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起床》教案(精選3篇)
《快快起床》教案 篇1
當我打開教材,隨著歌譜彈起歌曲《快快起床》時,有幾個孩子聽到了音樂聲,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兩只老虎》。我有些意外,真的是類似的音調~!活動的內容易理解,旋律也簡單。在教學中,我把輪唱當成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它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活動時間。
首先,熟悉歌詞,理解歌曲內容。這個環節進行的很順利。
再者,熟悉旋律。教師彈琴,孩子們基本上能自己配上歌詞。
然后,鞏固歌曲。這是一個較重要的環節。因為這是輪唱的基礎。所以我運用邊彈琴幼兒齊唱、個別唱的方法進行鞏固。看到幼兒差不多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我才進行下一環節。
輪唱部分。這一演唱方式,以前孩子們從沒有接觸過,所以,在進行時,我分成了兩部分。第一,告訴幼兒把整首歌唱完,老師也在里面唱(當輪唱者),不要受老師的影響。初次實驗時,好多幼兒都跟著我跑了,而且最后一句,孩子樣也沒有重復唱一遍。幾遍練習與糾正后,孩子們終于理解。我及時告訴幼兒,這種演唱的方法叫做輪唱。
第二,將幼兒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起立演唱,另一組坐著進行練習,老師也在里面充當第一部分幼兒,因為先唱的一組易被后組拐跑,幾遍后,孩子們能自己演唱。
通過這一簡單的音樂活動,了解到一個新知識,新內容的傳授,就是從簡單的,基礎的開始,掌握后再舉一反三,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
《快快起床》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所蘊涵的積極情緒,感受歌唱的樂趣。
2.積極學唱歌曲并嘗試兩聲部輪唱。
活動準備:
1.幼兒聽過故事《快睡吧,小田鼠》,了解小田鼠拖拉不肯睡覺的故事情節;活動前熟悉《兩只老虎》的歌曲旋律。
2.音樂錄音、田鼠木偶。
3.請一位老師合作示范輪唱。
活動過程:
一、田鼠弟弟沒起床。
1.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歌表演《兩只老虎》。
2.大家一起跳舞開心嗎?我們小朋友每天都早早地來幼兒園唱歌、跳舞、學本領了,可有一只小田鼠還在呼呼大睡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小田鼠晚上拖拖拉拉老是不肯睡覺,早上起不來了)
3.小田鼠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它呢?(早上它一直要睡過頭,這可怎么辦呢?你有什么辦法讓它按時起床呢?)
二、弟弟,起床吧。(學習演唱歌曲)
1. 我們來學學小鬧鐘的響聲,一起用“當”這個音來唱一唱、催一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嗎?(師彈琴,引導幼兒一起用“當”音哼唱旋律。)
2.我們的小鬧鐘已經敲響了,可田鼠弟弟還是沒有醒過來,你們有什么話要對它說的嗎?
3.我也有一些話想對田鼠弟弟說,我把它唱出來,你們聽聽我唱了些什么來勸小弟弟起床?(師范唱一遍)
4.聽了這首歌你覺得心情怎么樣?(緊張、急促)//
5.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并學習按節奏朗誦歌詞。
(1)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快快起床,歌曲里面說了些什么?歌詞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每句歌詞重復兩次)
(2)你們也來學我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嗎?(學念歌詞)
(3)重點練習:“鐘兒已經敲響”速度要快一些,結合節奏譜 × ×練習。
6.幼兒輕聲學唱。
(1)集體輕聲學唱一遍。
(2)提醒幼兒“鐘兒已經敲響”這一句要唱清楚。這樣,田鼠弟弟就會知道應該趕快起床了。(帶領幼兒重點學唱“鐘兒已經敲響”這一句。)
(3)我們把學會的歌一起演唱給田鼠弟弟聽。(幼兒完整演唱一遍)
三、弟弟,快快起床。(學習輪唱歌曲)
1.田鼠弟弟好不容西被我們叫醒了,可它起床磨磨蹭蹭的。我們要怎樣唱才能讓它快快起床呢?
