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變變變》教案(通用3篇)
《瓶子變變變》教案 篇1
這節課主要是啟發學生大膽運用各種廢舊材料裝飾、變化瓶子,讓孩子體驗創造的樂趣,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勇于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設計制作前,引導學生根據瓶子原有造型特征,想象出跟它有某種聯系的其他事物,然后巧妙得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創造性地完成。
我在上這節課之前,作了比較充分的課前準備,有針對性地制作了三件作品:朝陽1號火箭、歌唱祖國的小姑娘、小汽車。這三件作品分別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認真欣賞后探討分析表現方法,學生很快就能分析出基本的表現方法:剪切、粘貼、插接、組合、添畫等,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很精彩。
不能否認,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但是教材的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課本以外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充分的開發了課程資源。
《瓶子變變變》教案 篇2
生活中處處有美,藝術家就是善于從生活中捕捉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開發,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主人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從生活中捕捉到美,產生對美的表現欲望以達到創造美的目標。
探究,融知識于趣味學習中。
在上《瓶子變變變》這一課時,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瓶子作為創作的對象,讓學生利用各種彩紙,彩泥和其它裝飾品進行添加裝飾,使之成為家庭的一件藝術品。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所以在設計這堂課時我首先布置了一個小型的展覽,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好展桌,擺滿各種瓶子制作的藝術品。課堂一開始,我就請小朋友帶著兩個問題去欣賞這些作品,從中找找制作的材料,學學制作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中獲得最初的知識,對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小朋友都看得很仔細,有些小朋友還把作品拿在手里仔細地觀察,而后激動地跑到我的面前,告訴我:“這個我也會做的,就是把毛線扎起來做頭發……”大多數學生能通過欣賞觀察了解裝飾瓶制作的一般方法,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卻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有了探究作為基礎,此時教師只需稍加點播,學生就能掌握制作的要領和注意點,使學習變得輕松自然,把抽象的講解易化為形象地觀察。
展示,作品欣賞以點帶面。
作品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欣賞與肯定,合理的評價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優缺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堂課的教學展示評價環節中,我把學生的作品擺放在階梯形的展臺上,這樣的展臺便于學生清楚欣賞到每一件作品,也讓展示整體化。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大家一起圍在作品四周,一起欣賞作品。讓學生找一找優秀的作品,由作者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夸一夸它的優點,提一點更好的建議。有些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滿意,高舉著作品說得頭頭是道,其他學生也能做到仔細聽他的介紹,并能提出更好的建議。此次活動將欣賞評價變得游戲化,生活化,讓多數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瓶子變變變》教案 篇3
說教材
大班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現形式,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但技能不足,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錯,但只停留在模仿階段,沒有自己的創意,根據《綱要》中提出的“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開展活動。”所以選取了在幼兒生活中最常見最易收集的瓶子作為活動主要操作材料,并促進幼兒在原有的創作技能基礎上有所提高為目的,設計了本次美術活動。
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物,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得情趣”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一下目標:
1 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
2 能積極參與瓶子的裝飾改造和制作,體驗自主自由創作的樂趣。
3 能在活動中增強自己的成就感,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說活動準備
1 各種塑料瓶子。
2 水粉顏料 卡紙 剪刀 雙面膠
3 多媒體課件
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一下幾個環節:
看一看 激發創作興趣——想一想 整理操作思路——做一做 動手探索創作——講一講 分享交流作品 體驗快樂
第一環節:看一看 激發創作興趣。
教師通過播放幻燈片導入主題,幻燈片的內容是一個沒有經過裝飾的瓶子要參加舞會,它的朋友來為他打扮,把他變的很漂亮。這是小朋友一定非常想看經過裝飾的瓶子,教師拿出裝飾后的瓶子問幼兒這個瓶寶寶是不是比從前變漂亮了,它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師在告訴幼兒,你們手中的瓶子也是要參加舞會的,讓我們一起把他們變的更漂亮。用創設情境法為下一環節作鋪墊。
第二環節:做一做 動手探索創作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 合作者 引導者,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 愉快和成功”在這以環節中教師要采用觀察指導法,吧學習主動權交給孩子,引導能力強的孩子大膽創作一眾不同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重點觀察指導能力弱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語言幫助開導思路。讓幼兒想想平時會畫什么都可以畫在瓶子上,教師也可以幫助幼兒做一個形狀讓幼兒自己添畫到瓶子上。
第四環節:講一講 分享作品 體驗快樂
《綱要》中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想法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并期待別人給予的贊賞”所以教師應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教師可以找愿意介紹自己作品的幼兒來展示,為孩子們搭建彼此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幼兒在于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和驕傲
說活動延伸
1 在自由活動中繼續讓幼兒制作,并引導幼兒發現不同材料裝飾后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這樣可以繼續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培養創作能力。
2 在區角活動中開展各種變廢為寶的制作活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說活動特色
整個活動都是以創新為主,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發現身邊的廢品也可以來裝飾環境,培養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