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我們喜歡的環境》
執教者 班級 大四 日期 活動內容 社會活動《我們喜歡的環境》 整合策略體現 活動目標 1.感受在優美和臟亂差中人的不同感覺,喜歡優美、舒適的環境,能用語言表達感受。2.了解環境受到污染的原因,能以自己的行動積極保護周圍的環境。 活動目標體現一定的整合性,有觀察能力的培養、語言方面的鍛煉,又有情感方面的培養。
活動準備體現整合性,有物質材料的準備,也有經驗的準備。 活動
重難點 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優美和臟亂環境的圖片。
2.幼兒調查環境記錄。
3.電腦、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設計 整合策略體現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我們生活的城市叫什么?你居住的小區叫什么?
2.分類、張貼自己的調查記錄。
(1)師:前些天下發了一張調查表,請把你喜歡的環境與不喜歡的環境分成兩類,分別貼在主題墻的左面和右面。
(2) 幼兒張貼記錄。
3.請幼兒說說大家都喜歡的環境是哪些地方,討論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特點。大家不喜歡的環境是哪些地方,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特點。
4.展示不同環境的圖片請幼兒觀看,談談自己對這兩中不同環境的感受。
(1)出示環境優美的圖片:你喜歡這些地方嗎?為什么?
(2)出示環境差的圖片:這些地方你喜歡嗎?為什么?
5.分組討論環境受到污染的原因。
(1)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2)將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交流、小結。
6.分組討論保護環境的方法。
(1)鼓勵幼兒從自己的行為做起,提出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方法
(2)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方法畫下來。
(3)幼兒作畫。
活動延伸:
幼兒交流自己的繪畫作品,并張貼在主題區域墻上。 從幼兒居住的環境入手,貼近幼兒生活,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分類張貼調查表是對前期經驗的回顧、總結。
通過觀看網絡上下載的優美圖片與臟亂圖片的對比,讓幼兒清晰看清兩組環境,從而感受到優美環境給人的愉悅心情。
利用網絡上現有的資源,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具體形象化、生動化了,很好地化解了活動的重難點。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很好的整合了。 活動后感 活動的選材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了幼兒比較熟悉的環境為切入點,使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很好地被調動起來。但孩子周圍的環境僅靠前期的調查,幼兒的講述顯得比較枯燥。信息技術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下載一些環境的圖片,讓幼兒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到環境的好壞,巧妙地化解了活動的重點,幼兒的興趣也大大激發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很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