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設計(精選4篇)
《小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理念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建議: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利用早讀等時間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讓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些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民族小學特點。
1、自由讀課文,并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坪壩 絨球花 傣族 景頗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絢麗多彩蝴蝶 孔雀舞 摔跤 山貍鳳尾竹 搖晃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思考: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a、他們的學生來自各個民族,他們的習慣、穿戴不同;
b、他們學校周圍的環境不同;
c、學校里也有些不同(銅鐘)。
學習生字詞,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讓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幫助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
二、再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再讀課文,討論并填空:
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再寫(上課,下課);最后寫(我們的民族小學)。
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用自己的方法識記字詞
2、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3、學生寫以上五個字。
《小學》教學設計 篇2
課文標題 我們的民族小學
教學目的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
2、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準確掌握生字生詞的發音與拼寫
教學難點 理解民族小說的校園生活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與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ppt、動畫、視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你是哪個民族的?我國有多少個民族?請舉例說說。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有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今天的新課就是要給大家這樣一所民族小學。(板書:我們的民族小學)
二、范讀課文
1、教師配上少數民族音樂范讀課文或是播放教學演示軟件ppt。
2、學生將不認識的生字作標記。
3、文中提到哪些民族,請把他們劃出來。
三、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查字典,把不認識的生字注上拼音。對于標有拼音的字重點掌握。
2、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拼讀。
坪壩(bà) 絨球花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絢麗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貍
鳳尾竹 搖晃(huàng)
3、學生互相檢查拼讀,教師巡視。
4、教師抽查學生拼讀情況。
5、教師講解難寫的字詞,學生練習書寫。
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
播放媒體資源ppt,掌握以上生字的部首、結構、筆畫、筆順。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要注意右旁由兩部分。
“雀”:“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6、聽寫
四、朗讀課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讓學生示范讀。
2、分組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詞卡片,抽查學生生字詞的發音。
2、請學生到黑板前聽寫。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媒體資源視頻或教學演示軟件。
2、教師提問:這一段寫了什么?
師:這一段寫了小學生上學的情景。這些小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大家看看課文,都有哪些民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漢族
師:不同民族的學生有什么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
師:(補充)不同民族的人生活習慣也不太一樣。他們居住的地方相對集中。比如:壯族主要居住在廣西,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新疆。
3、結合媒體資源中的圖片,介紹少數民族的概況
師:我們有56個民族,一般來說,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服裝,語言、文字也不一樣。當然,現在很多少數民族也穿漢裝,說漢語。有些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些地方或是在一些民族節日,少數民族的的人還是穿自己的民族服裝,說自己的語言。
播放媒體資源,請學生注意觀察圖片中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服裝有什么不同?
4、師:看課文,民族小學的學生們到學校后,做了些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向小鳥 打招呼
向老師 問好
向國旗 致敬
三、學生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媒體資源視頻或教學演示軟件。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寫了民族小學上課前、上課時和下課后的活動。
(1)上課前
師:小學生們怎么知道上課了?
學生說,教師板書:
上課前 敲鐘
(2)上課時
師:民族小學的小學生上課做了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上課時:讀課文
師:上課時,窗外很安靜。作者是怎樣寫的?把課文中描寫的句子劃下來。
學生說,教師板書:
窗外:安靜
樹枝 不搖了
鳥兒 不叫了
蝴蝶 停
師:這些小動物們都很安靜,作者說,它們好像在聽小學生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它們好像也在聽小學生們讀課文。
(3)下課后
師:民族小學的小學生們下課后做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下課后 跳舞 摔跤 做游戲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這一段描寫了民族小學的環境。這所學校美不美?作者寫了它的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銅鐘 大青樹 鳳尾竹 白墻
這所學校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來描繪。
2、抒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五、小結
師:這篇課文寫了一所民族小學的校園生活。寫了這所學校的小學生們上學、上課、下課的生活。
《小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自學課文,理解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二)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什么是幸福,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幸福是什么?”這是一個疑問句,幸福是什么呢?智慧的女兒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為什么要這樣做,老師也想請同學們自己去體會。
(二)初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潭:深的水池。
詫異:詫,驚訝,詫異就是非常驚奇。
消防隊:救火和防火的組織。
清澈:水清而透明。
謙虛: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
義務:①公民或法人按法律應盡的責任。②不要報酬的。本課指責任。
(三)理清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三個牧童從小主動做好事,并通過自己的實踐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事。)
這個故事是怎樣發生、發展,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討論課文的結構。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講了三個孩子修好了噴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講的是三個孩子向不相識的姑娘請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3自然段)講了三個孩子在10年的社會實踐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第24自然段到最后)講的是智慧的女兒為幸福的含義做了總結。
(四)默讀課文,填寫表格。
同學們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寫以下表格,有助于學生完整地了解課文,理解智慧姑娘的用意。
1.
《小學》教學設計 篇4
游戲目標:1、學習房子的基本建構技能,培養幼兒造型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能互相配合完成構圖到布置,培養幼兒的協作能力。、
3、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游戲準備:準備若干插塑、花片、老師建構的小學范例等。
游戲過程:1、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知道你們住的房子是誰造的嗎?是怎么造的呢?
我們馬上要升小學了,今天我們也來做個小學建筑師一起來搭建漂亮的小學好嗎?
2、重點指導:
(1)、引導幼兒觀察各類房子的外形特征,并討論房子是由哪幾部分
組成的?
(2)、我們參觀過的小學是怎樣的?
(3)、指導幼兒觀看教師的范例,運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成房子的基
本構架。
(4)、幼兒建構,教師指導。要求幼兒協商選擇材料拼插
教師觀察幼兒建構情況,提醒幼兒邊看范例邊合理搭建
(5)、游戲結束前,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玩具,歸類擺放整齊。
游戲結束:現場評價幼兒作品,表揚認真拼插或拼搭、富有創造性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