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快樂的一天
大班的幼兒即將升入小學,認識時間是教師需要教給孩子們的基礎知識。南京大學幼兒園的老師通過“快樂的一天”大班數學活動課,讓孩子認識時間。如何做好這節活動課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南京大學幼兒園的老師們和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的唐淑、張慧及兩位教授對這節活動的精彩點評。這兩位學前教育大家的點評,應該能給讀者以更多的感悟。活動目標:
1. 繼續認識鐘面上的整點和半點,初步理解一天活動中的時間順序。
2.能夠根據所給出的時間在鐘面上添畫長針和短針。
3. 細心地檢查自己的作業。
活動準備:
教具:“幼兒園的一天”生活活動圖片,時間圖片,ppt,時鐘的樣圖。
學具:人手一只小鬧鐘,人手3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了解一天的生活,并和鐘面時間匹配。
有個小朋友,她的一日生活很快樂,我們看看她做了些什么,她是怎樣安排一天的時間的?為“幼兒園的一天”圖片排序。
1. 出示打亂順序的圖片,邀請個別幼兒上來將圖片按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順序進行排序。
誰能按時間的順序把圖片放到合適的位置?
2. 集體檢查排列的結果,并進行討論。
3. 將時間和活動事件進行匹配。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分別是幾點呢?請把時間圖片和活動圖片對應。
二、練習撥時鐘并且畫相應的鐘面。
1. 教師報出其中幾個時間請幼兒用小鬧鐘撥出相應的時間。如9∶00、2∶30。
2. 知道下午時間的閱讀方式和由來。
為什么下午的時間寫成這樣呢?因為一天有24小時,鐘面上卻只有12點,于是短針要轉2圈才是一天,所以過了中午12點之后,短針就開始轉第二圈了,于是我們把下午的1點讀成13點,2點讀成14點,3點讀成15點,直到夜里的0點,這樣才算走完了24小時。
3.學習制作鐘面。
這里畫了幾個鐘,沒有長針和短針,你能上來“畫”出相應的時間嗎?
4. 講解12點的“畫”法。
12點時長針和短針都指向數字12,兩根針重合在一條線上,所以我們要畫清楚長短針的箭頭。
三、幼兒操作活動。
1.撥鬧鐘記錄時間。
2.為時間和鐘面匹配連線。
3.根據看時間畫鐘面。
四、評價活動
在這提幾個建議,第一,老師在教孩子時間時,還是用12小時的計時法比較好。在活動中,可以告訴孩子下午3點也可講成15點,不一定要掌握。第二,“撥鐘”環節可以放在后面操作。第三,教師提供的操作單就一定要規范如,應該在框內寫。第四,畫鐘面時,幼兒畫兩針的長短控制不住。除了自由撥鐘記錄這個操作活動外,另兩種操作材料可以就用這兩種:1. 看時鐘記時間。2. 看時間畫鐘面,減少過多的作業量,縮緊時間。第五,如果大班3張作業老師都要求完成,可以不跑組,如果有提高的內容,還是要跑組,教師可以選擇使用,不要每次都不跑組,可以偶爾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