2.理解輪唱的方法:
(1)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唱法,我要請x老師和我一起來唱一唱,仔細聽聽我們是怎么唱的?(兩個老師示范輪唱,請幼兒欣賞)
(2)討論:
a.我們是怎么唱的?(一個人先開始,另一個人晚開始一句。)
b.唱到最后結束的時候是怎樣的?(一起結束的)
c. x老師先開始唱,我比她晚開始,那為什么我們可以一起結束(唱完)呢?(結束的時候,先唱的人把最后一句重復一遍。——全體幼兒練習唱第一聲部的最后一句)
(3)試唱1~2遍歌曲,初步感受輪唱。(全體幼兒先唱,老師晚唱一句,提醒幼兒堅持唱自己的聲部,不要隨從老師的聲部。)
3.幼兒嘗試輪唱。
(1)師先播放錄音歌曲,然后帶領幼兒唱第二聲部(1~2遍),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并準確起唱。(提醒幼兒堅持自己的聲部,在自己唱的同時也聽聽旁邊小朋友的聲音。)
(2)將幼兒分成兩隊(兩聲部),看老師指揮輪唱兩遍。(第一聲部錄音伴奏,第二聲部老師帶唱;再交換聲部輪唱。師可將幼兒的歌聲錄下來并播放給大家聽)
4.師小結并鼓勵幼兒:輪唱的時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過去,一浪又過來,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又一遍地接著催田鼠弟弟,田鼠弟弟很快就起床了。學會這首歌,我們以后就可以唱著這首歌去催別人快起床了。
《快快起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知行走三拍后會出現鬧鈴的規律
2.能比較清楚地用相應樂器表現音樂中鬧鐘行走的聲音和鬧鈴鈴聲
3.在呼喚小弟弟起床的游戲中感受音樂歌曲帶來的積極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快快起床伴奏》、《節奏旋律》、《奧爾夫音樂》、《快快起床》
2.道具:手偶(小弟弟)、大黑板、卡紙、記號筆
打擊樂器:棒鈴、響板
活動過程:
一. 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幼兒找個位置坐下來
二. 教師出示小鬧鐘,引出活動內容
1.它是誰?它走路的時候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2.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小鬧鐘鐘擺的走動,孩子們自由表現
3.隨音樂孩子們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鬧鐘行走
三. 進行節奏練習
1.小鬧鐘有什么用處?它響起來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2.聽音樂第一遍,熟悉音樂節奏規律,并能聽出鬧鈴聲音
3. 聽音樂第二遍,請幼兒在聽到鬧鈴響起的時候快速舉手 (鬧鈴結束放下),初步感受鬧鐘走三下鬧鈴響一下的規律。
4.聽音樂第三遍,教師畫圖譜
提問:你們在圖譜上看見了什么?
提問:哪個符號表示小鬧鐘響了?小鬧鐘走了幾下鬧鈴才響起?
5. 看圖譜,節奏練習(拍三下,舉手一次)
6.聽音樂,節奏練習
四.出示樂器,節奏練習
1.認識樂器:棒鈴、響板
2.隨音樂,用樂器敲擊節奏兩遍,第二遍幼兒交換樂器
五.音樂游戲:叫小弟弟起床
1.教師出示手偶,引出游戲內容
2.教師清唱一遍歌曲《快快起床》
3.放音樂,教師畫圖譜,幼兒熟悉歌曲
4.放音樂,教師與幼兒表演(學習叫小弟弟起床的秘密旋律)
5.孩子們拿起樂器,為歌曲伴奏,表演兩遍(叫小弟弟起床)
6.師:這個辦法真管用,我們再把小鬧鐘的聲音請進來一起練習,把它記在腦袋瓜里吧!~(坐著伴奏,站著歌表演兩遍)
延伸活動:我們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還有一些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在睡懶覺呢,我們去叫醒他們吧!(隨音樂出活動室)
【課后反思】
1.樂器的選擇上可以采用其他更形象的器材。
2.開頭進場的教師幼兒互動動作時間再延長,讓幼兒更好地感受節奏旋律。
3.在請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鬧鐘走動的環節,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展示。
4.圖譜的記號表達上設計再形象點。
5.音樂的選材需要有深入
6.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
7.游戲環節,活動可以進行多變模式,將課堂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