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認識“>”和“<”》
大班數學《認識“>”和“<”》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1-10的數字卡片
3、作業單若干份
4、水彩筆人手一支,印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認識小于號
師:陽光明媚,草地上長了許多紅色和黃色的花,數一數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它們一樣多嗎?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那么我們可以放上一個別的符號,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
2、認識大于號
師:看到這么多美麗的花,蜜蜂蝴蝶也趕來湊熱鬧了,蜜蜂有幾只?蝴蝶有幾只?那我們可以在中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大,哪邊的數小,我們給這個符號去個名字叫大于號,>像張著大嘴巴,朝著大數笑,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
3、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熟記大于號和小于號
師:你們看一下,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什么數?(大數) 尖尖的屁股朝著什么數?(小數) 讓幼兒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4、加強鞏固下大、小于號
出示課件,請小朋友選擇正確的符號,并上來操作。
二、表演游戲:
師:下面我請兩個小朋友選擇一個數字卡片,另一個小朋友用身體姿勢表演大于號和小于號。其他的小朋友來看一看,他們表演的對不對。
三、解決實際問題:讓大、小于號變成等號
師:小猴要出去做游戲了,但是猴媽媽說,兩邊的小猴子不一樣多,沒法做游戲,我想讓兩邊的小猴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大于號變成等于號,有兩種方法4-1=3,3 +1=4。
師:游戲做完了,猴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它們喜歡吃的桃子,猴媽媽想讓兩個盤子里的桃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把小于號變成等于號,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5+2=7,7-2=5。
四、小組活動
教師先介紹作業單上的內容,再請小朋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上位去完成桌上已經準備備好的作業單。
五、教師點評小結
教師點評部分幼兒的作業單,表揚做得好的幼兒,對沒有作對的幼兒進行鼓勵,并在次強調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