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說課稿(3篇)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貍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狐貍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貍想了一個什么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貍為什么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里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為什么大夫不愿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后兩頁故事,提問:小狐貍是怎么樣走來的?又是怎么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后,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后大老虎會怎么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并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
說課稿《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是由省編教材大班上學期主題四《為身體加油》活動內容所生成的。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科學童話故事。通過聰明的狐貍如何拔掉大老虎牙齒的經過,講了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糖吃多了會蛀牙的。從而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和遇事要多動腦筋的道理。本教材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線索清晰,明了。而且對話較多,且富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很容易激發興趣,很適合幼兒學習和表演。大班幼兒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較強,但抽象思維較弱,幼稚、好動、好勝,個性中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注意力不易集中。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內容的分析和幼兒的認知和心理特征及幼兒年齡特點,確定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1) 情感目標:通過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辦法。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能力。
(3)知識目標:借助課件、角色對話,了解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詞語:癟嘴。
難點是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初步理解潛在的哲理。
4、活動準備
⑴活動前知識準備:讓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⑵物質準備:課件
二、說教法
主要有形象直觀導學法、表演游戲法、提問法
1、形象直觀導學法:力求做到教給幼兒方法,培養幼兒的能力,尤以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為中心。幼兒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中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幼兒這一認知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幼兒學習的方法培養幼兒學習的能力。
2、表演游戲法:表演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表演游戲既有對話又有動作。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以及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幼兒在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3、提問法: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