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說課稿(3篇)
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
2、出示課件圖②,提出問題:獅子是怎么勸大老虎的?大老虎說:“可聽獅子說,糖吃多了會壞牙齒的.”這時狐貍是怎么說的?狐貍為什么要這么說?請幼兒分組討論,指導幼兒反饋學習情況,并用角色對話和肢體語言表演。
這一部分教學設計,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的過程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達到寓學于樂的目的。
3出示課件圖③,提出問題:狐貍一看老虎的嘴巴就叫了起來,他是怎么說的?最后一顆牙齒,狐貍也拔不動了,他想了個什么好辦法?最后大老虎成了一只什么老虎呀?(癟嘴)癟嘴是什么意思?(幼兒學說癟嘴老虎對狐貍說的話.)讓幼兒再次討論。
通過這個環節,突出重點。讓幼兒了解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辦法。
4、幼兒思考問題:你覺得大老虎是一只什么樣的大老虎? 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你覺得小狐貍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狐貍? 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幼兒分組討論。
通過這個環節,讓幼兒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點明題意,升華主題。
5、學說角色對話,并進行表演
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角色對話,熟悉對話內容后,再分組表演,進一步體會故事內容的情感。例如,“大老虎又饞又不愛動腦筋,小狐貍又勇敢又聰明。如果把他們表演出來,肯定很有意思,咱們來表演哪一段呢?”(根據幼兒意愿選擇故事表演片斷)在教學中采用了分組對話,個別對話的方法,使幼兒進入角色,直接感受到擬人法的作用,體會到故事遣詞造句的妙處,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中,利用課件,讓幼兒通過角色對話、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從而獲得知識。
四、結束
小朋友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糖吃多了會蛀牙的。小朋友吃完東西要記得刷牙,不能象大老虎一樣,要自己學會保護自己的牙齒。
延伸活動:
在表演區里投放小猴子、小白兔、大老虎、狐貍、獅子等頭飾,讓幼兒表演。
在這個活動中,始終讓快樂因素穿插于整個教學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知識到能力,人人生動活潑、心曠神怡,個個輕松愉快,心馳神往。幼兒一玩一得,一得一玩,樂中生趣,樂中生疑,樂中求知,樂中獲知。
總之,在活動中,“樂學”為幼兒種下一顆強烈的求知欲種子,不久的將來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分析、理解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專家、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1開火車
教師帶好頭飾扮火車頭,邊做火車輪轉動的動作邊說兒歌:"我的火車馬上就要開."
幼兒問:"誰上車?教師:"請帶x字寶寶的小朋友快上車."拿相應字卡的幼兒跟在教師后面,一起做動作,說兒歌,請其他幼兒上車
2誰來跑
全體幼兒手拉手站一圈,一邊按順時針方向走一邊說兒歌:"幼兒園里真熱鬧,小朋友們來賽跑,x老師當裁判,點到誰,誰就跑."說完兒歌,教師舉兩張姓名卡,大家認讀,兩名幼兒順圈跑,看誰先跑到自己的位置,游戲可反復進行
3切西瓜
幼兒掛好字卡,圍一圈手拉手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在圈里,邊說兒歌"切.切.切西瓜,切完西瓜分大家,一切切到你們倆."邊用手挨個切幼兒的手.兒歌說完,被切到的兩個幼兒快速說出自己的字卡是什么字,誰先說出誰就當切西瓜的人,游戲重新開始