而來了解小企鵝的外形特征。同時,廢棄物的再利用也能啟發幼兒形成勤儉節約的品德。
活動目標:
1、幼兒動手動腦利用廢棄物做小手工。
2、在制作中讓幼兒了解南極企鵝的形態。
重難點:啟發幼兒創造企鵝的動態變化。
活動準備:廢棄的白色紙杯3個(其中一個在外層涂成全黑色晾干)剪刀、膠水或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話題引出活動中心——小企鵝
1、師:“在南極啊,有一種動物,它呀,有著白呼呼的肚皮,和黑色圓滾滾的胖身體。會游泳,走起路來啊,還一搖一擺的,你們能猜到這是什么動物嗎?”(企鵝)
2、師:“嗯,真聰明,就是企鵝!企鵝屬于鳥類,它有著一對翅膀,可是卻不會飛,但它有例外一種本領,你們猜猜看是什么?(游泳)
3、師:“企鵝有2只腳,它也可以像我們小朋友一樣站著,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時一搖一擺的(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企鵝走路)
二、闡述廢棄物再利用的好處
1、師:“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只可愛的企鵝,要用家里用過但已經用不著的東西來做,我們把這樣的東西叫做“廢棄物”,誰能想一想什么樣的廢棄物可以做成企鵝?
2、師:“老師這里就有一只用廢棄物做的企鵝,你們看一看這是用什么廢棄物做的?(紙杯)
3、師:“原來平時不用的東西可以做出這么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想不想做啊?那仔細聽一聽,看一看,老師是怎么做這只小企鵝的。
三、教師說明制作方法,提出制作要求
1、將白色的紙杯剪去底部,再剪開,變成一張類似長方形的紙板。在這張紙板上先用黑色水彩筆勾畫出一對翅膀,一個半圓形的白肚皮,一對可以站立的腳,一張企鵝的嘴巴,和2個小圓圈。(1個杯子畫不下的幼兒可以將第2個紙杯剪開備用),畫完以后將這些都剪下。
2、上色:將翅膀和腳涂成黑色,嘴巴都涂成橘黃色,2個小圓圈當中點上一點黑色用做眼睛。
3、將已經在家涂成黑色的紙杯倒扣在桌子上。(先黏眼睛和肚皮在黏嘴巴,這樣做比較容易掌握好嘴巴的位置)
4、翅膀和腳可以根據企鵝的動作貼出不同動態中的企鵝。
四、幼兒自己動手參與
1、提醒幼兒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2、教師巡察指導。
五、教師總結欣賞作品
1、相互欣賞作品,讓做好的小朋友拿著做好的小企鵝學企鵝走路。
2、紙杯還可以做成什么?互相討論,回家與家里人嘗試制作別的動物或東西。
六、延伸活動
1、企鵝一直呆在南極可無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們想帶它去哪里?
2、讓幼兒畫出想帶小企鵝去的地方,小企鵝出發旅行咯!
設計意圖
以猜謎的形式讓幼兒了解關于企鵝的知識,引起幼兒對活動內容的好奇與興趣,從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通過問題的提出與敘述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助于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操作步驟詳細說明,易于幼兒理解與操作。
動手創作體現出幼兒的個性化。
啟發幼兒創作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