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凳游戲
從活動設計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活動過程是經過周密考慮的,如幼兒"自由探索長凳的各種玩法"這一環節是后面"鉆爬游戲"的鋪墊,"走橋"則是"鉆爬游戲"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兒的體能、動作發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沒有采用簡單劃一的活動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識地在場地上設置高低不同的"獨木橋"。對能力特別強的幼兒,教師還在其過"橋"時把手伸在"橋"當中設置新障礙,增加活動難度;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則及時給以鼓勵,并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讓他們力所能及地參與活動,從而讓每個幼兒通過鍛煉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從實踐效果看,本次活動的全過程,幼兒都處于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教師的教態十分親切,語言幽默、生動,富有啟發性,而且教師自始至終不忘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如教師一邊帶領幼兒參與活動場地的布置,一邊與幼兒自由交談,這既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兒感到輕松、自然,其樂融融。當幼兒說凳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戲"時,教師機智地說:"那就看我的表演吧。"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示范動作的環節。
由于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不可預料性,因此,教師常常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如有一個男孩較為膽小、內向,他不敢從4張疊放的凳子上跳下來,教師就以輕松的語氣鼓勵他試一試,并適時、適當地助了他"一臂之力"。當這位幼兒初獲成功體驗時,教師又請他連續跳了3次,從而逐漸消除了他對高度的恐懼感,為培養他的勇敢精神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活動的執教者是位男教師,因此,在培養幼兒勇敢、果斷、抗挫折、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和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